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读作kuǎ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
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中。其未见于西周金文,也未见于西周文献,当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本义是内心有所欲求。后引申为深情地、真诚地;也引申为法令、规章、条约的意思。
字源演变
“款”字是形声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中。《说文》或体和《说文》小篆中的“款”字(图2和图4)左边字形都与甲骨文的 “祡”近似,右边是一个人形。到了汉代前期(图3),右边变成了一个张着口的人形。而到汉代后期(图5),左边上部变为了“士”和“示”,右边变成了“欠”。到了楷书中,左边上部变成了“木“字。随着汉字的发展,直至发展到了现代汉语。
“款”字由“欠”、“士”和“示”字组成。字形采用“欠”做形旁,表示不满足。”款“字的本义是内心有所欲求。内心的欲求随着时间的变长就变得更深,故引申为深情地、真诚地。因为规章制度的计量单位一般为“款”,所以,也引申为法令、规章、条约的意思。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欠部】苦管切
意有所欲也。从欠,𡪡省。
歀。
㱁或从柰。
说文解字注
意有所欲也。
屈原赋曰:悃悃㱁㱁。王注:心志纯也。按古款与窾通用。窾者,空也。款亦训空。空中则有所,也。释器:款足者谓之鬲。小司马引旧说款足谓空足也,又引申子款言无成。
从欠,㝮省。
臣铉等曰:㝮,塞也。意有所欲而犹未塞,款款然也。按空则宐窒。苦管切。十四部。
款或从柰。
取柰何之意。
康熙字典
【辰集下】【欠字部】
《唐韵》《韵会》《正韵》苦管切。《集韵》苦缓切,𠀤音窾。《说文》:意有所欲也。徐铉曰:𡪡,塞也。意有所欲而犹塞,款款然也。谢灵运诗:语往实款然。注:款然,谓如其所欲。
又《博雅》:诚也,爱也。《楚辞·卜居》: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注:悃悃款款,志纯一也。《后汉·卓茂鲁恭传赞》:卓鲁款款,情悫德满。注:款款,忠诚也。
又叩也,求通也。《晏子·杂篇》:前驱款门。《史记·商君传》:由余闻之,款关请见。《太史公自序》:重译款塞。
又至也。张衡《西京赋》:绕黄山而款牛首。
又留也。谢灵运诗: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
又款曲,犹委曲也。《后汉·光武纪》:诸母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言,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谢灵运诗:辛勤风波事,款曲洲渚言。
又科也。今章疏言列款,谓科条列之。
又志也。《史记·封禅书》:汾阳得鼎,鼎大异於众鼎,文镂无款识。《前汉·郊祀志》:鼎细小,
又有款识。注:师古曰:款,刻也,识,记也。张世南《游宦记闻》:款谓隂字,是凹入者,识谓阳字,是挺出者。《博古图》:款在外,识在内,夏器有款无识,商器无款有识。
又空也。《庄子·达生篇》:款启寡闻之夫。注:款,空也,启,开也。
如空之开,所见小也。《尔雅·释器》:鼎款足者谓之鬲。疏:款,阔也。谓鼎足相去疎阔也。索隐曰:款者,空也。言其足中空也。而郭氏云鼎曲脚者,以款训曲,故云曲脚。
又与窾同。《史记·太史公自序》: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廼不生。《前汉·司马迁传》作款。
又缓也。《后汉·马援传》:乗下泽车御款段马。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杜甫诗:点水蜻蜒款款飞。
又水名,在宜阳。《水经注》:款水有二源,并发而川迳引,谓之大款水也。合而东南入於洛。
又款冬,花名。董仲舒《答雨雹问》:葶苈死於盛夏,款冬花於严寒。《急就篇》注:款东,卽款冬。亦曰款涷。以其凌寒叩冰而生,故为此名。
又《集韵》许斤切。音欣。人名。曹有公子款时。杜预读。《说文》作㱁,或从柰作歀。《玉篇》:俗作𣢾。○按旧注引款乃,橹声,不知欸乃之欸本从矣从欠,音倚亥切,乃相应之声,与款无取义,乃俗误书耳。今订正。详七画欸字注。𡪡字原从㱁作。
方言集汇
◎ 赣语:kwɛn3
◎ 客家话:[梅县腔] kwan3 [陆丰腔] kuan3 [客语拼音字汇] kan3 kuan3 [沙头角腔] kan3 [东莞腔] kan3 [台湾四县腔] kwan3 [客英字典] kwan3 kan3 [海陆腔] kwan3 [宝安腔] kan3
◎ 粤语:fun2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