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
河南省驻马店市辖县
正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汝(河)之滨,县境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街道),总人口86万,耕地面积22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3.4亩,是河南省人均耕地最多的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双园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县、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连续三年被认定为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验收。成功续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历史由来
原名慎阳县,县治位慎水北得名。《水经注》:“(慎水)出慎阳县西,而迳慎阳县故城南,县取名焉”。《说文解字》:“慎,音 真”。《汉书·地理志》慎阳县(注):“应劭曰,慎水出东北入淮。师古曰,慎字本作滇,音真,后误为慎耳,今犹有真丘、真阳并字单作真,知音不改也”。南朝宋更“慎”为“真”,慎阳县改为真阳县。清雍正元年(1723)为避帝胤禛讳,改“真”为“正”,真阳县改为正阳县。
历史沿革
夏汉至南北朝
夏代,正阳县为古慎国,位于豫州地。始建无考。
商,为挚国地。
周初,正阳南境属江国(国都在今县城东南40千米涂店),北部属沈国,县本部为慎国。江、沈、慎均为西周封国。
春秋,属蔡国。后复为慎国。
战国,属楚国。秦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正阳属秦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正阳属颖川郡(郡治在今禹州市)。
西汉初年,置慎阳国。大将韩信的舍人栾说,因密告韩信谋反有功,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被封为慎阳侯(侯国的都城在今县城北20公里附近)。慎阳侯裔孙栾买之,因为“私铸白金”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被逮到京城长安处死。同年废慎阳国,降为慎阳县,此为正阳设县之始。魏、晋仍为慎阳县。
魏、晋,仍为慎阳县。
南朝,宋时,慎阳县改名为真阳县。
北朝,东魏,真阳改属义阳郡(郡所在今信阳)。北朝北齐,并入保城县(县城在今宋店西北4千米)。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元年(581年),撤保城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再设县,名为真邱。
唐朝前期,真邱县属豫州(州治在今汝南)。延载元年(694年),改名为淮阳县。神龙元年(705年),再改名真阳属蔡州。
宋、金,因之。
元朝,真阳又改属息州(州治在今息县)后属汝宁府。
明清
明洪武四年(1371年),因户编不足,撤真阳县,并入汝阳县。景泰四年(1453年),置真阳镇,设巡检司。正德元年(1506年),真阳镇升为真阳县,属汝宁府。
清顺治年间,仍名为真阳县。雍正元年(1723年),为避雍正皇帝名胤禛讳,改“真”为正,县名改为正阳县,属汝宁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2年(1912年),正阳仍属汝宁府。
民国三年(1914年)8月,改属河南省汝阳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正阳县属河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正阳县属河南行政第八督察区。
民国二十八年(1949年)3月12日,正阳解放。正阳县先后隶属于中共豫皖苏边区第八专区(区治在今汝南)、确山专区(区治在驻马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阳县属信阳专区。
1965年6月15日,信阳、驻马店分设专区,正阳县属驻马店地区。
2000年,属驻马店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明代,全县分设15里,下辖55个店。
清代雍正年间,15里改称15保,即:正阳保、柔远保、归化保、南和保、乐善保、常丰保、礼庄保、守信保、新兴保、柳寨保、浅塘保、汝南保、黄里保、塘上保、朱黄保。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办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5个区,下辖20个乡。
民国10年(1921),县境划分为5个区。第一区,简称中区,治所设城内。第二区,简称东区,治所设王勿桥。第三区,简称南区,治所设铜钟。第四区,简称西区,治所设增益店。第五区,简称北区,治所设寒冻。分辖154个街村。后又改街村为乡镇。
民国38年(1949)3月12日,正阳解放,正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全县划分为城关镇(县辖)和寒冻、汝南埠、铜钟、陡沟、熊寨、王牌寺6个区,下辖174个乡。1950年秋,进行土地改革,区乡体制有很大变化,规模由大变小(每乡500户左右)。
1956年,并小乡为23个中心乡(镇),即:城关镇、山头铺、王牌寺、陈寨、油坊店、闾河店、岳城、寺王店、王勿桥、西严店、新丰集、永兴铺、漫塘铺、姚楼、老店、康店、孟庄、胡冲店、王店、徐庄、袁寨、梁庙、熊寨。撤销区级机构,县直接辖乡。
1958年,中心乡(镇)合并为9个乡,即:城关乡、铜钟乡、熊寨乡、陡沟乡、汝南埠乡、王勿桥乡、闾河乡、寒冻乡、袁寨乡。同年8月,全县9个乡又改为9个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即:红旗(城郊)、上游(汝南埠)、五星(袁寨)、东风(铜钟)、先进(寒冻)、红星(王勿桥)、团结(闾河)、钢铁(陡沟)、工农(熊寨)。
1961年,变9个人民公社为9个区(镇),辖40个小公社、372个生产大队。
1962年,撤销区和小公社,并为城郊、袁寨、寒冻、汝南埠、王勿桥、闾河、铜钟、陡沟、熊寨9个公社和1个城关镇。
1966~1976年,社队体制变动三次:1966年增划大林、皮店、兰青、雷寨、油坊店5个公社;1975年增划西严店、永兴、岳城、新阮店、傅寨5个公社;1977年增划彭桥、梁庙2个公社。至此,全县共有22个公社(镇)。
1983年体制改革,全县22个公社(镇)改为22个乡(镇)。
1987年3月,城关镇改为真阳镇,城郊乡改为慎水乡。1988年6月,汝南埠乡、铜钟乡、寒冻乡、陡沟乡撤乡建镇。1996年5月,熊寨乡撤乡建镇。
