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氏始反鸟
始反鸟科始反鸟属动物
步氏始反鸟是中等个体,小于始祖鸟孔子鸟但稍大于中国鸟九佛堂组中的反鸟类。
形态特征
具牙齿的原始鸟类,吻特别短,头骨短、高;前上颌骨背突构成整个外鼻孔的后缘。颈部长,颈椎11枚;荐椎愈合,可能由6~8枚椎骨组成。叉骨“V”字型,具较长的锁下突。乌喙骨相对较短,末端宽。胸骨顶端不强烈向后凹陷,胸骨具有单一、较短的后侧突。中等个体,小于始祖鸟孔子鸟但稍大于中国鸟九佛堂组中的反鸟类。具牙齿的原始鸟类,吻特别短,头骨短、高;前上颌骨背突构成整个外鼻孔的后缘。颈部长,颈椎11枚;荐椎愈合,可能由6~8枚椎骨组成。叉骨“V”字型,具较长的锁下突。乌喙骨相对较短,末端宽。胸骨顶端不强烈向后凹陷,胸骨具有单一、较短的后侧突。指骨爪没有华夏鸟那么退化。
肱骨稍短于尺骨,腕掌骨较短,第Ⅳ掌骨扩展但不与第Ⅲ掌骨末端愈合。第Ⅱ指骨细长。尾综骨长,腹肋存在。属树栖鸟类。始反鸟略大于其他早白垩世反鸟类的事实,表明身体缩小的趋势在反鸟类进化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生活环境
1999年,侯连海与周忠和等人将该属种鸟命名为“步氏始反鸟”。因始反鸟时间上属于白垩纪早期,类型上却比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的反鸟原始,故叫“始反鸟”,种名“步氏”赠给已故德国著名古鸟类及形态学家Paul Buhler。
保育信息
【中文名称】:步氏始反鸟
【拉丁学名】:Eoenantiornis buhleri
【生存年代】:白垩世早期
【地层层序】: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
【化石产地】:中国辽宁省朝阳北票上园镇黑蹄子沟
【保存状态】:完整个体
【保护级别】:辽宁省二级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9 12:5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