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架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纵深长度的计量单位
步架,简称步,是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纵深长度的计量单位,是指清式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条)之间的水平距离
简介
步架,简称步,是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纵深长度的计量单位。屋顶横置的檩木称架,两根懔木之间的水平间隔为一步架。故旧有两架一步之说。一般建筑檩木位置及间距均有一定之规,敝懔木架数决定步架多少,用以表示单体建筑纵深空间,称进深几步几架;与开间合用,则表示建筑面积,称几间几架。
根据檩的布置和数量,常将木构架划分为若干个步架。其中,正脊两侧的步架称脊步,檐檩内侧的步架称檐步,脊步与檐步之间的步架称金步。木构架如有金柱,则檐柱与金柱之间的檐步,有时也称廊步。
殿式建筑的步架与举架的数据关系
举架是指屋架每一步架所举起的垂直高度,其中每一举都是不一样的。其举高如表所示。
表中的五举就是举高占一步架距离的50%,依此类推。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其中除亭、塔的攒尖项外,一般建筑的脊步举架不超过九举,如超出九举铺瓦将无法施工。其推算方式由下而上,与宋举折推算方法相反。清建筑分殿式、大式、小式三种形式。
清建筑的模数为斗口,斗口有11个等级,依据建筑规模的不同等级而选择不同等级的斗口尺寸,清建筑的步架基本上规定为22斗口,这是一个“常量”,一般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可改变的“变量”是斗口的等级,确定选用那个等级的斗口之后,建筑各部位的尺寸就被定下来了。例如,我们选择殿堂建筑应使用5等斗口为4寸约12.8cm,大殿一步架距离就是22斗口×12.8cm斗口=281.6cm,约为2.8m。一旦斗口数确定下来,该单体建筑的所有构件均按此等级的斗口进行换算,不能各种斗口混在一起计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9 14:53
目录
概述
简介
殿式建筑的步架与举架的数据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