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潦泾,位于上海市
松江区南部,
黄浦江的上游干流一段,西起黄浦江上源斜塘与圆泄泾的汇合处三角渡(浦江之首),东流迄大泖港接竖潦泾,长5.6公里,面宽154~322米。河段内,依次有黄桥港、
油墩港分别从南岸、北岸边汇入。
干流概况
横潦泾,在上海市松江区西南部。西起斜塘与圆泄泾汇合处三角渡(浦江之首),东汇大泖港接竖潦泾,为黄浦江上游主要河段之一。长5.5公里 (一说5.6公里),底宽80~200米,面宽240米(面宽154~322米)。北岸为石湖荡镇、永丰街道,南岸为泖港镇。
形成变迁
河段变迁
黄浦江上游及其支流,是从淀山湖至闸港一带,其中米市渡以上由横潦泾、泖港等河流构成,北宋之前已形成;米市渡以下至闸港为瓜泾塘,形成于明代以前,明代时已将其作为黄浦江一部分。
明代文献将黄浦视为东江水系的一支。东江为“古三江”最南面的一条大河,上游为白蚬湖群,中游为淀泖湖群,下游则分散成许多分支,其最西一条从今平望经嘉兴至海盐出海,也就是《水经注》的谷水;其东一条是淀山湖向南经平湖以东的当湖至南浦口入海(约在今乍浦以南);再东一条是从三泖湖群,南流经芦沥浦入海,此即古东江主流,再向东即从淀泖下游经柘湖,由小官浦(今张泾塘,即
张泾河)入海。
自唐代起,西南流入杭州湾的河道,因修筑海塘,大部分被捺断。至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兴筑海塘,仅留一条新泾塘出口,并在向内20里处筑了堰坝,至此,原流入杭州湾的东江水系主流,便改向东流和北流。其中一条经今闵行以东从闸港经下沙至新场以东出海,这条河流在明清时称横潦泾。明代吕光洵《水利考》称:“长泖则东出斜塘为横潦泾,又东流为瓜泾塘,北折为黄浦。”可见明代黄浦江上游对接瓜泾塘和横潦泾。清代诸多志书中称黄浦江之首为横潦泾,如嘉庆《大清一统志》松江府载:“府志:‘黄浦为南境巨川。其首曰横潦泾,受黄桥、斜塘及秀州塘水,东流至詹家汇为瓜泾塘。’”在斜塘和圆泄泾两股水流成人字形夹击冲刷下,形成一个三角状岛屿,古名三角地,因有渡口,又名三角渡,这里是斜塘、圆泄泾和大泖港三河交汇处,又被称为“浦江之首”。
水系现状
黄浦江主要水源来自太湖、淀山湖等湖群,以及浙西杭嘉湖平原来水。上游有三大源流水系:西北一支从淀山湖口淀峰起,向东流入拦路港—泖河—斜塘入三角渡,又太浦河建成后,汇入泖河,故本支承纳淀山湖、太湖来水,水势最旺,为黄浦江主源;中间一支为东西流向的红旗塘(上海境内称大蒸港—圆泄泾),承泄太湖及杭嘉湖平原来水,这两支水流在新五厍汇合后称之为横潦泾,又东流后与大泖港相汇,大泖港上源为秀州塘,承泄杭嘉湖平原沪杭铁路以南和金山来水。1959年太浦河开通前,黄浦江三大源流比例分别约占米市渡径流量的40%、40%和20%。太浦河开通后,太湖流域洪水量的70%~80%集中下泄黄浦江,北支泾流量比例增加。三源在三角渡汇合后转向北流,为竖潦泾。竖潦泾在米市渡以西。米市渡以下称黄浦江。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暨上海市第二次水资源普查时,将横潦泾和竖潦泾河段归属黄浦江干流段,以三角渡为黄浦江起点。在三角渡竖立“浦江之首”勒石雕刻。
水文特征
横潦泾作为黄浦江的上游段,平时水位变化,主要由潮汐往复引起,特高水位则是因台风、暴雨、大潮汛、上游洪水下泄,互相顶推造成。
潮水位:米市渡最高潮水位为3.8米(1954年8月2日),最低潮水位0.64米(1959年1月22日),平均高潮位2.69米,平均低潮位1.71米,多年平均潮差0.99米,多年最大潮差1.90米(1919年),多年最小潮差0.00米(1934年)。一日二潮,平均涨潮4小时,平均落潮8.25小时。黄浦江含沙量(观察时间15年又10个月),多年平均为0.067公斤/立方米。最高为0.488公斤/立方米,最低为0.003公斤/立方米。大潮多发生在农历初三、十八前后,小潮发生在农历初八、二十三前后。夏季(春分至秋分)日潮比夜潮小,冬季(秋分至春分)日潮比夜潮大。
