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拼音:bù)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用一前一后两个脚掌表示走路。“步”字的本义就是行走,如徒步行走的士兵称为步兵。“步”字的字形是两只脚一前一后,所以又引申为跟随的意思。用脚走路,就会有一长段的距离,“步”就引申为阶段,如:初步。用脚走路总要走到一个目的地,这样“步”字又有了地步、境地的意思。“步”字在古代是一种长度单位。古人以举足一次为一跬(kuǐ),举足两次为一步。人们在估量距离时,也常说走了多少步。
字源演变
会意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字形(图2)由一个“
止”和一个反写的“止(𣥂 读作tà)”构成,一像左足,一像右足,“步”字像左右二足前后相承之形。甲骨文或从“行”旁(图1),示在道路上行走之义。其本义就是行走。甲骨文的“步”是线条状的。金文的“步”是色块状的(图3、4)。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这两只脚形状相反,就像一个人的左脚和右脚。小篆(图7)继承金文,也是一正一反的两个“止”字。隶书、楷书整齐化,写作步。
《说文·足部》有“踄”,训“蹈也”,蹈、行同义,“踄”与“步”当为一字,“步”为象形字,“踄”叠加义旁“足”字。《中山王兆域图》“步”字两止左右并列,形意略有讹变(图11)。
“步”由一般的“行走”引申为特指“慢慢走”。古人对“走”区分得很细,快走和慢走在用词(字)上有区别。《淮南子·人间训》写道:“夫走者,人之所以为疾也;步者,人之所以为迟也。”是说“走”是“急行”的意思;“步”是“缓行”的意思。由“行走”的意思“步”引申出“跟随,追随”的意思。成语“步人后尘”是说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别人,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行走”是为了到达某个地点,因此“步”引申为“境地”“田地”“下场”“地步”的意思。
前脚跨出,与后脚中间形成的距离,称之为“跬”;两脚各跨出一次,又称为“步”。《荀子·劝学》中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里的“跬”和“步”同时出现,表示脚所跨出的最小的距离。于是就有“
五十步笑百步”这样的典故,这里的“步”既表示泛指意义上的脚步,同时又指距离。正因为双脚一步步地向前移动与起始的地方之间形成了一段距离,古人才用走了几步来表示这段距离的长度,于是“步”在古代可作为长度单位。《礼记·王制》:“古者以周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可见,一“步”到底是多长,历代说法不一。
详细解释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二】【步部】薄故切(bù)
行也。从止𣥂相背。凡步之属皆从步。
说文解字注
“行也”注:行部曰:人之步趋也。步徐,趋疾。《释名》曰:徐行曰步。
“从止𣥂相背”注:止、𣥂相竝(并)者,上登之象。止、𣥂相随者,行步之象。相背犹相随也。薄故切。五部。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字部】步;部外笔画:3
《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竝(并)音捕。《说文》:行也。《书·武成》:王朝步自周。传:步,行也。《正义》曰:《尔雅·释宫》云: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彼相对为名耳,散则可以通,故步为行也。《楚辞·招魂》:步骑罗些。注:乘马为骑,徒行为步。
又《小尔雅》: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白虎通》: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步备隂阳也。《周礼·夏官》射人以貍步张三侯。注:郑司农云:貍步,谓一举足为步,于今为半步。
又《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礼·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正义曰:古者八寸为尺,周尺八尺为步,则一步六尺四寸。《史记·秦始皇纪》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注:索隐曰:《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非独秦制。
又王制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步之尺数亦不同。
又辇行曰步。《韵会》:世称辇车曰步辇,谓人荷而行,不驾马也。
又徐行曰步。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臯兮。《说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迟。
又促行曰趋,阔行曰步。《庄子·田子方》:步亦步,趋亦趋。
又任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上虞县有石駞步,吴中有瓜步,吴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按吴楚闲谓浦为步,语之讹耳。《水经注》:赣水迳豫章郡北为津步,步卽水渚也。《青箱杂记》岭南谓村市为墟,水津为步。
又《柳宗元·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韩愈《孔戣墓志》: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税。通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埠音如步。
又《尔雅·释乐》:徒击鼓谓之步。疏: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以乐名也。
又人才特出谓之独步。《晋书·王坦之传》:江东独步王文度。
又马步,谓神为灾害马者。一曰行神。《周礼·夏官·校人》:冬祭马步。
又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礼·夏官·校人》疏:玄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
又《地官·族师·祭酺》注:酺者,为人物烖害之神。故书酺为步,盖步与酺字异而音义同也。
又习马曰步马。《左传·襄二十六年》:左师见夫人之步马者。
又牵行也。《礼·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又行师曰步师。《左传·僖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又行爵曰步爵。《礼·少仪》:未步爵,不尝羞。
又推历曰步历。《左传·文元年》疏:日月转运于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历谓之步历。《后汉·杨厚传》就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陆机《演连珠》: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
又《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见《汉制考》。
又运也,国运曰国步,天运曰天步。《诗·小雅》:国步蔑资。又:天步艰难。
又陟大位曰改步。《周语》:改玉改步。
又步骤。《后汉·曹褒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注:《孝经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宋均注云:步谓德𨺚道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是优劣也。
又姓。《广韵》:晋有步场,食采于步,后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三国吴丞相步骘。
又三字姓。《后魏书》:有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
又西方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
又《北齐书》有步大汗氏。
又百步,溪名。《广舆记》:在台州临海县,一呼恶溪。
又千步,香名。任昉《述异记》: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种也。《杂贡籍》曰:南郡贡千步香。
又步光,剑名,见《越绝书》。
又步摇,妇人首饰名。见《采兰杂志》。《俗书正讹》:从𣥂,反止也。从少,非。
广韵
行步。《尔雅》曰:“堂下谓之步。”《白虎通》曰:“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步,备阴阳也。”又姓,《左传》晋有步扬,食采于步,后因氏焉。又虏三字姓,三氏。《后魏书》步六孤氏,後改为陆氏。又西方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北齐书》有步大汗氏。
【校释】步扬:原作“步场”,据巾箱本、景宋本、四库全书本等及《左传·僖公十五年》文改。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止”宽、扁,“𣥂”窄、长。❷止,首笔竖在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方。❸“𣥂”,竖在竖中线,左点在左下格横中线下侧,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