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正(拼音:zhèng、zhē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上为城池形,下为足,本义为征行、征伐,是“”的古字,读zhēng。征伐的目的就是有所平定、有所纠正,因而引申出平定、匡正义,由平定引申出决定、考定、勘定等义。由匡正引申出使端正义,进一步引申为治理义,进行治理的人亦称为“正”,进一步引申为准则、法则义。由官长之“正”,引申为正、副之“正”。《说文》训“正,是也”,乃引申义。以上义读zhèng。“正”字亦借指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引申为历法的代称,如:夏正、周正。以上诸义读为zhēng。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正”作图1,均为从止从囗(wéi)。这一形象有两种含义。“”是“趾”的本字,是人的脚形,又可作为意符,以表动作;“(wéi)”则像城池,二者合起来会征伐城邑之意。商代金文所从“囗”或埴实作图2。黑点在西周金文中或简化为一横。春秋金文或在横上另加短横为饰,作图6,为《说文》古文(图10)所本。《说文》另一古文(图12),从一、足,是由图10讹变而来。不管这形状如何变化,都是表示在走向城池。走向城池并非是去游玩,而是有征战讨伐的意味。所以“正”字的本义是攻打、征战、征服的意思。
闻一多《璞堂杂识》认为,“正”字上部不是城池的形状,而是“丁”字,其古字形像钉子的俯视形,又条块状的金属,于此作为不表义的声旁。
《说文解字》对“正”字的解释是“正,是也。从止,一以止。”许慎认为“正”就是纠正,使恰当。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许慎的解释已经是“正”字的后起义,“一以止”的说法是单纯根据小篆字形而来。
“正”解释为征伐在甲骨文中就有用例。《甲骨文合集》33022片:“贞:王正(征)召方,受又(祐)。”传世典籍中的正字亦有征伐之义。如《诗经·商颂·玄鸟》:“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正域彼四方”就是征伐四方的意思。
“正”字所表示的征伐,一般是指正义之战,是有道伐无道,是一个褒义词。《尚书·胤征》:“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由此“正”字引申表示正义的、中正的。这样“正”就有了两个音和两个意义:平声 zhēng 是动词,表征伐义;去声zhèng是形容词,表示不偏斜的正中义。后来为了区别,征伐义加形符“彳”,构成形声字“征”,“正”和“征”形成了一对古今字的关系。
征战不会是漫无目的的,要有规划、准备,总是朝着某一目的地前进,故正引申为对着、面对、当着。《尚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王引之《述闻》:“正,当也。谓当仲夏也。”日长夜短,大火星在南方出现,这是正当仲夏的季节。这个意思也可以从征战的士兵直奔目标而去的角度解释。
征战要走远路,古代到各地收取赋税、贡品,也必须远行。因此“正”字还有征收赋税之义。如《周礼·夏官·司勋》:“惟加田无国正。”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正谓税也。”《管子·戒》:“关几而不正,市正而不布。山林梁泽以时禁发而不正也。”
同时,“正”在甲骨文中又用作正月之“正”,有多片龟甲上刻有“在正月”的字样。关于一月为何称“正月”,今人多采用杜预的解释:“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但是在商代“正”还找不到如后世“不偏”等的用法,那么,“正月”就不是“欲其体元以居正”的意思。所以对“正月”的含义应另作考虑。吴其昌在《殷虚书契解诂》中说:“意者‘正月’之得名,即因其为新岁之首月,殷末之俗,有于此时举行或巡或狩之礼,蔚为一岁之盛节,故遂以‘征’名其月欤?”然后,他又举出了金文中有将“正月”直书作“征月”的证据。从“正”的字义发展看,此说是比较可信的。
由不偏斜、不颠倒、不反向,进而抽象化为指言行公正无私。《左传·隐公十年》:“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这个正就是公正、平正、正直。《说文》解释的“正,是也”就是指的这一意义。公正、平正、正直是美好的品格,故正有美好、完善之义,并作纠正、端正使用。又由不偏斜引申为合规范、合标准。如《论语·乡党》:“割不正不食。”
详细释义
近义辨析
正、在
“正”和“在”都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持续,但是“正”着重指时间,“在”着重指状态,如现在正上着课呢|时代在前进。“在”可以表示反复进行或长期持续,“正”不能这样用,如经常在考虑、一直在探索。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正部】之盛切(zhèng)
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
㱏,古文正从𠄞。𠄞,古上字。
𧾸,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
【注释】徐锴注:“守一以止也。”
说文解字注
“正是也。从一。一㠯止”注:江沅曰:一所㠯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毋之止奸,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
“㱏,古文正,从𠄞。𠄞,古文上字”注:此亦同䇂、示、辰、龙、童、音、章皆从𠄞。
“𧾸,古文正,从一足。足亦止也”注:止部曰:止为足。
广韵
诸盈切,平清章 ‖正声耕部(zhēng)
正,正朔。本音政。
之盛切,去劲章 ‖正声耕部(zhèng)
正,正当也。长也。定也。平也。是也。君也。亦姓,《左传》宋上𠨞正考父之后。《魏志》有永昌太守正帛。又汉复姓,汉有郎中正令宫。又之盈切。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部】 正;康熙笔画:5;部外笔画:1
古文:㱏、𣥔、𤴓、𧾸
《唐韵》《韵会》《正韵》并之盛切,音政。《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注:守一以止也。《新书·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易·乾卦》:刚健中正。《公羊传·隐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备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书·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尔雅·释诂》:正,长也。郭注:谓官长。《左传·隐六年》:翼九宗五正。杜注:五正,五官之长。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礼·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郑注:正,於周乡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载也。《周礼·夏官》: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体。注:正谓朼载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为常。