潮水量:据几条主要河道巡测资料估算,流经本县境内的年潮水量为71.79亿立方米,平均每潮的潮水量为1018万立方米。其中进入本县境内的水量为44.4亿立方米。米市渡涨潮多年平均流量1530立方米/秒,落潮多年平均流量1610立方米/秒。
上游过境水量:黄浦江是太湖流域(面积36570平方公里)通江海的最大河流,承泄太湖流域总水量的80%左右。斜塘、园泄泾、大泖港从三个方面汇入黄浦江,两岸还有许多小河汇入,流经松江区河段年平均水量为36亿立方米,流量为343立方米/秒。
警戒水位:米市渡警戒水位为3.30米,危险水位为3.50米。1949年未到3.50米,受灾面积竟达54万亩;1954年,出现1916年以来最高水位3.80米,受灾面积35万亩;1981年,水位达3.70米,只有轻微灾害。
主要支流
圆泄泾,位于松江区南部。西起松江区与青浦区交界处,上接大蒸港,东汇斜塘入横潦泾。以圆泖泄水入浦,故名。古名悬星泾。长5.73公里,底高-1米,河面宽120米。属6级航道,通行100吨级船只,是承接上游来水下泄入黄浦江的主要河道,黄浦江上游段重要航道之一。
斜塘,位于松江区西部。西北在石湖荡镇泖口村与泖河相连,东南流至李塔汇镇与圆泄泾交汇,接横潦泾。承淀山湖和太浦河来水,量大流急。河长6.5公里,底宽70米,底高-4米,河面宽约180米。属五级航道,可通行300吨级船只,是苏申外港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太浦河开通后,成为长(兴)湖(州)申线的主要通道。是太浦河南岸排涝的主要通道之一。受益农田约6600公顷。石湖荡镇以东河段上有沪杭铁路桥。
黄桥港,位于松江区泖港镇。南起小泖港,北迄横潦泾。1993年,疏浚、拓宽六里庵港(小泖港~黄桥镇)及黄桥港北段(黄桥镇~横潦泾),兼并后改称黄桥港。长4.1公里,底高-0.5米,底宽5~14米,边坡1:2.5。1992~1993年,在南口建六里庵圩区水闸、北口建浦南西水利控制工程黄桥港节制闸。
油墩港,位于青浦、松江两县之中部。原为古河道,因当地产尤墩布故名尤墩港,南起古浦塘,北至杨簖港,长约1.8公里。1959年~1991年疏浚后,北起吴淞江,穿越青浦、松江两县的9个镇,汇入横潦泾。青浦境内河段从吴淞江到柘鸡塘长18.84公里,系全部新挖,1979年动工,1990年底完工;松江境内长17公里,除从古浦塘到坝河口一段2.25公里利用原姚泾河道外,其余14.75公里全系新开,坝河口到横潦泾一段3.5公里,1959年开挖,古浦塘以北到柘鸡塘接青浦段长11.75公里全系新挖。到1991年底,长35.84公里(一说全程长36.5公里)的油墩港已全线挖通。青浦段河底高程-1米,底宽20~25米,松江境内河底高程-2~-2.6米,底宽50~118米。南北两端各有船闸一座(北口建东大盈船闸,南口建油墩港水利枢纽)。是青松大控制区北水南排的主要河道之一,4.8万公顷低洼地受益。五级航道,通航300吨级船舶。
治理开发
圩堤工程
松江区境内黄浦江及其上游(竖潦泾、横潦泾、园泄泾、斜塘至泖河口)沿江两岸圩堤,统称江泖圩堤,总长度92.234公里。县级骨干河道64条,共长819公里,统称内河圩堤(以上均系双边计算,并含河口内延段)。这些河道都属感潮水系,又兼宣泄江浙来水通道,河道流速急,流量亦大,沿岸地势普遍低洼,故必须修筑高堤以防洪潮。
历代地方官员多有领衔督修江河圩堤之举。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两渐提举常平司赵霖曾役使8万余工,支钱40余万贯,“裹华亭泖为田”。明万历六年(1578年),水利御史林应训督知府闰邦宁:“求圩岸故迹尽修之”,“愈年乃成水利圩图”。崇祯二年(1629年),华亭知县方岳贡修筑黄浦堤岸2000余丈。沿河乡农也经常维修圩堤以自保,但当时所修圩堤大部分抗灾能力较差。
