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人格是出自
解离症里的说法,就是指一个人在人格分裂前形成的正常人格。一般人格分裂(解离症)会造成第二人格(次人格)取代主人格,甚至永久取代主人格而使主人格沉睡。这时这个人就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了。当然,也有可能主人格和次人格并存,出现人格切换状态,但是主人格不能意识到其他人格的存在,但次人格一般可以意识到主人格的存在,并且可以传递信息给主人格。这个说法被认为不准确,因为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多种人格控制,并非仅仅只是分裂时才能看到,人格分裂只是极端恶化了的表现,而次人格是存在于每个人的人格特征,只是它更容易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并且多被形容为比较差的恶习等。
简介
次人格是指我们自己某一个部分,各个部分拥有特定的功能、态度或特性,运作方式具别性,极易辨认。举例来说,你拥有一个能感受或以情绪反应生活的内在小孩,这个内在小孩,来自你内心深处某个希望安全感和被呵护的地方。无论你是新生儿、一百岁的老人、或任何年龄层的人,这部份都会永存于你的内心。已经有许多书籍与治疗方式特别着重于帮助你熟悉或创造一个健康的次人格。精神综合、转换催眠疗法、回溯促进、声音对话、以及内在小孩工作,都属于这类治疗形式中较现代的方法。
体现
从早期开始,与次人格的接触和次人格的平衡就已经在不同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容格或弗罗伊德“创始”的有关次人格的作品之前,某些美洲及非洲的原住民族、德鲁易教(druids)、以及以女神为主的精神传统和其它文化,就已经认知到尊崇个人内在的多样性存在的必要。这类需求是透过庆典仪式、个人内省、治疗课程,以及医轮来举行。所谓的医轮,是指户外的某个圆型区域以小石子围成圆圈,或是以较大的石头在四个或以上的方位标记。仪式、聚会、和个人的精神活动,有时会在医轮之中举行。许多时代以来,人类也设计及穿戴面具,发明化妆品涂在脸上来模仿其它生命体,并借着表演人生阶段重大事件的通过礼仪,促使自我不同样貌的融合与健康。
类型
次人格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与个人性格上的需求或表达有关而发展出来的部分。举个例子,如果你大量地否定性,可能你就同时有内在过分拘谨者和内在娼妓。这种内心面的发展,是因为你忽略并批判自己某些部分整体和自然的需求,压抑了这些需求表达的自由。另一个例子是也可称作内在吹毛求疵者的次人格。如果你被人看轻或在孩童时被过度责骂,这个部分就可能产生。你的部份人格接受了父母和老师的行为,也采纳了他们所摒弃的举动。这些异常的次人格,需要加以治疗与教育,以重建你的完整性和自信心。
第二种类型是那些一直属于你的部份所组成的。这种类型中的四个次人格是:内在看护、内在小孩、内在勇者、以及内在精神。这些次人格的健康状况在在反应出你的内在与外在生活。你坦诫自发表达情感的自由,执行允诺与承受责任的能力,以及在精神上的连系性,都可能创造你这些部分的健康或使它们产生不平衡。
已有很多探讨关于次人格工作的专书,所以本手册并没有纳入这方面的所有理论。次人格是个值得让你更深入讨论的庞大课题。然而,最重要的是你要去了解次人格的基本形式,因为工作、光室课程、甚至是基本的灵魂自疗过程,都可以透过与你的次人格沟通,以及治疗次人格的方式,将最容易加以解决的课题搬上台面。
主要区别
主人格与次人格的区别:
次人格人格理论中占据长期控制的主导人格,即主人格,同样,有主人格的同时还会出现次人格,且次人格包含的范围相对较广,从儿童期到成年这段时间,可能出现多种人格,统称之为次人格,这两种人格控制是自卑心理学理论的内容。
与强弱两面性自卑心理不同的是,主人格与次人格为每个人所拥有,即一个人受主人格控制的同时还波及到次人格控制。有人把主人格和次人格分类到
人格分裂症当中,这并不是最准确的说法,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多种人格控制,并非仅仅只是分裂时才能看到,人格分裂只是极端恶化了的表现,若想根本意义上的祛除这套说法,就拿一个人只能历经某个时间段的特殊成长环境来看,比如特定人群、场合,时间内,假如做个实验,把一个婴儿扔到狼堆里,那么这个婴儿以后形成的主人格就跟狼性毫无区别,包括他的次人格,因与主人格相近,故这里直接忽略,在这套实验中我们发现是能够祛除掉仅仅只有人格分裂症时才会出现的主人格与次人格这套说法。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多数情况下,人的潜意识始终是被压抑住的,这个点在经历了人类文明形成过程中才渐渐出现,所谓最原始的意识即潜意识,在压抑潜意识的同时,人类的显意识也在不断起作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主人格后所有次人格的产生。我无意用弗洛伊德的意识论去解释,至少能够表明,他的意识论对于人类如何产生主人格与次人格及其中的相互关系有着一定帮助。
整合
1、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
无论你现在怎么痛恨坏习惯,它一定曾让你获益。认识坏习惯的这一特点,是改变它的第一步。
2、接受恶习:它必然对应着一种“次人格”。
