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偃
南唐江西永丰沙溪欧阳修祖父
欧阳偃,欧阳修祖父,具体生卒年不详,南唐时期庐陵或吉州(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人,“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余万言,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后因嫡孙欧阳修“列官于朝,天子推恩,褒其三世,逢国大庆,必加宠赐”[1] ,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仆少卿、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人物生平
对于欧阳修祖父欧阳偃的身世,现在有另一种说法,即认为他是今福建晋江的乡贡进士“欧阳偃”,更有甚者居然说他是后唐状元黄仁颖之子,进而引出了欧阳修也本姓黄的谬论。下面特就江西永丰欧阳偃与福建晋江“欧阳偃”辨疑如下。
一、江西永丰欧阳偃为欧阳修祖父
“公讳晔,字日华,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彭城县君刘氏之室为曾孙,武昌县令讳郴、兰陵夫人萧氏之室为孙,赠太仆少卿讳偃、追封潘原县太君李氏之室为第三子,于修为叔父”。[4]“令公府君讳偃,〈第四十一〉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余万言。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回陂。夫人李氏。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夫人累封吴国太夫人。[2]”上述两段分别引自欧阳修所著《尚书都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和《欧阳氏谱图》,十分明确地记载了江西永丰欧阳偃为其祖父。
二、江西永丰欧阳偃与福建晋江“欧阳偃”生活年代不同
江西永丰欧阳偃主要生活在南唐(公元937至975年间),其本人及父亲欧阳郴,哥哥欧阳俊、欧阳仪、欧阳信均“仕南唐”。欧阳偃长子欧阳观生于公元952年,卒于公元1010年,最小的三子欧阳晔生于公元958年,卒于公元1037年,这已经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令公府君讳偃,......享年三十八”[2],假设欧阳偃一生下最小的儿子欧阳晔就过世了的话,则其出生年份不应早于公元920年。“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既然欧阳观“少孤”[1],那么其父亲欧阳偃过世怎么也不应迟于公元972年。因为到公元972年时,欧阳观已经20岁了,就不能称之为“少孤”了。所以,欧阳修祖父欧阳偃只可能生活在公元920年至972年这个时间段内的38年里。
认为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是今福建晋江的乡贡进士“欧阳偃”,是后唐状元黄仁颖之子的说法,其主要依据:
1、福建泉州发现了一方摩崖木龙石刻,其残留碑文记载有“球仁泽、(徐)永明、嘏锡之、载德积、大(方)、景子明、乡贡进士欧阳(偃)”[5],后经考证确定其作者之一是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而据史料记载,这一石刻源于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
2、福建泉州开元寺至今还保存着一六角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构件,经幢有篇序文,叙述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从印度传入我国之经由。该经幢的书写和镌字人落款为“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沙门文中共书”[6],落款时间是唐大中八年(公元854)秋。
3、唐代陈元通墓之墓志铭《故奉义郎歙州婺源县令陈公墓志铭并序》的撰者亦是“乡贡进士欧阳偃”。该墓志铭记载“有唐大中九年,岁在乙亥四月二十四日,颍川陈公终于泉州清源郡嘉禾里之私第,年七十有五。......明年秋八月一日,卜葬于所居之里,祔其先茔,礼也。[7]”由此可见陈元通死于唐大中九年(公元855),葬于次年。所以,该墓志铭应是”乡贡进士欧阳偃“作于公元855年或856年。
上述三个依据虽然证明了福建“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的存在,但同时也证明了其主要生活在公元九世纪中叶(公元850年前后)的唐朝,而江西永丰欧阳偃则生活于约100年之后的南唐。后唐状元黄仁颖生于公元900年,卒于公元962年,祖籍福建莆田,后迁福建晋江潘湖,南唐建隆三年(962)十一月卒于家,享年六十二岁[8],不可能是生活于公元850年前后的晋江的“乡贡进士欧阳偃”的父亲。因此,即便是晋江的“乡贡进士欧阳偃”都不可能与黄仁颖之间是父子关系,更不必说江西永丰的欧阳偃了。
三 、江西永丰欧阳偃与福建晋江“欧阳偃”出身不同
福建泉州摩崖木龙石刻、开元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唐代陈元通墓志铭的落款,均有“乡贡进士”的头衔。而江西永丰的欧阳偃则并未参加过科举,更未中过进士。一来欧阳偃“耻从进士举”;二来欧阳修在其撰写的《欧阳氏谱图序》中,对其也仅仅对其伯祖父欧阳仪的进士身份有明确记载,并引以为荣。如果欧阳偃中过进士的话,欧阳修应该不会疏漏其祖父的进士身份。
四、欧阳修祖父欧阳偃生活在江西而不是福建
证明“乡贡进士欧阳偃”存在的证据集中出现在福建泉州,尚未在其他省份出现,说明其主要生活的地域在福建。而在欧阳修故里永丰县沙溪镇西阳宫内,至今也还保存着欧阳修撰书的《欧阳氏世次碑》,也就是石本《欧阳氏谱图序》。碑上可见“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于吉州。自琮八世生万,又为吉州安福令。其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或居吉水。而修之皇祖,始居沙溪。至和二年,分吉水置永丰县,而沙溪分属永丰。今谱虽著庐陵,而实为吉州永丰人也”,[9]并明确记载了欧阳郴葬庐陵之欧桂里,欧阳偃葬吉水之回陂等。在欧阳偃三哥欧阳仪中进士时,欧阳郴夫妇也都还健在,乡里以之为荣,于是“改庐陵之文霸乡安德里为儒林乡欧桂里,其所居履顺坊为具庆坊”[2]。由此可见,欧阳修祖辈从欧阳琮开始,包括欧阳偃,便一直在江西繁衍生息。
欧阳询 (公元557年一641年)
欧阳通 (公元625年—691年)
欧阳幼明 (公元645年—不详)
欧阳昶(生卒年不详)
欧阳琮 (生卒年不详)
欧阳悟(生卒年不详)
欧阳彻 (生卒年不详)
欧阳铉 (生卒年不详)
欧阳邈 (生卒年不详)
欧阳规 (生卒年不详)
欧阳绪 (生卒年不详)
欧阳万 (约公元840年—不详,因其公元874年至879年间任安福令)
欧阳和 (生卒年不详)
欧阳雅 (生卒年不详)
欧阳效 (生卒年不详)
欧阳讬 (生卒年不详)
欧阳郴 (生卒年不详,字可封,仕南唐,为武昌令、吉州军事衙推,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性至孝,兄弟相友爱,享年九十有四,葬欧桂里横溪保之燕湖)[2]
欧阳偃 (公元925年-963年,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余万言。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回陂)[2]
欧阳观(公元952年—1010年) 欧阳旦(生卒年不详) 欧阳晔 (公元958年—1037年)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
欧阳修比欧阳询晚出生450年,两人之间相隔19代,平均每代23.68年;欧阳修比欧阳万晚出生约167年,两人之间相隔8代,平均每代20.88年。那些以不符合人类自然生育规律的言论可以休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4 12:5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