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于北宋中期的金石学,是中国田野考古学的前身,由于
欧阳修、
赵明诚的开拓之功,金石学又称为“欧赵之学”。欧阳修《集古录》一千卷的集成以及考证所集金石文字的《集古录跋尾》的结撰,是金石学形成的标志,赵明诚金石著作的出现则使金石学臻于成熟。《金石录》与《集古录》并驾齐驱,人们也因此称宋代的金石学为“欧赵之学”。
欧阳修、赵明诚等人所开创的金石学,具有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性质,而非“学说”及其他,他们由此推动两宋时代人系统、全面地收藏和研究金石文字,其中部分得以保留下来,今仍可作为人们从事相关研究的宝贵资料。
《宋史·欧阳修列传》对
欧阳修的金石学成就也有记载,说他喜爱古代文化并酷爱学习,凡是周代、汉朝以来的金石遗文、断章残篇,他都尽量收集记录下来,仔细稽考研究它们的异同之处,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在金石文字后面,对金石文字一一加以确凿地考证,取名为《集古录》。《集古录》是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收录自周武王到五代时期金石拓本1000卷。它对历史、文学、书法等皆有评论、考订。据考证,《集古录》初步成书于宋嘉祐六年(1061年),最终定稿在嘉祐八年(1063年)。欧阳修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六一”其中之一就是“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可见他对此十分看重。幸运的是《集古录》得以保存至今,它对中国金石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考古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
顾炎武说过:“余自少时,即好访求古人金石之文,而犹不甚解。及读欧阳公《集古录》,乃知其事多与史书相证明,可以阐幽表微,补阙正误,不但词翰之工而已。”
北宋时期,金石收藏之风日盛,金石学著作有很多种,
赵明诚的《金石录》则是集大成者。《金石录》共三十卷,上始于夏、商、周,下止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钟、鼎、甗、鬲、盘、匜、尊、敦所铭刻文字,均见于金石拓本二千卷,并一一订正讹谬,去伪存真,品评优劣,内容十分丰富。《金石录》书体例仿照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但把目和题跋合为一书,按时代先后排列,又题跋了五百零二种,是很有用的历史文献。《金石录》所收题跋的大部分原石及拓本都已不传,靠《金石录》把其中部分内容保存下来,补充前人的缺漏,修正前代的讹误,收录内容广博,考证过程严密,对后世金石学、档案学和考据学都有重要价值。《金石录》经典巨著,尤为注重碑刻与史料的对比,纠正和弥补了许多典籍中的错误和不足,凭借金石资料整理出了政治、经济、风俗、书法、文字等多方面的知识,成为继《集古录》后另一部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金石研究学专著。
朱熹赞其“序次益条理,辩证益精博”“文字煞做得好”。清代高宗乾隆帝主持编修的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
钦定四库全书》,将《金石录》收录其中。《金石录》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在学界和收藏界被视为珍宝。现今,这部书仍然是研究古代金石的必读之书,是考古学界、史学界和收藏鉴赏界不可或缺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