2000年,全县行政区划为真阳、汝南埠、寒冻、铜钟、陡沟、熊寨6镇和慎水、傅寨、袁寨、新阮店、岳城、油坊店、雷寨、西严店、王勿桥、闾河、永兴、大林、皮店、兰青、彭桥、梁庙16个乡。
2005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梁庙乡、岳城乡、西严店乡,分别并入真阳镇、汝南埠镇、雷寨乡。2008年3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大林乡建制,设立大林镇。2009年11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销永兴乡建制,设立永兴镇。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县行政区为真阳、汝南埠、寒冻、永兴、铜钟、大林、陡沟、熊寨8个镇和慎水、傅寨、袁寨、新阮店、油坊店、雷寨、王勿桥、闾河、皮店、兰青、彭桥11个乡。
2017年2月,撤销原真阳镇建制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即真阳办事处和清源办事处(此时,清源办事处还没有行使其职能)。2017年底,经批复撤销袁寨乡建制,设立袁寨镇。2023年7月兰青乡、雷寨乡撤乡建镇。
区划详情
区划详情
正阳县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8个乡。县政府驻地正阳县真阳街道东大街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正阳县地处淮北平原,南与罗山、信阳隔淮河相望,东邻新蔡、息县,北靠汝南、平舆,西与确山接壤,处于北纬32°16′至32°47′,东经114°12′至114°53′之间,县境东西长64.5公里,南北宽57公里。正阳县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
正阳县区域地质构造处于大地构造上位于中朝准地台的华北坳陷。区内构造走向多为北西向或北西西向,东部地区为新生界覆盖区,对区域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的断裂主要有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和驻马店—息县断裂。
地层
正阳县域内地表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1.中更新统(Qp2al—l)。中更新统出露在正阳西北部,为冲洪积物,多埋藏于上更新统之下,岩性以土黄色、褐黄色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层位稳定。底部有一层细砂层,松散,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泥质。2.上更新统(Qp3al—l)。出露于正阳大部分地区,以湖沼相沉积为主,为一套灰黄、褐黄、暗灰色含淤泥粉质粘土、粉土,含钙质小结核,厚度0.5—2米。3.全新统(Qhal)。全新统分布于河谷及地势低洼部位,岩性以浅灰黄色粉土、中细砂为主,河岸两侧为褐灰色、灰色粉土及粉质粘土,在沿河洼地为暗灰色含淤泥粉质粘土沉积,厚度1—3米。
地形地貌
正阳县地势平坦,受伏牛山余脉影响,县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西北宋店岗地势最高,海拔102米;县东部汝南埠镇东部地势最低,海拔37米;平均海拔78.8米,倾斜度约为1/200坡降。
气候
正阳县地处淮北平原,在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热冬冷,春秋宜人,水热资源比较丰富。正阳县年平均气温15.7℃,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9°C,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8.1°C。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8°C,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3°C。年平均无霜期日数为231天,无霜期长。年内降水量集中变率大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6—8月,春秋次之,冬季最少。年平均降水量955.7毫米,年极端降水量为1523.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为421.9毫米。
自然灾害
主要为洪涝、干旱、风雹等,多发生在5-7月。2003年6月,正阳县大部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引发洪涝灾害。2004年夏秋之际,正阳县遭受了龙卷风和暴风雨袭击,秋季农作物严重受灾。2023年遭遇了夏收时的烂场雨和秋收时的华西秋雨。2024年夏种出现旱灾。
水文
正阳县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流域,淮、汝两大水系。其中淮河全县境内长45km,流域面积1217km2。汝河全县境内长75km(新汝河5km,汝河故道70km)流域面积686km2。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闾河、慎水河、黄大港、田白河五条内河纵横全境。
正阳县平均降水雨量936.2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夏季降水比较集中,冬季降水量较小。
水利
境内水利工程主要有3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9条,固定机电灌站38座,小(一)型水库5 座,小(二)型水库6座。水库总库容2147.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67.3万立方米。
植被
正阳县植被相对简单,除分布面积有限的草本植被外,多为栽培植被。共有森林植被类型包括落叶阔叶林、竹林和灌木林植被。
土壤