(1)恶习的对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就是“自己控制自己”,发誓改变恶习的人也很容易有这样的观念:我必须控制住自己。但这是对自控力的一个最大误解。当我们说“控制”时,就是将坏习惯当作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敌人来看待。我们将坏习惯当作自己生命中的一个敌人,发誓要击败它。但实际上,所谓的击败不过是压抑。但它有时会被击败,但日后它还会发起攻击。这就好比是弹簧,你压抑得越厉害,它反击的力量就越大。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网络成瘾者等人群在改变坏习惯时一而再、再而三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坏习惯都有其好处。不仅如此,实际上,每一个坏习惯实际上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我们自己的深层需要。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如果认真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生活。当你理解这一点时,就会带着感激的心去面对你本来仇视的缺点和恶习,开始把它们当作朋友来看待。这时,你就不会再像面对敌人一样试图去击败它们,而是去接纳它,了解它。这其实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你的一个“次人格”。当你这样做时,这个次人格中所蕴涵的能量就会被我们接受,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当你理解了,接受了,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这个过程被称为“次人格整合法”。
(2)把恶习当朋友来接纳。
次人格你或许有过这样的经验:你必须在周末写出报告,否则会付出代价。但你却呆呆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空空如也,一个字也不愿意敲。你一会儿打开旅游网站,一会儿打开爬山网站,所有的内容你都看过了,但你还是一遍遍地刷新网页。你强烈地谴责自己,发誓再也不做这些无聊事了。但过了一会儿,刚写了几个字,你又开始刷新电脑网页了。
那么,换个方式。仔细地聆听一下你内心的声音,你会听见,你心中有一个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烦躁和劳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娱乐了。现在,你要感谢这个“次人格”对你的关心和帮助,告诉它你一定会去。但此时此地,你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完成。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纠缠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诺。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当作朋友来看待,这样每一部分都不会捣乱。这样的人不是试图控制或压制一些缺点,而总能从它们当中找到正面的信息。如果不这样做,而是整天强迫自己完成这个义务,完成那个责任,那么,一个人就会发展出很多个与自己的主人格相敌对的次人格。从意识上看,这个人似乎很负责,很正常。但从潜意识看,这个人的内心中会有很多冲突。碰到这种情况,就尝试用“次人格整合法”进行治疗。这个方法的宗旨就是:我们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对我们都是有帮助的,我们必须把它们当作朋友来接纳。
但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对自己的胆怯、苦恼、恐惧、愤怒等脆弱的一面采取无视或排斥的态度。比方说,有一天早上醒来,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过你,要忘掉这种不好的感觉,对自己大喊几声“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能行”等口号,用这种积极暗示压下内心那个无助而孤独的自己。这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最终会造成次人格与主人格的分裂。次人格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下去,但说不定哪一天,它会来一个大爆发。
3、寻找动力:发现你内心的使命感。