又正人,寻常之人也。《书·洪范》:凡厥正人。《朱子·语录》: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周礼·天官》:宰夫令羣吏,正岁会,正月要。注:正,犹定。
又决也。《诗·大雅》:维龟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注:正之者,执而治其罪。《王霸记》曰:正,杀之也。
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尔雅·释泉》:滥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质也。《论语》:就有道而正焉。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注:谓质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为凭曰正。《仪礼·士昏礼》: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论语》: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
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正,音政。
又预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不正反,战不正胜。
又三正。《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后汉·章帝纪》:王者重三正,慎三微。注: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义有六正,谓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也。见《说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书·舜典》:作七政。《史记·律书》:作七正。
又八正,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史记·律书》: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又《大品经说》:八正,曰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王屮《头陀寺碑文》: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开八正之门,大庇交丧。
又先正,先贤也。《书·说命》:昔先正保衡。
又谥法。《汲冢周书》:内外宾服曰正。
又与政通。《诗·小雅》:今兹之正。《礼·月令》:仲春班马正。皆与政同。
又朝觐曰朝正。《左传·文三年》:昔诸侯朝正於王。杜注: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读平声。杜甫诗:不见朝正使。
又姓。《广韵》:宋上卿正考父之后。汉有正锦,《后魏志》:有正帛。
又复姓,汉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经》:在帝座东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广韵》之盈切。《集韵》《韵会》诸盈切。《正韵》诸成切,并音征。岁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谷梁传》注:音征。或如字。今多读征。
又室之向明处曰正。《诗·小雅》:哙哙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周礼·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诗·齐风》: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毛传》: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其内皆方二尺。
又《仪礼·大射仪》郑注: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闲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隽,故射取名焉。
又与征通。《周礼·夏官》:诸子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马,以军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谓赋税也。唐武后作𠙺。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首笔横居上偏右;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右侧;短横写在横中线;短竖写在首横左端下方;末笔横长而平。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汇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存在差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
相关文化
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以此类推。据说该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清末民初,戏园(俗称茶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场所。每天戏园里要迎来很多观众。可是那时候还没有门票这种东西,戏园就安排“案目”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领满五位入座,司事(记账先生)便在大水牌(类似黑板)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座席前设有八仙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账时准确无误。
该方法随着戏院实行门票制而被废弃了,但是作为一种简明、易懂、方便的记数法,一直流行于民间。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0:25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