荆芥
唇形科荆芥属一种植物
荆芥(学名:Nepeta cataria L.)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具有可使猫兴奋愉悦的气味,所以又名猫薄荷,俗名樟脑草、凉薄荷、巴毛、小薄荷等。茎坚强,基部木质化,被白色短柔毛。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花序为聚伞状,花萼外被白色短柔毛,花冠白色。小坚果卵形,灰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植物学史
在中国古代,荆芥又名假苏、姜芥、鼠蓂、菥蓂等,其中“假苏”一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荆芥”一名首次记载于《吴普本草》,后多用“荆芥”一名为正名。《广韵》云:“假,非真也”,假苏者,即似苏非苏之意。“假苏”这一名字的来源是古人认为荆芥的茎叶香味像苏(紫苏在古代称为“苏”),因此称其为“假苏”。而《吴普本草》记载:“假苏,一名鼠蓂,一名姜芥也,作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唐代的苏敬认为:“此药,即菜中荆芥是也,姜、荆声讹矣”,即表明“荆芥”这一名称来源于发音相似。明清时期大多延续荆芥的这几种别称,即假苏、姜芥、鼠蓂,并无其他新异名记载,且以荆芥为其正名。荆芥当代多以“荆芥”一名为正名。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了荆芥,规定荆芥的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干燥地上部分,即《中国植物志》收录的裂叶荆芥
《中国植物志》收录的荆芥为Nepeta cataria,该植物能产生荆芥内酯,一种被认为模仿猫信息素的挥发性代谢物,能够使猫兴奋,其拉丁学名和英文名也来源于此特性。荆芥的拉丁学名Nepeta cataria中,种加词“cataria”来自于“猫”的拉丁文“catus”。
形态特征
荆芥是多年生植物。
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
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侧脉3-4对,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7-3厘米,细弱。
花序为聚伞状,下部的腋生与上部的组成连续或间断的、较疏松或极密集的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呈二歧状分枝;苞叶叶状,或上部的变小而呈披针状,苞片、小苞片钻形,细小。花萼花时管状,长约6毫米,径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内面仅萼齿被疏硬毛,齿锥形,长1.5-2毫米,后齿较长,花后花萼增大戍瓮状,纵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点,外被白色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长约7.5毫米,冠筒极细,径约0.3毫米,自萼筒内骤然扩展成宽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长约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4毫米,基部心形,边缘具粗牙齿,侧裂片圆裂片状。雄蕊内藏,花丝扁平,无毛。花柱线形,先端2等裂。花盘杯状,裂片明显。子房无毛。
果实
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毫米,径约1毫米。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荆芥原产欧洲、西南亚、中亚的温带地区等地,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
中国分布
荆芥在中国产自西北、华北及华中局地及西南东部,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荆芥多野生于山坡、沟塘边与灌丛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米。荆芥喜温暖气候,光照充足,亦耐半阴,耐旱,适于碱性土壤,耐寒性较强且对土壤pH值、肥力等条件要求不高。荆芥的适应力很强,性喜阳光,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要求不严,高温多雨季节怕积水,短期积水会造成死亡。
生长习性
荆芥生长适温为20-25℃,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温。荆芥耐高温,较耐寒,但-2℃以下会出现冻害。荆芥出苗期要求土壤湿润,怕干旱和缺水。成苗期喜干燥的环境,雨水多则生长不良。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野生的荆芥多为种子繁殖。荆芥的花为两性花。授粉主要靠熊蜂等昆虫,当昆虫在花上觅食时,可以帮助传递花粉。
人工繁殖
荆芥的人工繁殖方式有播种繁殖或取花前嫩枝扦插繁殖。
播种繁殖
荆芥种子寿命为1年,发芽适宜温度为15-20摄氏度,荆芥生命力强,耐热抗病,适应性强,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以春播为好,在整个生长期受病虫危害较少。选择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宜,足基肥,每立方米混合2公斤缓释肥,粉碎大的土块,反复细耙,整平,使土壤颗粒精细平整,利于出苗,两边开好排水沟,再在畦面上横向开浅沟。栽培采用直播或者育苗移栽都可。播种前种子用温水浸泡后与细沙拌匀,播种时将其均匀撒于沟内。春播宜在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播种,因采用育苗移栽,若有死苗,应及时补苗。在苗高10-15厘米时,应结合间苗进行松土和除杂草,中耕宜浅,除草1-2次。播后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出苗后每周宜施一到两次液肥,育苗移栽后可浇一次杀菌液,防止根系受真菌感染。苗期需保持湿润;成株后抗旱能力增强,忌水涝,雨季应及时挖沟排水。
扦插繁殖
荆芥可以通过花前嫩枝扦插的方法进行繁殖。采用土地直接扦插或者在温室的穴盘中进行扦插这两种方案,两种方法都需要在确保苗木成活率高的特定的基质中进行栽植,要求基质土壤疏松。嫩枝扦插一般扦插的适宜时间在7-8月,时间较集中、成活率较高,采条应遵循随采随插的原则。插条准备好后,沾生根粉溶液后迅速扦插,以防插条因失水等外界因素影响生根及成活。
物种区别
中国不同地区都产荆芥,不同地区所称的“荆芥”分不同的物种,包含唇形科中三种植物,分别是荆芥(Nepeta cataria),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罗勒(Ocimum basilicum,在中国河南亦称“荆芥”)。裂叶荆芥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种植较多,幼苗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罗勒在中国河南可直接凉拌食用、或与大蒜制成酱料菜。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因为荆芥提取的精油和有效成分可以驱避蚊虫、让猫产生愉悦感,使得荆芥可以被开发为驱蚊剂、宠物玩具用品、日化用品香味添加剂等产品。荆芥挥发油对灰翅夜蛾具有良好的熏蒸与触杀活性,对埃及伊蚊、斯氏按蚊和致倦库蚊有驱避活、对西花蓟马具有良好的产卵抑制活性及急性毒性活性。
药用价值
荆芥全草可入药,味辛,性凉。可疏风清热、活血止血。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痛、麻疹透发不畅、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疮痈肿痛、毒蛇咬伤。
食用价值
荆芥全草有辛香气味,可以去腥,同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可用作凉拌菜、水产类佳肴、汤类食物的调味料,使味道更加鲜美。
观赏价值
荆芥小花淡紫色,且具特殊气味,宜作地被植物,也可布置庭院的花境,或点缀岩石园。
对猫的影响
荆芥有令猫陶醉、兴奋的特性,猫在嗅闻、舔舐、咀嚼荆芥后,会出现摇头、摩擦下巴和脸颊、打滚等异常行为。荆芥能产生荆芥内酯,一种被认为模仿猫信息素的挥发性代谢物,而荆芥使猫产生的反应也类似于发情期雌性的表现,这可能是荆芥使猫兴奋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可能是荆芥驱虫性的化学物质和气味能够保护猫免受食草昆虫的伤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7 23:51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