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教育
日本封建社会培养武士的教育
武士教育是日本封建社会培养武士的教育。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平安中期后逐渐形成。随着日本封建庄园制的发展,新兴的有势力的名主为保护自身利益,开始蓄养武士。名主武装逐步扩大成称霸一方的武士团。10—12 世纪,日本全国有许多极有政治影响的武士团,在外戚集团与皇室权力斗争中,乘机排斥摄政关白及院厅势力,控制中央政府,并建立武家政权,在日本存在近 700 年。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加强幕藩政治控制,均重视武士教育。武士教育的核心内容:以主从关系为纽带,要求武士忠于主君、崇尚武勇、重恩义、轻牺牲、甘愿为主君的利益而献身。镰仓幕府贞永元年(1232) 制定《御成败式目》,规定武士的权利、义务、职责等,以此作为武家法典及武士教育的依据。武士职业教育以武艺与弓马之术为主要内容。武士的家庭教育将传授武艺置于首位,由父兄直接传授武艺,或请精通武艺的教师传授。武士子弟还需接受文化教育。镰仓幕府于 1284年修改《御成败式目》, 规定对武士施以文化教育。源实朝、北条实时等统治者均提倡以文辅武。至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更重视儒学,倡导以文治理天下,文事武备须兼筹并顾。武士教育自此与幕藩的学校教育相联。幕府和各藩均设立学校,对武士进行文武两道的教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1 16:1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