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方阵
由士兵紧密排列构成的方形编队
步兵方阵是由士兵紧密排列构成的一个方形编队,可以形成一道由盾牌和长矛组成的坚壁;在古代战争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步兵战术。最早使用步兵方阵的是闪米特人,之后希腊人马其顿人对其进行了改进;最为常见的战法是,借助步兵方阵吸引敌方兵力,然后派骑兵突破敌军防线。
基本简介
方阵形式
采用方阵的军队:秦军方阵希腊方阵马其顿方阵,罗马步兵方阵。
武器配置
枪盾方阵中的步兵配备胸甲(多为镶嵌甲,即皮底镶金属片,希腊传说中有的英雄甚至穿着整件由青铜打造的胸甲),手持一面大盾(大多是圆形,可遮蔽一个蹲下的战士,但是少数国家的战士更擅长使用小盾牌)和一杆2-3米的长矛以及短剑(刺杀为主); 另外,和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大多数战士会携带2-3根1米左右的短标枪作为投掷武器,并在主武器丢失的情况下使用其肉搏。
战术
步兵方阵阵型变换极少,其使用要决在于正面对敌,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越大的方阵越难做到,所以方阵的两翼往往会布置一批身份低下的轻步兵(缺乏训练的奴隶或贫民,希腊方阵兵都是自备武器的)作为掩护,少量的骑兵和战车视情况加强至两翼或作预备队。
在对抗同样使用这种战术的国家时,战斗模式往往会变得千篇一律:少量装备标枪、投石器、弓箭的轻装步兵游离于方阵外先行接敌,尽力干扰敌军方阵的整齐性,等双方方阵凑得够近时用长矛互戳,等到哪边的“重步兵右翼恐惧症”发了就基本结束。大型战役过程中会使用一些战车骚扰或侧翼冲击。
优势劣势
重步兵方阵战术是一种攻击力低于其防御力的方阵战术。重步兵方阵最克骑兵冲锋,在武器装备(特别是长矛)齐全,意志坚定,纪律严明的重甲步兵方阵面前,骑兵往往占不到任何优势。其实是面对重装骑士,由于马匹的天性是不会往枪形物体上冲的,所以骑兵无法冲破长矛朝外,盾墙坚固的步兵方阵。而很快就会被方阵中的弓箭手干掉。
滑铁卢战役就是一个例子。法国的精锐重装骑士被英军的7个方阵打得落花流水。
步兵方阵的劣势是,移动速度慢,转换阵型慢,非常考验步兵的意志和纪律。
步兵方阵之所以成功,需要每一个士兵的通力合作,任何一面的崩溃就将导致全歼。当第一排的步兵看到成队的骑兵一轮又一轮的冲锋,训练不到位的军队往往会崩溃,导致毁灭性的结果。
另外,打击步兵方阵有几种主要方式。
对战步兵
罗马军团成立之初,主要敌手就是希腊重步兵方阵,起初罗马军团也采用了相同的战术,富有勇气但缺乏方阵训练的罗马军团难以对抗对手娴熟的希腊方阵,因此,针对希腊方阵,罗马人对自己军团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改进:
1、标枪:罗马标枪这种武器的使用初衷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以杀伤敌手为主,其原始目的是钉、挂在敌方盾牌上,影响敌军格挡,后来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这玩意儿钉人也超爽,很无语的一个说法,不过沉重的标枪确实令敌方方阵兵十分没有安全感哪,并且罗马标枪一直坚持不可回收的制作原则,有些是木柄+铁条+枪头,有些干脆就把木柄改两段黏接而成,钉到人以后前者是枪头留在人体,后者是拔出来最多只能算把匕首。
2、盾牌:早期罗马军人十分勇悍,即使面对如林枪刺也能团身扑上,为了适应这种战术,改良过的罗马大盾可以把士兵遮挡到只露头、脚,并且盾面前凸,从侧面看类似纵切开的圆柱形,向侧后方弯曲的左右盾缘能有效保护到使用者身体的部分侧翼,盾中央镶嵌一块圆型金属,可以弹开敌方兵刃,标准罗马单兵战术是:掷标枪-盾前-弓身-冲撞-剑刺或劈(有时是挥盾-剑刺或劈),这种战术让惯于长兵器中距离作战的希腊甲兵无法抵挡,罗马方盾看似巨大,实际作战中却很灵活,盾侧刺击也比圆盾灵活。
3、短剑:罗马短剑的使用方法介于刀和剑之间,既可刺,也可大力挥砍,很宽但较短的剑身决定了它较近的使用距离,使用者必须要有极高的勇气,罗马步兵通常手持罗马式方盾和短剑撞入希腊方阵之中,掀起腥风血雨,被砍者甚至肢体分离,如此威力,这在以刺击为主的短剑中不多见。
步弓手对步兵
由于重步兵方阵大多只有正面有盾防,大量的弓手从天而降的弓箭可以将步兵方阵的中央和后方打乱,继而达到使方阵崩溃的目的,然后骑兵配合步兵即可大获全胜。
步弓手主要打击的目标是方阵的两个侧翼,也是方阵最薄弱的地方,不同于步兵的直接进攻,弓手往往打得是出其不意,打乱方阵。
其他武器对步兵
带保护的重装投石车和 重装弩炮 都能打散前排的盾墙。
某些地区使用战象,也是方阵一大克星。
如果不是冷兵器时代,炮兵是最好的选择,一般战争都由双方的炮兵一轮对轰开始。很多时候,炮兵射出的弹丸只是普通铁块,在地面弹击之后对步兵一样有很大伤害,可以从盾墙的各种漏洞中打击步兵。
当然火药时代的战争,步兵方阵也同样配备了炮兵在中央,那么就要取决于炮兵的强弱了。
重要实例
公元前338年,国王菲利浦二世率领的马其顿军团与由底比斯和雅典城邦组成的希腊联军展开了切罗尼埃 (Chaeronea) 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马其顿步兵方阵强大的功防能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作为进攻方的马其顿军团拥有约3万名富有经验的步兵和2千名骑兵,而与之对战的希腊联军则拥有数量相当的步兵,再加上一个5千人的轻步兵雇佣军团。在两军相接后,菲利浦国王命令训练有素的护卫方阵缓慢向后撤退,但同时保持着阵型和秩序。当马其顿军团退守到一条小河岸边的缓坡上时,在后面追赶的雅典军队和底比斯军队之间很快就出现了一道致命的缺口—这正是菲利浦所期待的。就在此时,由菲利浦国王年轻的儿子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精锐骑兵冲入了这道缺口;他们最终包围并歼灭了底比斯军团。雅典军团在前进途中遭此一击,全然溃不成军,纷纷自择逃路,与其他联军部队一道逃离了战场。经此一役,希腊联军付出了2千人阵亡和4千人被俘的惨痛代价,相比之下,马其顿军团损失少之又少。尽管人们把此次胜利归功于亚历山大和他率领的骑兵,但赢得战役的根本却在于马其顿步兵方阵丰富的征战经验和良好的秩序。
演变
步兵方阵一直以重步兵方阵为主,但是为了适应战局的千变万化,重步兵方阵也加入了轻步兵和少量轻骑兵的配合,方阵中央的受保护对象也由弓箭手,投掷手和轻步兵,转变为长弓手,攻城器械,大炮等。
在大炮的出现之后,步兵方阵就不太被使用了,各国转而倾向于其它更为机动的部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14:47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