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
长沙县进行镇街区划调整改革合并村工作,武塘村由原武塘村与官塘村合并,沿用武塘村驻地。
沿革
2004年区划调整后,由原来的武塘、兴旺、高山三村合并而成。
2016年区划调整后,由原来的武塘村与官塘村合并而成,沿用武塘村驻地。
区位
武塘村位于春华镇中部,东与浏阳永安镇相邻,西、北分别与龙王庙村、金鼎山村相接,湘江的重要支流捞刀河从村子南面弯延而过。交通条件便利,有S207线直达县城星沙,开元东路东延线贯穿全境。
产业
武塘村是传统的
农业大村,农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村民为促进增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成立了武塘果蔬合作社、移山蔬菜合作社、武塘花卉合作社等,同时还有牲猪、奶牛养殖专业户等,传统的农业生产向多样化发展。
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有两座小二型水库——武塘水库和建庄水库,经过勤劳的武塘人民的开发,不但是
水产养殖基地,同时也成为了城市人休闲旅游的乐园。充分利用本村的地理优势和在外的人脉资源,结合本地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找项目。宇田农业现代农庄和湖南绿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都成功落户武塘。不但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文化
武塘,是一座闪耀着历史光辉的小山村。上世纪五十年代,武塘农业合作社掀起了
湖南省农业合作社建设高潮,
毛泽东主席亲笔为武塘村农业合作化的全面推广写下长达1759字的《按语》,这是毛主席所写《
按语》中最长的一篇,全篇已录入
毛泽东选集。为把这一辉煌的业绩留下历史见证,1969年武塘村内建立起一座雄伟的武塘纪念亭,将《按语》全文用祁阳石镌刻,永久竖立在亭中央。 先后有
张平化、毛致用两届省委书记在这里蹲点。
承担着春华、黄花两镇重要灌溉任务的春华渡槽,也始发于武塘移山,雄伟地跨越于武塘村和春华山村之间,被誉为“三湘第一渡”,现已成为春华的一道标志性风景。
2005年,武塘纪念亭和
春华渡槽都被列为长沙市文物单位。
文物
武塘纪念亭
纪念亭于1969年兴建,1970年正式建成。其设计方案由湖大土木系设计承建其外形与长沙桔子洲头毛主席纪念亭相近。亭高为12米,亭碑系汉白玉石刻,立于亭中央,两边为回廊,建筑气势宏伟,琉璃金碧,翘角飞檐。亭、碑均保存完好。亭子中央,立有一块洁白如玉的祁阳石巨碑,上面刻着毛泽东的《按语》 全文。亭子的两端分别设有毛泽东诗词橱窗,中间长排的橱窗展示的是五六十年代刊载有武塘消息的《人民日报》和《湖南日报》。亭子后面的山坡上长满了松树、杉树、楠竹、柏树及板栗树,翠绿掩映下的纪念亭显得宁静宜人,端庄优美。武塘纪念亭系革命历史性建筑。200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华渡槽
春华渡槽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春华镇,渡槽长2000多米,高25米,共有108个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渡槽外观秀美,气势雄伟,为湖南省最长的渡槽。2005年被列为长沙市文物单位。
抛砖屋场
抛砖屋场座落于湖南省
长沙县春华镇武塘村风光秀丽的大镜园。这是栋简单的土砖屋,用村民的话说,这可是个住“大脑壳”的地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湖南省委工作组在乡村的驻地,这里先后住过张平化、
毛致用、
华国锋、王震、陶铸、程潜、雷洁琼、胡愈之、周立波等我国我省我党的高级领导人。
2013年,长沙县春华镇和该镇武塘村合兴组村民黄玉奇签订协议:黄搬出抛砖屋场,由春华镇政府补助其安居工程款4万元,在组内另行择基建造新房;抛砖屋场的三间土砖房,“全部、永远”交春华镇政府托管,房屋产权归春华镇政府“永远所有”。
名人
章资超:1948年生,湖南长沙人。曾就读于
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县文化馆馆长、党支部书记。馆员。湖南省曲协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群文学会会员、长沙市曲协理事。从14岁开始业余文艺创作,15岁在《文艺生活》、《
湖南日报》发表作品,30余年来,已在全国公开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曲艺、民间文学、论文、报告文学等作品60余万字。作品曾收入《腾飞的信息》、《杜鹃花正红》等多种书籍。戏剧曾被湖南电视台拍成电视映播、并选送全国。戏剧《满牛皮诊鸡》,报告文学《田汉故乡文化宫》曾获全国奖。因创作成绩突出。1985年被评为长沙市自学成才一等奖,并被评选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退休后居住在长沙县春华镇武塘村老家。
荣誉
2021年1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称号。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