解放时,本县黄浦江北岸(与上海县交界之语儿泾至三角渡横潦经)、南岸(与奉贤县交界之千步泾至黄桥港),以及斜塘、泖河、园泄泾等干河圩堤坍损严重,浦北城东长溇乡沿江圩堤、浦南叶榭圣渡乡等地圩堤、园泄泾至白牛塘两岸圩堤亦已千疮百孔。1949年7月下旬,台风、高潮及暴雨同时袭来,低洼地区一片汪洋,全县受淹面积45万亩。为解除水患威胁,1950年6月,县成立防汛总队部(后改名防汛指挥部),组织各区乡干群全面抢修圩堤险段,普遍培厚加高堤身。1950~1953年,修筑江泖圩堤土方量共74.25万立方米。但限于条件,当时一般外河堤身标高为3~3.5米,抗灾能力较差。1953年潮位3.29米,全县有12万亩农田受淹,其中重灾4.47万亩;1954年出现3.8米潮位,全县受淹农田达35万亩,其中重灾7.83万亩。估算损失粮食1125万公斤。
1955年,全县重新制订圩堤抗灾标准,普遍加高江泖圩堤。按照在3.8米潮位下能够不漫溢、不出险的要求,沿江险段圩堤工程一般标高达到4米,并且加宽堤基,层层夯实。当年,完成江泖圩堤工程总土方量共58.8万立方米。此后,岁修不辍,至60年代中期,圩堤塘身逐步加高至4.5米。至80年代,本县车墩、叶榭、城东、张泽沿黄浦江两岸圩堤已普遍加高堤身至5米左右,顶宽一般达到2米,坡度为1:1.5。1955年起,本县江泖干河两岸再未发生高潮漫溢及圩堤溃决出险事故。1985年,汛期水位在个别河段曾超过1954年,但全县未受损失。
在整修江泖圩堤及其他干河堤防的同时,为抵御潮浪冲蚀堤基,又对主要航道及冲浪险段岸堤实施了一系列护坡工程。50年代以抛石护坡、水泥桩板护坡为主;60年代采用干砌块石护坡、混凝土板式护坡等。但上述类型护坡较易坍损,加以人为损坏,每每筑而复毁。故1979年起,逐步翻建为浆砌块石护坡,效果良好。至1985年,全县已有新建及翻建浆砌块石护坡共72.9公里,连同尚存的其他类型护坡73.5公里,共计146.4公里。
涵闸建设
油墩港水利枢纽工程,在松江区(原松江县)塔汇乡新建村油墩港河口与黄浦江(横潦泾)汇合处,是青松大控制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工程,青松地区70万亩低洼地排涝的主要口门之一。用于挡潮、排涝和引水灌溉、控制内河水位,兼顾交通航运。有口门宽12米、闸室宽14米、长300米船闸1座,5孔总净宽50米(10米×5)节制闸1座,汽-10级面宽7米公路桥1座。设计水位内河最高3.5米、最低1.5米,外河最高3.8米、最低1.7米。最大排水流量190秒立方米。节制闸配置直径214毫米柱塞式油缸液压启闭机13T5台,集中控制运行。船闸配置直径215毫米柱塞式油缸液压启闭机2台,集中在外闸操作室统一调度启闭。通航300吨级船只。1981年10月竣工,投资615.6万元。
黄桥港节制闸,位于黄桥港北出口入横潦泾处。该工程与建设河浮运节制闸的建成,使泖(港)新(五厍)片组成二级控制独立圩区。主要工程项目:兴建净孔8米节制闸1座,采用闸首和消力池相结合。闸底标高为-0.5米,闸上设1.5米宽人行桥1座,梁底标高为7.25米,上下游引航道河底宽度为15.0米,河底标高-0.5米,上游引航道墙顶标高为4.0米,下游为5.0米,长度各为28米,以及60米长的下游斜式护坡及挡墙。配备OHA-2X7.5吨启闭机和50千瓦变压器各1台,升卧式平面钢闸门1扇。1993年4月30日工程竣工,6月24日通过验收。工程总投资217.32万元。
航道航运
航道概况
横潦泾属上海市管二级航道,通行1000吨级船只,与竖潦泾同为杭申线、长湖申线和苏申外港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市联结浙江省的水上动脉,太湖流域和浙江来水下泄入海的主要通道。
苏申外港线航道,跨上海、江苏两地,上海市境内航段自分水龙王庙至江苏省界,长35公里,由竖潦泾、横潦泾、斜塘、泖河、拦路港、淀山湖南航道、急水港等河道组成。下段在毛竹港衔接黄浦江,上段经安庄、淀峰、商榻、江苏省周庄、屯村等镇与京杭大运河连通,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线。但河面宽窄悬殊,因受狭段及桥梁的制约,只能通航100吨级船舶。沪杭铁路34号桥净空较低,超过100吨级的船舶需候低、中潮通过。