土壤共分有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4个土类,21个土种。(一)黄褐土类:本县仅有黄褐土亚类。由于我县农业历史悠久,已全部垦殖。主要分布在县北部、中部的缓岗地带或平原中地势稍高部位,面积149.1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64%。(二)砂姜黑土类:本县中部及东南部的低洼平原,河间洼地和局部洼地,分布着砂姜黑土,为区域性土壤,面积64.44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27.68%。(三)潮土类:集中分布在淮河、汝河沿岸。(四)水稻土类:主布在清水河以南的大林、陡沟、铜钟、皮店、兰青、彭桥6个乡镇,该县水稻土下分淹育型水稻土和潴育型水稻土两个亚类,面积14.78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6.3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2年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显示,正阳县土地总面积189864.01公顷。农用地161052.4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4254.66公顷,园地面积419.10公顷,林地面积5184.18公顷,农村道路2901.58公顷,水库水面234.14公顷,坑塘水面2353.57公顷,沟渠4873.10公顷,设施农用地788.63公顷,田坎43.51公顷;建设用地26729.75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309.7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404.68公顷,水工建筑用地15.37公顷;未利用地2081.79公顷,其中:湿地355.87公顷,草地93.89公顷,河流水面1631.71公顷,裸土地0.32公顷。
水资源
正阳县境内五条内河,总流长 173.4千米,其余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迳流量受年降水量影响,丰水年迳流量大,干旱年份出现干涸、断流现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3亿立方米,地下水(浅层)2.96亿立方米。
水利资源
正阳县境内水利工程主要有3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9条,固定机电灌站38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6座。水库总库容2147.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67.3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正阳县林地保有量4.0805万亩,其中森林面积4.02万亩,森林蓄积量51.2543万立方米。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个, 省级森林乡村7个,市级森林乡村26个。
生物资源
植物
正阳县境内有66科、149属、343种,115个品种的木本种质资源。本土树种主要有柳树、榆树、栾树、臭椿、苦楝、刺槐、国槐、枫杨等,优势及保护植被有银杏、水杉、海棠、尖叶黄杨、毛白杨、中华石楠等,另有夏枯草、鸡冠花、辣蓼等药用植被具有较大开发价值。
动物
正阳县的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斑鸠、雉鸡、绿头鸭、鲫、鲤、草鱼等,珍稀动物有大鲵、虎纹蛙、隼、狗獾、鼬獾等,其中大鲵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另外县域内还栖息着小鸊鷉、灰雁、白鹭、鸳鸯等濒危保护鸟类。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正阳县常住人口625123人,男性人口占比49.5%,女性人口占比50.5%。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为27.43%,15-59岁占比为54.53%,60岁以上占比18.04%。
截至2024年正阳县户籍人口为867132人。其中城镇人口181552人,乡村人口685580人。出生人口5262人,死亡人口4191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9。
根据2023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正阳县常住人口59.69万人,城镇化率39.56%。出生率6.30‰,死亡率9.28‰,人口自然增长率-2.98‰。
民族构成
正阳县现有回族、壮族、苗族、瑶族、满族、侗族等30个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聚居区。全县总人口867132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8467余人,其中以回族居多,6923余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 0.98%,回族主要分布在汝南埠镇汝南埠村、铜钟镇闫庄村、慎水乡八里桥社区、吕河乡席庄村和真阳街道陈庄、西菜园社区。千人以上少数民族群众乡镇4个(汝南埠镇、铜钟镇、慎水乡、真阳街道),少数民族聚集村4个(汝南埠镇汝南埠村、铜钟镇闫庄村、慎水乡八里桥社区、吕河乡席庄村)。
正阳语言
正阳人均说汉语,地方方言系全国八大方言区之北方方言,地方话语音属北方语系“蔡鲁片”次方言。因受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正阳方言有其独特的风格。以清水河、闾河为界,大致分为北部区和南部区。北部区代表点城关镇、城郊乡;南部区代表铜钟、皮店、陡沟、大林等乡镇。发音共同处有:舌尖前音 z、c、s、r、取代舌尖后音 zh、ch、sh、r;h、f不分,声韵相拼遇“hu”(huo 除外) 变f,如 huang (黄) 读作fang;与j、q、x相拼的 ue韵母在部分字上表现为uo。南部区除有上述特点外,另有部分字声母n、l不分,如:leng(冷) 读作 neng;部分声母与韵母ong相拼时,韵母读作“eng”,如: dong(动) 读作 deng; 韵母 in 自成音节时读作ing,如:yin(因)读作ying;部分以r为声母,u为韵母的字变为零声母,u韵母字,如: ru (如) 读作 yu;部分以s为声母,u为韵母的字,变为以x为声母、ue为韵母的字,如 shuo (说)读作 xue。
宗教信仰
正阳县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大宗教,宗教场所27处,其中佛教场所6处,道教场所1处,清真寺3坊,基督教17处,分布全县17个乡镇(街道)。
经济
综述
正阳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杂粮品种繁多;第二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电商物流业发展迅速。2024年,全年生产总值(GDP)完成296.4亿元,增长6.4%、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其中一产、二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7%、8.5%,增速均位居全市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增速位居全市第1位;税收收入增长8%、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正阳花生”荣获“2023年最具影响力花生区域公用品牌”,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被授予“品牌产业园示范基地”荣誉称号。鲁花、君乐宝乳业、牧原、正阳牧歌、万锂新能源、百蓓佳等重点企业运行稳健。
