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仙-北冕座长城(英语:Hercules-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是宇宙中一个由
星系组成的巨大超结构,延伸超过100亿光年,是可观测
宇宙中已知最巨大的结构。
武仙-北冕座长城是
大尺度纤维状结构的一部分,或者是以重力结合的巨大星系集群。该长城的长度最长端横跨约100亿光年(30亿
秒差距),另一端的长度则是72亿光年(22亿秒差距,在红移空间的红移速度150,000 km/s),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单一结构。武仙-北冕座长城的
红移值为1.6到2.1,相当于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它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它在地球上的投影位置在武仙座和
北冕座。
伽玛射线暴是宇宙中已知释放能量最强的天文事件之一。它的本质是遥远巨大恒星死亡时的灾难性爆炸产生的极为明亮伽玛射线释放。伽玛射线暴是相当少见的天文事件,在类似
银河系的星系中平均每数百万年发生一次。因为理论认为伽玛射线暴是光度极高的巨大恒星爆炸形成,这样的巨大恒星一般来说应会形成于物质较浓密区域;因此伽玛射线暴可以当作星系的
标准烛光以追踪宇宙中物质分裂的区域。
天文学家伊什特万·霍瓦特(Istvan Horvath)、乔恩·哈基拉(Jon Hakkila)和若尔特·鲍戈伊(Zsolt Bagoly)分析1997到2012年的观测资料,并且将全天分为9个区域,每个区域各31个
伽玛射线暴。在这些分区资料中,31个伽玛射线暴中的14个集中在45°宽,即全天八分之一的径向区域,并且红移值1.6到2.1。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检验的结果显示,这项伽玛射线暴大量集中在一定区域的状况无法完全归因于因为资料选择造成的偏差。如果许多伽玛射线暴发生在这一区域,就必须要有数千甚至数以百万计以上的星系才有可能。因此最后的结论认为该区域存在长度约
史隆长城6倍以上,并且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的结构体。
根据
宇宙学原理,在足够大的尺度下的宇宙是接近均匀的,这代表在宇宙中数量上的随机性波动事件,例如不同区域之间的物质密度差异并不大,这代表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必须是均匀且
各向同性分布。因为物理定律和作用力(例如重力)被预期在整个宇宙中无论哪一处的机制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足够大的尺度下关键的各种随机分布不会有能量测到的差异。不过,有多个不同尺度存在以解释对应的同质性尺度,以及依照不同状况下的适当定义(即不同的定义取决于测量者量测使用的均匀性尺度)。而当前用来解释均匀性尺度问题的理论则是“伟大的结局”;这项解释性的量测表示即使是在最大的尺度下,透过这里论所见的宇宙外观上仍是均匀性的。被公认的“伟大的结局”所需尺度大约是2.5到3亿光年,如果和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决定的宇宙外观常态密度一起计算其尺度,均匀性尺度的上限大约是前述的4倍(10到12亿光年或3.07到3.7亿秒差距),是均匀性尺度上限最佳拟合解。然而,Jaswant Yadav 等人提出基于宇宙的
分形维数,该尺度的值应该是 260/h Mpc,小于以上的值。部分科学家则指出基于均匀性尺度的量测,结构的最大尺寸大约是70-130/h Mpc。因为按照宇宙中物质是均匀和各向同性,先前并不预期宇宙中会存在比上述尺度上限更大的结构。尽管如此,仍发现了比前述尺度上限更大的结构体,例如:
2012年发现的
巨型超大类星体群(Huge Large Quasar Group,Huge-LQG)长度是12.4亿秒差距,是均质性尺度上限的3倍。然而,这个结构内单独类星体的规模没有机会和其他类星体发生关联,无法以此得知该结构形成可能性的证据。
武仙-北冕座长城的长度均匀性尺度上限的8倍以上,相当于
可观测宇宙的10.7%。按照宇宙学原理,和宇宙其他部分相比这个结构应该是不均匀性的,甚至在“伟大的结局”尺度下也是如此。这项发现让宇宙学原理受到更进一步的质疑,而对宇宙描述的数学模型可能太过简化,不足以反映宇宙的状况。天文学家也准备对该区域的
伽马射线暴进行更进一步的观测以了解其细节。
武仙-北冕座长城的发现也衍生了宇宙演化模型的问题。该结构距离地球100亿光年意味着它的年龄为100亿年,或
大爆炸后37.9亿年形成。然而,宇宙演化模型并不允许这样的结构在宇宙诞生后仅30亿年内形成,因为这样的结构太庞大和太复杂,不应该在早期宇宙中形成。仍不知道这样的结构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