做了决定,但却迟迟不去执行,或者执行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而恶习仍在继续。之所以屡屡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源是没有找到使命感。强大的使命感才是促使我们改变的发动机。譬如,很多人都下定决心减肥,但却屡屡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减肥。为了保持健康,从而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更好地帮助家庭,养育子女,还是就是为了看上去更漂亮。如果减肥的动力只是外部动力———让自己看起来更苗条。那么,减肥是很容易失败,因为周围人的评价总是七嘴八舌、意见不一,减肥者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打击而自暴自弃。并且,这样的理由也不足以让一个人全身心地奉献。很多人发誓减肥后没几天就放弃了目标,只好屡屡抱怨“我就是没办法自律”。实际上,任何人都做不到“随便做一个决定,然后就能100%地实施”。要保证自己的誓言得到坚持,就必须给这个决定找到足够的理由。
最大的问题不是自律,而是我们没有花费工夫确定愿景——为什么要改变。我们没有求助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动力,没有求助于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听听你内心的声音,了解一下,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那才是你的动力之源泉。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时,动力会从内心自动产生,你自然会获得自律。不要从外界去寻找迫使你改变习惯的东西,因为它们很容易被你放弃。
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自律就会成为你的本能。这就像玫瑰要绽放,茉莉有芬芳,鸟儿会飞翔一样。所以,请记住,增强自控力的根本在于要找到你真正爱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正想成为怎样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人生使命。
4、培育好习惯:兑现承诺,从小处做起
学会了和“次人格”对话,又找到了改变习惯的使命,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但改变恶习仍需要一点:立即去做。因为,每一个旧习惯对应着的神经回路是无法消失的,只能靠新习惯打造更强大的新神经回路,用新的神经回路去战胜旧的神经回路。新的神经回路一开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战胜旧的神经回路,最好采取一些聪明的策略。
(1)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
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只规定一些小的任务。譬如,查出明天要拨打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所需要的资料,放到桌子上,不用急着开始工作。
一开始不要急着作大的决定,要慢慢开始,在一些小的方面向自己作出承诺并且遵守这些承诺。让你的内心引导你作出承诺。承诺一旦作出了,无论是怎样微不足道,都要遵守下去。
当你作出承诺并履行承诺时,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满意,你作出及履行更大承诺的能力就会增加,简单地说就是你会越来越自信……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知道什么该做,并真的那样做了,你会觉得很开心,你会对自己很满意,会获得心灵的宁静。在这个世界上,分裂是最大的痛苦,堤坝分裂会导致洪灾,地表的分裂会导致地震,山峦的分裂会带来山崩,爱情的分裂会带来离婚,同样你和自我的分裂会带来一生的痛苦和遗憾。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知道该怎么做却没有去做,你会自责,你会对自己不满意,你会觉得自己是渺小的、不讲信誉、不可信,总而言之,就是你开始不信任自己,自信心降低了。
(2)每天必须做一件事情。
你可能曾经给自己作过很多承诺,但都没有坚持下来。那么,不要想一天把它们全实现。试着每天只规定自己必须完成一件事。这很容易实现,而实现的喜悦就是一种强化,会使你的新习惯更强大。
(3)每天必须不做一件事情。
你可能有很多坏习惯,你成了它们的奴隶。不要企图一天把它们全消灭,试着规定自己每天必须不做其中一个习惯。
(4)不要积累太多的未完成事件。
每个未完成事件都会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无论这些事情多么不起眼。
(5)有决定胜过没有决定。
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他干脆一年一年地什么都不去做。你试图去梳理你的这些想法,却一直没有梳理清楚。那么,无妨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想法,只要它是你内心的愿望,不是你要做给别人看的。就从它开始去做,去为它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做,总比坐着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