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镇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下辖镇
正大镇,苗语地名“兼档”,隶属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松桃苗族自治县东部,东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落潮井乡,南连大兴镇,西接盘信镇,北抵长坪乡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53千米。总面积112.58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设铜仁理苗同知置正大营厅。
清雍正八年(1730年),迁正大营理苗同知至长冲。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筑正大营城。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改为正大营巡检署,属松桃厅。
清嘉庆二年(1797年),设正大汛。
民国三年(1914年),设正大营分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撤正大营分县,设正大乡,属松桃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正大联保。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复设正大乡。
1950年,仍设正大乡,隶属三区(三宝营)。
1951年1月,设正大乡,属盘信区。
1959年1月,改管理区。
1960年11月,改乡。
1961年7月,改公社。
1984年,3月改乡。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当领乡合并为正大乡。
2015年12月,撤销正大乡设立正大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辖18个保。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辖13个保。
2011年末,辖喇叭塘1个社区,正光、边墙、长征、聚宝、官舟、新桥、盘塘、包家、水竹、薅菜、空桐、喇叭、独树、地容、地所、当领、多劳、麻洞、塘边、清水20个村;下设105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正大镇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正光村。
地里环境
位置境域
正大镇地处松桃苗族自治县东部,东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落潮井乡,南连大兴镇,西接盘信镇,北抵长坪乡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53千米。总面积112.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正大镇地处武陵山山脉,地形狭长。境内最高峰位于来龙坡,海拔934.3米;最低点位于水竹村,海拔357.4米。
气候
正大镇多年平均气温19.6℃。无霜期年平均300天。
水文
正大镇境内主要河流有官舟河、地所河、瓦窑河、乌巢河4条,总长46千米,河网密度2.8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432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正大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正大镇境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其他野生动物20余种。
土地资源
2011年末,正大镇有耕地面积1.8万亩。
人口
2011年末,正大镇辖区总人口2487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320人,城镇化率21.4%。另有流动人口420人。总人口中,男性13032人,占52.4%;女性11838人,占47.6%。总人口中,以苗族为主,达21140人,占85%;有汉、侗、土家、仡佬等6个民族,共3730人,占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8人。
截至2018年末,正大镇户籍人口2603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正大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2011年,正大镇财政总收入180.3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万元,国税收入0.13万.元,其他税收收入15.2万元。
截至2018年末,正大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2011年,正大镇农业总产值7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41%。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2425吨,其中水稻6196吨,玉米1645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6300亩,产量1260吨;花生种植面积4800亩,产量1200吨;蔬菜种植面积3500亩,产量310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菠菜等。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56万头,年末存栏1.13万头;羊饲养量1.56万只,年末存栏0.51万只;家禽饲养量13.6万羽,上市家禽10.3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930吨,其中猪肉1450吨,牛肉160吨,羊肉320吨;禽蛋403.1吨;畜牧业总产值2468.3万元。
截至2011年末,正大镇累计造林2.64万亩,其中防护林1.13万亩,经济林0.84万亩,竹林0.4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3.1万株,林木覆盖率40%,活立木蓄积量14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8500亩,产量6200吨,主要品种有梨,柚子、李子、桃、核桃、西瓜等,其中西瓜1800吨,柏子1600吨,梨子4130吨,李子800吨,桃360吨。2011年,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茶叶、油茶、中药材、金秋犁、花生。
工业
2011年,正大镇有工业企业4家,职工2486人,实现工业总产值8600万元。
商业
2011年,正大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4%。
金融
2011年,正大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4560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实现税收38.1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均储蓄3542元;各项贷款余额87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2%。
交通运输
2011年,正大镇客运总量10.6万人次,货运总量131万吨。有县级公路1条,村级公路22条,总长187.5千米。有运输个体户18户,货运输汽车16辆,160吨位;客运汽车4辆、120个座位。2011年末,正大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5千米;道路铺装面积2.5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正大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06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11所,教学点7个,在校生3458人,专任教师10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45人,专任教师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正大中学。2011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2%,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
2011年末,正大镇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个,科技人员9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正大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农家书屋20个,藏书3.8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2011年,正大镇开通数字网络电视,转播频道87个,群众累计自购无线电视设备3568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6.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正大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6个;病床43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3张。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492人,参合率96.44%。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正大镇有篮球场14个,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运动会,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3%。
社会保障
2011年末,正大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5户,人数347人,支出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54户,人数6115人,支出488.7万元,比上年增长28.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6人,支出15.6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2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72人次,共支出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农村临时救济251人次,共支出75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正大镇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1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3%;移动电话用户3685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4.6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9162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260个,宽带接入用户186户,比上年增加49户。
2011年末,正大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5000米,生产能力20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
2011年末,正大镇镇区有变压器32台,总容量754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2.1千米,用电负荷15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492.8万千瓦时。
风景名胜
苗王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主城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分为东城和西城,原有城墙2000多米,顶宽4尺,底宽6尺,高9尺。有4个城门,城内11条巷道,巷道内有11道寨门。苗王大狭谷成反“S”形,从苗王城中心穿过,构成阴阳太极图。
正大营古城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是黔东地区设立的第一个理苗知府所在地,周围有碉楼、烽火台、营盘、哨卡五百余处,南方长城遗址100余千米,是历史上居住的腊尔山脉苗族起义核心地带,是历史上生苗的居住地。已有600多年历史。明宣德至清嘉靖年间经苗王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苗王城是湘、黔、渝边界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城,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2009年8月,经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协会、省旅游协会等单位的专家综合评定,松桃苗王城景区荣获“贵州省2009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称号,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挂牌授予为“中国西部影视拍摄基地”。
历史文化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9年),在此设正大营,由此得名。
荣誉称号
苗族花鼓艺术之乡。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正大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7月2日,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党委被中共铜仁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2年11月1日,正大镇(茶)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13: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