第一产业
正阳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花生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食用菌等;正阳县畜牧业以饲养生猪、肉牛、奶牛、羊、家禽为主。渔业以淡水鱼种为主。正阳县农特产品有食用菌、中药材等。正阳县拥有花生、小麦、生猪“三张国字号名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油料生产冠军县、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常年种植花生160万亩左右、总产50余万吨,产量约占全国的3%、全省的9%,连续28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产量19万吨以上。“正阳花生”荣获“2023年最具影响力花生区域公用品牌”。“正阳花生”被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高标准农田149.75万亩,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常年种植小麦180万亩左右。生猪存出栏 287.43万头、位居全市第1位。在叫响三张国字号名片的同时,正积极打造“肉牛、奶牛、水稻、蛋禽、醋业、酒水”六张新名片。雅拉德荣种牛繁育基地、君乐宝万头奶牛牧场二期、中昱鸭业30万羽蛋鸭养殖、新阮店肉牛养殖三期、正阳牧歌有机肉牛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正加快实施,以劳特巴赫、杰克 熊猫精酿啤酒及今麦郎饮用水、俄罗斯红酒(巧克力)为主导的酒水产业园正逐步形成,醋文化博览园正在筹划中。
正阳县立足米面油、肉蛋奶原产地优势,正致力打造国人厨房的“正阳味道”,逐步叫响具有地方特色的“正阳农品”“江国农优”“淮汝有机”等品牌体系,实现农业的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健康发展。
第二产业
正阳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形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等为支柱的工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正阳县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转移转化科技成果42项,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化示范区”。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4.72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15.1%,营业收入利润率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4%。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4.36亿元,同比增长6.0%。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4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74亿元,同比增长8.5%。
第三产业
正阳县依据区位、资源等基础优势,形成商品批发零售、仓储冷链物流等产业业态。正阳县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发展农村电商国务院督查激励县。已建成近2万平方米的电商运营中心及2个电商培育基地、2个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商物流产业园、网红产业园,建立乡村电商物流网点278个;正在创建河南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加快推动正阳县国家骨干物流中心、快递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并密切联动京东豫南分拨中心,“四通一达”均在正阳设立营运网点,能够实现物流通达、货畅其流。目前已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物流服务体系,全年电商网络零售额74.53亿元。正阳县电子商务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第八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77亿元,同比增长6.8%。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完成9.8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完成8.81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11.48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3.98亿元。
正阳县经济功能区
正阳县工业集中区成立于2005年,2011年更名为正阳县产业集聚区,202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正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被评为河南省“十快”和二星级开发区,并升级为全省首批10个经济开发区之一。
正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0.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是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入驻企业132家, 规上企业82家。2024年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20.25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值11.98亿元,总产值65.38亿元,营业收入68.13亿元,主导产业增加值10.23亿元,累计用工1.51万人。
