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变量
帕森斯学派对社会系统进行分析的一种概念
模式变量(pattern variables)是帕森斯学派对社会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它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又称在一定情境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类型。
帕森斯提出的模式变量是一种类型学的工具。
他认为,任何行动者在其他行动者进行互动时,必然要面对五种类型的选择,即“五种模式”。
①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一抉择涉及到互动过程中特定行动标准的适用范围。区分这对范畴的决定性因素是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性标准是否受团体界限的影响。在这一抉择中如果选择了普遍性,意味着行动者在同其他任何人的互动中都遵循同样的规范性标准;而选择特殊性则意味着行动者因人而异的改变自己的行动标准。
②扩散性与专一性。这一抉择设计到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如果相互之间的义务是狭窄的并被明确限定,就意味着选择了专一性,其特征是提出要求的一方有证明这项要求的义务。相反,如果双方全部投入到互动关系之中,相互给予或取得的满足是广泛的和不受限定的,那么这类互动选择了扩散性一端,其特征是被要求一方有义务解释这一要求无法满足的理由。
③情感性与中立性。这一抉择要解决的是互动关系中是否包含着感情因素。如果双方在互动中投入或获得了感情,则关系处于情感性一边,相反,如果互动双方以理智相对待,避免在相互关系中搀进感情因素,则关系处于中立性一边。
④先赋性与自获性(或品质与成就)。这一抉择涉及到行动者之间作为相互对待基础的识别标准的性质。先赋性的识别标准着眼于对方是“谁”,即对方的先天品质及其身份背景;自获性标准主要根据对方“做什么”,即对方的表现和成就来识别和评价对方。
⑤私利性与公益性。这一抉择涉及到互动中优先考虑的是哪一方的利益。私利性意味着将自身利益置于优先地位,而公益性则是将对方或整个集体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
帕森斯的模式变量被用来分析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征,被用来解释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因为模式变量不仅突出了两种对立的价值特征,也能被用来强调个人价值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3 21:3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