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傀儡戏
戏曲剧种
横峰傀儡戏,中国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传统戏剧,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简介
横峰傀儡戏,俗称吊戏,又名提线木偶戏。传自近邻玉山县和铅山县。元代时,玉山县就有观演“玉山傀儡天下绝”的诗赞(见《四库全书》贝琼《清江诗集》卷四)。今存紫鸿班、紫霞班、紫荆班仍有活动。
紫鸿班年代最久。班内敬奉的两个孩童喜神,据称刻于明代。喜神的前胸、后背内藏有文字与传承之物,但一直封闭不可打开,班规有戒:不能随意示人。距今约有五百余年。
清光绪元年(1875年)《横峰县志》载:县邑牛桥莞草地人周添兴创办吊戏“老七班”(即紫鸿班)。如今班中的周德标、周春芳、黄歪仔就是周家的传人。
横峰傀儡戏拥有丰富的演出剧目和古老的声腔。剧目分连台戏、整本戏和花杂戏三种。连台戏有《目连传》、《西游记》、《奶娘传》等,皆为连台大戏,少则连演七天,多则十四天。明代时唱弋阳腔,入清后改为秦腔、拨子乱弹腔。整本戏有《飞龙带》《宝莲灯》等六十余本,多演忠奸争斗、扬善惩恶的历史神话故事,皆唱西皮、二黄,其中二黄一直保持着清初老宜黄腔原始面貌。花杂戏,短小精悍,唱民间小调,诙谐有趣。
历史渊源
提线木偶从晋朝时开始流传。相传当年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皇帝率兵出征,结果被敌围困长达18年。为了振奋士气,官兵们特制一种草人进行歌舞表演,后来敌军败退,草人唱戏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流至民间,老百姓便将它衍变成祈求丰年、岁保平安、驱邪避鬼的风俗,各地每隔三年就表演一次,世代相传至今
元代末期,浙江人贝琼看了玉山傀儡戏之后,作诗《玉山窟儡歌》称赞。如今活动于横峰县的木偶戏紫鸿班是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玉山县传入,至今已有五代。
横峰傀儡班敬奉的戏神称“老郎菩萨”,牌位上写:“杭州风火院铁板桥头二十四位老郎师傅之位”,左边是“金花小姐”,右边是“银花小娘”。与南戏弋阳腔戏曲同祖。横峰傀儡戏有两个孩童“喜神”,一文一武,花衣赤脚,貌如孩童打扮。这种孩童戏神,源于宋元时期勾栏氏舍戏班中的“喜神”崇拜,又称“魔合罗”,早在唐代已在我国南方流传。这两个喜神,据称刻于明代,喜神的前胸后背藏有文字与内脏,这是当年班中的传承之物,不可随意示人,至今已有四百余年。
据福建学者所考,福建有三路傀儡班与江西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一是闽南泉州傀儡戏,二是闽北大腔傀儡戏,三是闽中词明傀儡戏,其中闽北傀儡戏为元代泰定三年(1324年)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邵武、建宁,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又分支丰田,开科办班,演唱弋阳高腔戏。
基本内容
横峰傀儡戏原唱弋阳腔,入清以后,改为二黄(又名二凡)、西皮、平板、上江、鲜花、沉香、老拨子、南词、民间小调。二黄称二板、二凡,即清初老宜黄腔的称谓,极其古老。沉香原名秦腔,传自西北,笛吹叫秦腔,击梆叫拨子,都是清初乱弹腔的遗音。
演出曲目:
连台本戏:《西游记》、《目连救母》、《奶娘传》等,尤以《西游记》传本最多,今有整本二十种,可以连演四十天。
整本戏:《飞龙带》、《宝莲灯》、《满堂福》、《四合记》等60多本。
花折戏:《小二补碗》、《王婆骂鸡》、《张先生取学钱》等。
基本特征
横峰傀儡戏,俗呼吊戏,每个傀儡的身上装有吊线,最少七根,分布于身、手、肘、掌、背、脚等处,多至十四根,小花脸一角还多装四根:后脑、后背、腰部、前胸各一根,嘴、鼻皆能上下翕动,精妙机巧,表演时细腻逼真,如拎壶倒水,端杯喝酒,坐轿跨马,弯弓射箭,梳妆打扮等。孙悟空能翻筋斗,能甩棍子,在七十二变中被斩首砍脑的一刹那人头落地,偶身立即跳起抱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主要价值
横峰提线木偶戏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其表演过程中充分融合瓦多种歌舞表演形式与技巧,并广泛使用地方语言,因此表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与区域特征,是民间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艺术形式。横峰提线木偶戏与宗教习俗之间具有显著关联,本身传承了重要的民俗信息与文化内涵。木偶戏是以宗教丧葬仪式的形式出现的,在殉葬木偶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木偶戏具有祈福辟邪的功效。因此,民间每逢庙会或者节庆日时,有条件的都会要求木偶戏班子前来演出,从而实现群众祈福求平安的愿望。
濒危状况
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外出打工的农民增加,提线木偶便被彻底遗忘了,紫鸿班也从7人剩下了3人,连演一出完整的戏都凑不齐人。
提线木偶就是由演员通过众多丝线操纵木偶、以木偶代替演员在舞台上单独表演故事的艺术,讲究的是真功夫,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浮躁。细腻、柔软、舒展的提线木偶最适宜模仿人的行为方式,尤其能耐心而完整地再现人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动作形态与神态。提线木偶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艺难度最高,极少有团体和演员能够熟练掌握。
保护措施
目前,横峰县文化部门正在通过摄像和音频,对提线木偶进行抢救性保存,该县还建成了木偶戏展馆,展馆内陈列了木偶、面具、剧本、乐谱等用于表演的物品208件,并设立了展示戏台,成为该县宣传横峰提线木偶的一个重要窗口。此外,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与学校共同编排木偶戏舞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习木偶戏表演,从小培养兴趣,为培养更多、更年轻的提线木偶传承人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9 02: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