开发区围绕食品、装备、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等产业,锚定“一主一特两辅”主攻方向。“一主”即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招引入驻了鲁花、牧原、君乐宝、正阳牧歌、花生天地等龙头企业,建成了以花生产业为主导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集群。正鲜食品、宸晨肉食、君乐宝乳业正阳工厂鲜奶三期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贵州怀本酒业白酒全产业链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一特”即锂电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招引了万锂新能源、中原光电、鼎盛科技、荣盛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并投产达效;正加快正阳鹏辉新材料产业园、万锂新能源四期五期等项目建设。“两辅”即装备制造产业和医药耗材产业集群,其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了第一、第二机械制造产业园,培育入驻的鑫茂机械、正美农业科技等农业机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新招引的阿维斯汀等项目已入园投产,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医药耗材产业集群:通过招引、续建等方式,完成了淘儿宁消毒制剂、荣盛科技新材料、蓝怡科技、正欣卫材生物材料及医疗纺织用品等项目建成投产;中汇医药、华润医药等医药物流商贸项目顺利入园发展。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正阳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13所,其中,幼儿园71所、小学202所,初中29所(其中九年一贯制4所),普通高中8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1所),职业高中2所,技工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全县在校学生144872人,其中小学56747人,初中42187人,高中23725人,职高7000人。学前教育15000人,特殊教育213人。全县专任教师7391人,其中高中教师859人,职专教师247人,初中教师2404人,小学教师3766人,幼儿园教师97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8人。
2020年以来,先后荣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实施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全国青少年科创强国筑梦未来读书教育活动特别奖”“全国青少年党旗飘飘砥砺奋进读书教育活动特别奖”。2024年,荣获“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县区”称号。
正阳职专2022年荣获“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2023年获得“省级文明校园”,202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承担省乡村振兴计划项目7项,列入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2项,2024年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驻马店市农科院中原学者(正阳)工作站揭牌运行。
文化事业
正阳县共有业余文艺团体30家,文化合作社56家;多馆合一文化体育中心1座,包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演艺中心、会展中心、影视中心、职工活动中心,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均在2023年被文旅部评为“国家一级馆”,各乡镇分别建有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分馆;全县建有农家书屋村级站点280个;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82个;电视台1座,调频广播电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正阳县共有卫生机构37个。其中;县直公立医院4个,民营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疾控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疗机构编制床位3316张。其中:县直公立医院1421张,民营医院811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84张。正阳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63人,其中县直医院1360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3人,其他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90人。
人居环境
正阳县,省控汝河梁庄断面、清水河下施庄断面、闾河何岗断面均值全部达到省定Ⅲ类水质,河长制工作居全市第1位,林长制工作考核全市优秀。修建农村道路近千公里,全县3180个20户以上自然庄全部通硬化路。278个涉农行政村重要场所全部安装路灯,亮化率达到95%。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4%、5.4%,优良天数较去年增加 7 天,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
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正阳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046人,同比增长5.6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8万人,同比增长0.0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783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7900人。各项社保待遇累计支付10.78亿元。
