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次韵,作旧体诗方式之一。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正辅,姓程,苏轼之表兄。《苏轼文集·尺牍》中「与程正辅七十一首」,足见关系之密切。白水山,在罗浮山东麓。旧有寺及悬水崖,有巨人迹,名佛迹。《太平寰宇记》:广东增城县东二十里,有山名泉山,盖即白水山,乃后人传写讹合『白水』二字为一也,山有佛迹岩(《东坡志林》第7页)。
③误抛句:“如苏轼者山林下士,轩冕弃材。少而学文,本声律雕虫之技;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苏轼文集》四,《谢中书舍人启》1331)。狂狷:激进与拘谨保守。《论语·子路》:“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狷皆偏于一面,泛指偏激。婴鳞:触及逆鳞。后因以婴鳞喻触犯君主的尊严或违忤其意旨。朝市:朝廷与市集,指公众聚集之处。此处指官场。
④平地句:在咫尺平地上遭到多次褒贬。咫尺,喻微小。《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褒,赞美;邪,邪揄、嘲笑、戏弄。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有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目,所作词命,以为讯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