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乙祠
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乙祠,又称银号会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河沿街281号,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是浙江银号商人集资修建供奉赵公明的祠堂,现为北方昆曲剧院剧场。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此处为寺庙。
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浙江绍兴银号商人集资,利用明代寺庙旧址创立正乙祠。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浙江绍兴银号商人再次集资购买土地,扩建正乙祠,内设戏楼。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正乙祠扩建完成。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乙祠修缮。
清同治四年(1865年),正乙祠修缮。
民国二年(1913年),正乙祠修缮。
1954年,正乙祠改为招待所。
1994年,王宇鸣出资500多万修缮正乙祠,将正乙祠重新修成戏楼。
2010年1月,新华雅集与北京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合作经营,正乙祠修葺后重新开张。
2019年,正乙祠正式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
2022年4月19日,正乙祠修缮完成,正式重启。
建筑格局
正乙祠坐南朝北,临街为九间倒座北房,正中一间辟为入口,为广亮大门。庭院东西长,南北短,两排客房南北对峙。院内偏东有南房三间。
主要建筑
戏楼为木结构建筑,位于正乙祠西部,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15平方米,为北京现存4座会馆戏楼之一。戏楼罩棚只用一个大卷棚顶,在会馆戏楼中别具一格。戏楼正中罩棚(即池座)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十二檩,卷棚悬山顶。东、西、北三面为二层看台,进深三檩,上加坡檐。室内梁架明露,绘有彩画。戏台在南面,上下两层,伸出式舞台。一层戏台正方形,台基高0.95米,约6米见方,四角立柱。台顶设木雕花罩,侧面有架空木梯可通二层楼座。台下中心为池座,约70平方米。楼座设“万”字花板栏杆,雕花木挂檐板,二层正面楼座护栏下雕有五条行龙,楼座向外满开槛窗。舞台后(南)部扮戏房六间。戏楼前(北)部正厅五间,正中三间为厅,两梢间为戏楼入口。整个戏楼可容纳200余人。
历史文化
正乙祠又称财神庙,一则因正乙祠的前身是明代“财神庙”,供奉着正乙玄坛老祖——“正财神”赵公明。后来,在京的浙江商人,在“财神爷”的福佑之地,集资建立祠堂馆舍,并将“正乙玄坛老祖赵公明”与商人们的祖先一起供奉。这“财神庙”也取了正财神之名,得名——正乙祠。
文物价值
正乙祠采用纯木结构,是中国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其中戏楼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戏楼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楼之一,见证了京剧表演艺术从诞生、发展到辉煌的整个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
2001年7月12日,正乙祠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正乙祠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河沿街281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9、22、44、66、67、137、142、332路公交车,在和平门东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2号线,在和平门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正乙祠约3.3千米,驾车约13分钟。
参考资料
.北京市人民政府.
正乙祠.北京市文物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14: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