交通
综述
正阳县公路交通发达,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2806.466千米,公路路网密度达147千米/百平方千米。
正阳县城北距S38新阳高速38千米,南距G40沪陕高速55千米,西距G4京港澳高速27千米、与县境内的G45大广高速、S62淮内高速、S25安罗高速形成了“田”字型高速公路环绕格局。距明港机场29千米、明港高铁站33千米,距京九铁路、106国道45千米,距京广铁路、107国道37千米,距淮内高速入口处6千米,距安罗高速入口处2千米,在300千米半径范围内有郑州、武汉、合肥三个省会城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公路
正阳县有G45大广高速、S62淮内高速、S25安罗高速呈两纵一横穿越县境,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3.3千米。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4.9千米/百平方千米。
国道G230通武线南北贯穿县境,境内全长43.929公里,与S333新方线、S218兰罗线、S213民信线、S226确商线、S533岳王线5条省道呈三纵一横分布,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182.547公里,干线公路路网密度为9.6公里/百平方公里。
正阳县境内有县道6条,总里程243.64千米;乡道68条,总里程492.692千米;村道709条,总里程1638.787千米。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2530.619千米。全县282个行政村通
正阳县村道路全部硬化,20户以上的自然村道路硬化比例100%。农村公路路网密度为132千米/百平方千米。
历史文化
综述
正阳是江姓发祥地和东汉道德贤士黄叔度的故乡,正阳县境内保存有众多古代遗迹,如古江国都城遗址,位于大林乡涂店村。此外,还有汉代黄叔度墓、汉代石阙等。正阳县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如东汉的“征君”黄宪(字叔度),以洁身修德著称;清咸丰、同治年间的捻军首领张凤林;以及组建中共正阳县党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共产党人孔剑舞等。正阳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强渡汝河血战地和“狭路相逢勇者胜”斗争精神发源地。这里有66项民间习俗文化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正阳位于秦岭与淮河分界线上,不仅承载着中国南北气候的交融,更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物产资源与独特的美食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沉淀,正阳的美食以其鲜、香、美、醇、中的独特风味,以及精湛的烹饪技艺和生态康养食材,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有西严店蒸鸡、淮河沙狗子、花生炆猪手、猪系列菜品、面炕羊肉、汝南埠狗肉、大林腊排、腊鱼、腊鸡、老醋花生、爆炒花生芽、卤花生米等花生制品,金丝绞瓜、陡沟手工馒头、陡沟手工空心挂面、萝卜馍、卤鹅块、汝南埠锅盔馍等。
民俗
二鬼摔跤
二鬼摔跤又称二娃摔跤、二喜摔跤,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娱乐方式。表演时,表演者背驮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表演者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以两个“鬼”在摔跤的外观表现。这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已流传上百年。
二鬼摔跤的表现形式类似木偶,表演时,表演者背驮二鬼摔跤道具。二鬼摔跤道具有两个鬼头,互相对视,有两对搭肩假手,还有两个假腿,道具“身子”上盖着掩饰性的服饰。表演者在表演时,双手各握一个假腿作为“一鬼”的腿,表演者的双腿作为“二鬼”的腿,通过表演者腿、背、臂的活动和综合利用戏剧、杂技、武术的推、踢、翻、滚、旋等动作的表现,给观众以两鬼打斗摔跤的喜剧效果。
说唱“四块瓦”
说唱“四块瓦”是一种有说有唱,融说、唱、吟、诵为一体的板腔体曲艺演唱形式,由汝河道情和莲花落、山东大鼓等结合衍变发展而来。其正式形成,从正阳县艺人陈天义拜师求学来推算,不过百余年左右。表演时,表演者一手执钢链子击节,一手执竹板击节,旋律简明流畅,风格古朴厚重。2005年,陈天义老先生传承的四块瓦说唱艺术被列入驻马店市、正阳县中华曲艺文化遗产。
文物
早在夏朝时期这里便是古慎国的所在地,从汉武帝元狩五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县博物馆、纪念馆内收藏有唐黄釉瓷罐、唐海兽葡萄镜、元瓷碗、明石佛造像、汉铜壶等130余件(套)珍贵文物,其中有1件(组)二级文物, 23件(组)三级文物。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古迹37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市、县级52处,夏文化古迹30余处。
正阳石阙
汉代石阙俗称“望乡台”,位于县城东关烈士陵园内,系东汉永乐宫少府贾某墓阙。石阙包括母阙、子阙两部分,两阙相连。现仅存子阙。该阙对研究中国汉代历史、建筑及石雕艺术、殡葬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闰楼遗址
闰楼遗址,商代,位于正阳县东北14公里的付寨乡付寨村委。闰楼自然村北部的两条土岗之上,土岗呈南北走向,北部延伸至河边,当地群众称之为“二龙戏珠”,岗的北部地势高昂,称为“老龙头”。
江国城遗址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古代江国位于正阳境内,领土疆域在淮河流域一带,其都城遗址在现在的大林乡涂店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2公里。在古城遗址内,曾出土有商、周时代生活用陶器残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共计66项,其中省级2项分别是,传统技艺类“王勿桥醋手工制作技艺”,传统美术类“德胜祥木版年画”;市级项目13项,县级项目5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44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20人,县级传承人22人。全县共有非遗工坊九家。省级非遗传习所一个,市级非遗传习所两个,市级非遗展示馆一个。