渡口码头
范家村渡,位于泖港镇境内,前身叫龙王庙渡,又名丫鹊渡。位于泖港镇范家村北部、横潦泾南岸。河面宽200米。1958年属永利大队集体所有。2003年,改建成浮船码头双向通航。2006年6月,打造120个客位、80匹马力柴油发动机的新型铁质渡船。2007年8月,对水泥船浮动码头再次改建,更新为长26米、宽6米的铁质浮动码头。2009年6月底,因建沪杭高速铁路时在竖潦泾河中建桥墩而停渡。
三角渡,位于石湖荡镇横潦泾(黄浦江上游)、斜塘江、圆泄泾交汇处。元代设渡,因同时来往于三江渡口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末停渡。
江边渡,位于石湖荡镇金胜村王家埭自然村南首,是原泖港和李塔汇过往行人去横潦泾必经之渡。初时以自然村命名。后上海九。一建江边码头后易名。
江边码头,位于石湖荡镇东南部。横潦泾(黄浦江上游)北岸,贵南路(辰塔路南段)南端,长210米,宽16米,泊位吃水-6.70米,设泊位3个,可泊3000吨级驳船,海轮1500吨级。1960年,上海治金工业局为“上海九○一厂”建成永久性码头。1998年,原李塔汇镇经市政府批准在此扩建内河港码头。2004年,上海汇尔华实业有限公司投资改建为汇尔新港码头。集装卸、仓储、运输、租赁和办公、食宿等现代化港务中心。
桥梁
辰塔路横潦泾大桥,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跨越黄浦江上游横潦泾的辰塔路横潦泾大桥,是上海第一座全混凝土结构斜拉桥。辰塔大桥主桥北起甘德路,南接北十二勤河,大桥全长1359米,主桥长546米,主跨296米。2015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
同三国道(G1501上海绕城高速公路)横潦泾大桥,全长779米,是同三国道(G1501上海绕城高速公路)上跨黄浦江上游支流横潦泾的一座大桥,是世界上最长、最重的桥梁整体顶升工程,也被列为国家住建部市政公用与建筑工程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摈弃拆旧建新的传统方案,转而通过采用整体同步顶升技术,在不破坏桥梁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将总重10408吨、跨径达295米的主桥桥体缓缓抬高1.58米,在确保横潦泾航段不停航的情况下,成功打通上海连接江苏、浙江咽喉要道,推动上海建设华东、长江流域国际航运中心。
沪杭高铁横潦泾大桥,属于
沪杭高铁的一部分,为斜跨黄浦江上游横潦泾的一座5墩4跨连续梁,两中跨以620斜交角穿过横潦泾。横潦泾大桥起讫里程为DK035+287~DK035+709,包括119#~123#墩的基础工程、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及该段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横潦泾大桥121#墩为水中墩,墩位处平均常水位+1.2米,水深约13.4米;120#、122#主墩分列于北、南大堤的防洪堤处,北岸120#墩处的原闸浜桥需改移。3个主墩墩身均为7米直径圆形墩,墩帽设横向预应力;2个边墩为圆端形桥墩,墩上部为高低墩结构。119#、123#墩为岸上预制简支梁与连续梁的过渡墩。上部结构连续梁0#块长度19米,高10米,设17个悬浇节段,节段配长为3.0米、3.5米、4.0米,节段重量105吨~200吨。119#、123#墩设边跨现浇直线段,长度7.25m。边跨及中跨分别设合龙段,全桥共设4个合龙段,节长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