王勿桥醋手工制作技艺
2011年12月,王勿桥醋手工制作技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胜祥木版年画
德胜祥木版年画流传在河南省正阳县陡沟镇一带。据《正阳县志》记载和第四代传承人李传清口述得知,一百多年前,老艺人李德胜(李传清曾祖)携家来正阳县陡沟镇,靠印制年画为生,店名《德胜祥》门神店。李德胜根据在正阳生活的感受,把南方楚文化细致柔美和中原文化的粗犷豪迈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中部数省客商从陆路和水路来采购年画回去销售,可见其影响之大。后李保德(李传清祖父)、李凤林(李传清父亲)进一步发展了德胜祥木版年画。
现传承人李传清的雕版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中国美术馆和博物馆展出,现年龄已大,去年创作的《师生情》获第四届河南民间艺术展三等奖。德胜祥年画迄今已在流传一百多年,亦足见其社会影响力深远。该项目在2021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正阳“四块瓦”
正阳“四块瓦”是一种有说有唱,融说、唱、吟、诵为一体的板腔体曲艺演唱形式,由汝河道情和莲花落、山东大鼓等结合衍变发展而来。其正式形成,从正阳县艺人陈天义拜师求学来推算,不过百余年。表演时,表演者一手执钢链子击节,一手执竹板击节,旋律简明流畅,风格古朴厚重。2005年,陈天义老先生传承的四块瓦说唱艺术被列入驻马店市、正阳县中华曲艺文化遗产。
2008年5月,正阳“四块瓦”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陡沟老冯家手工空心挂面
陡沟老冯家手工空心挂面,是河南先志食品有限公司继承延用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
陡沟老冯家手工空心面主产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陡沟镇,产品在驻马店、信阳等周边县市有口皆碑。2013年成立河南先志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老冯家”商标。正阳县自古就有“一半米,一半面”的美誉,因此是我国纯手工空心挂面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该项目在2020年3月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方特产
正阳花生
正阳三黄鸡
正阳三黄鸡,因其喙黄、羽黄、跖黄而得名。正阳三黄鸡肉质鲜美,还具有补气、养血、利尿之功效。系中国稀有的特优型地方良种鸡之一。具有许多稳定遗传的许多有利经济性状,是培育和创造中国新鸡种的宝贵基因库,有重要的保存利用及科学研究价值。适合培育机械化笼养蛋肉兼用型良种鸡。
2010年07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正阳三黄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正阳水稻
正阳县常年种植水稻30多万亩,总产16.5万吨以上,围绕水稻产业开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已建有稻米加工企业12家,注册“正阳大米”“沿淮大米”“虾稻大米”“淮汝有机”“正阳农品”“江国农优”等优质米品牌,正阳大米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基本实现了“北有原阳、南有正阳”的优质米市场格局。
正阳肉牛
正阳县是河南省肉牛大县培育县。近年来,正阳县立足年产200余万吨的秸秆资源优势,抢抓省政府推进“两牛”产业发展机遇,蹚出了一条品种优、全链条、后劲足、效益好的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县肉牛规模场由原来不足30家发展到现在的75家,规模以下养殖户由原来的675户发展到现在的1536户,全县肉牛存出栏达12.03万头。
正阳小麦
正阳县种植小麦历史悠久,常年种植小麦180万亩左右,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示范县”,九次被国务院、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精心培植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构建‘天中粮仓’”。2019年全县获得绿色认证小麦面积57.9万亩,其中56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2019年获得国家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小麦面积1.9万亩。
正阳生猪
正阳县连续22年被河南省统计局认定为全省优质生猪生产第一大县,年肉类总产量达18万吨以上,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紧紧围绕生猪产业提质转型和新经济创新驱动,不断围绕生猪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形成链式布局,集群发展,增强了产业发展活力与后劲。全县发展国家级生猪产能基地29家,省级生猪产能基地42家,市级生猪产能基地48家,建成大型饲料厂1家,屠宰企业4家(1家在建),屠宰副产品加工企业1家,规模肉制品加工企业1家,形成了百亿级产业集群。
正阳奶牛
正阳县大力发展肉牛奶牛产业。君乐宝集团进驻正阳9年以来,带动正阳发展为豫南地区最大的奶源生产基地和牛奶加工基地。2022年,正阳县奶牛存栏达1.15万头,牛奶产量8万吨;乳制品产量27.6万吨,居全市第1位。连续三年被认定为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正阳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企业用7年时间,打造了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供应销售及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5亿元。2024年,牛奶产量 10.39 万吨,占全市总产 1/3。目前,君乐宝乳业正阳工厂鲜奶三期、君乐宝万头奶牛牧场二期等重点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风景名胜
正阳县地处淮汝之滨,造就了正阳县一望无际的平原景色,正阳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是正阳最为鲜亮的底色。有淮河自然景观,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正阳委旧址,孔剑舞故居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
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
1947年8月刘邓大军12万大军抵达正阳县境内的汝河岸边,在前有重兵堵截,后有追兵紧逼,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汝河激流阻挡的万分险要关头,刘伯承司令员果断提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口号,激励全军斗志,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取得了雷岗战役的重大胜利,顺利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为纪念刘邓大军强渡汝河,血战雷岗,千里挺进大别山,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于2021年7月1日建成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取得了驻马店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驻马店市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太极山庄旅游景区
正阳县“太极山庄”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正阳县东,属袁寨镇境地,始建于2009年,占地面积为160亩,是太极拳名家王大春先生创办,投资6000余万元,是一所集太极养生、休闲旅游、武术培训、国学教育为一体的园区。园区由四部分组成:主体庄园、文武学校、武术馆、田园景区。
著名人物
正阳县自古人才辈出,如东汉的“征君”黄宪(字叔度),以洁身修德著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捻军首领张凤林;以及组建中共正阳县党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共产党人孔剑舞等。
江伯益,江氏始祖,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把“嬴”赐予伯益的氏族为姓,江人是嬴姓部落一支,在江亭(今河南正阳大林镇涂店一带)建立了江国,国人以江为氏。江姓的历史至少有3500年。
黄宪黄,叔度,名宪,生于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汝南慎阳(即今正阳县)人,年48卒,天下号曰“征君”。一生没做过官,生于慎,葬于慎。正阳县城南关外(今正阳油厂)是黄的故里。“座临慎水,气聚脉融,高岗峙前,芳园拥后,竹修林茂,流水小桥,雅有山林气味。”黄平生交往,都是一时朝野达官名流。如东汉末陈蕃、李膺、郭泰、荀淑等。这些清流诸君子,都是汉末抗击宦竖佞丑的脊梁,而黄叔度又极为这些人所推重。后人诗云:“千年马鬣钦黄子,七尺螭碑重鲁公!”这正道出了人品之重。黄墓于1965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凤林 (?-1863),乳名升,张岗(今袁寨)人。咸丰二年(1852)春,在太平军和沿淮捻军起义影响下,张凤林在张岗树旗起义,提出“抗官府、杀财主、救穷人、不纳粮”的口号,义军势力迅速扩大。
咸丰七年三月(1857年4月)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底,张凤林捻军驰骋“三府(汝南、南阳、归德)一州(信阳)”,发展到数万人,地域延及东西千余里。捻军势力的迅速发展,使清政府大为恐慌,急抽调重兵到豫南镇压。同治二年正月初三日(1863年2月20日),张凤林被杀害于信阳明港镇。
孔剑舞 (1904.5~1932.3)原名孔繁立,字剑舞,又名孔健吾,曾用名孔文彬,吕河乡河湾村小孔庄人。他1925年入党,是中共正阳县地下党第一个小组长、支部书记、特支书记,第一任县委书记。他曾历任中共商城县委书记、信阳中心县委常委、京汉(信阳)区特委常委、豫南特委书记等职。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豫南地区积极点播革命火种,发展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坚持武装斗争,为党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3月,在张国焘推行极左路线中被诬为“右倾”,惨遭杀害,时年28岁。
陈宗兴,男,汉族,1943年6月生,河南正阳人,理学硕士学位,教授。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荣誉称号
2017年9月,正阳县入选“中国花生之都”。
2017年12月,正阳县入选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18年12月,正阳县入选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9年10月,正阳县入选国家区域性(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县。
2019年12月,正阳县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2020年5月,正阳县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务院大督查表彰激励县。
2021年2月,正阳县入选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
2021年4月,正阳县入选中国花生和植物油品牌集群。
2021年8月,正阳县入选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
2022年12月,正阳县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
2023年4月,正阳县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2024年2月,正阳县入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
2024年6月,国家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县
参考资料
正阳概况.正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5-03-29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1 16:56
目录
概述
历史由来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