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红茶,
福建省武夷山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特点
武夷红茶属全发酵茶,具有独特韵味、花果香味或桂圆干香味。
由于桐木关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润。特别春茶季节,常遇绵绵雨天,日照极少,故此地采摘的茶鲜叶大部分要加温萎凋。当地松树众多,用于烧火的燃料都是松柴,因此鲜叶在萎凋时,吸足了松脂味。在烘干过程中,仍将发酵茶叶摊在竹筛中,放在吊架上干晾或烘烤,下面还用松柴燃烧烘烤,茶叶更进一步吸收松脂味。制好的正山小种茶叶,具有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光油润的外形特征。茶汤棕红色,茶汤则具有浓醇的桂圆汤味。
分类
红茶分为:
一、小种红茶
1、正山小种
2、外山小种
二、工夫红茶
1、祈门工夫
2、滇红工夫
3、宁红工夫
4、川红工夫
历史渊源
世界红茶源于中国,中国红茶根在福建,红茶始祖在武夷桐木。
武夷红茶作为最古老的一种红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王国安在其所著《茶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说道:“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武夷山桐木关的小种红茶开始的。”
红茶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一种茶类,最早创制于福建省崇安(今武夷山市)。清光绪元年(1875年),安徽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把红茶的加工工艺带到了安徽至德(今东至县),在尧渡街设立茶庄,依照”闽红”试制红茶并取得了成功,光绪二年(1876年)在祁门扩大生产,随后江西、湖南、台湾等地也都大力发展红茶的生产。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红茶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曾占统治地位。后来红茶传到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
产地环境
武夷山桐木关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红茶的地方,桐木村位于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与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地的核心区,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茶山、竹山、木林及各类动物、昆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为武夷红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培育了品质卓越的武夷红茶。
桐木关出产的“正山”红茶,即中国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以桐木村为核心,方圆565里内的地区。这里地势高峻,年均气温摄氏18度,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终日云雾缭绕,且土质肥沃。加上几百年来群众培育适宜当地生长的小叶种茶树有性群体,正山小种红茶便有了得天独厚的鲜叶原料,也使芽叶具有了特殊的持嫩性。
生产情况
武夷山有茶园10万亩,茶农2.2万户,从事
茶叶生产人员近5万人,年产茶叶4900吨,总产值1.5亿元,其中出口1850多吨,出口值3580多万元,茶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9%。当地有700多家茶企业,包括2家省、地级茶叶龙头企业,61家岩茶生产企业申请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产品荣誉
2011年06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夷红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武夷红茶产地范围为福建省武夷山市及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武夷菜茶及其培育出的系列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质地为由火山砾石、红砂岩和页岩风化后形成的红壤或黄红壤,海拔≥400米,土壤有机质≥1.5%,土壤pH值4至6, 土层厚度≥40厘米。
(三)栽培技术。
1.育苗:采用无性繁殖,于每年9月至11月扦插育苗。
2.种植:春季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栽植密度≤ 38000株/公顷。
3.肥培管理:每年每公顷施有机肥≥1.5吨,化肥≤500千克。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1.奇红类:4月上旬,采一芽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2.小种类、烟小种类:4月中旬到5月上旬,采一芽二、三叶或小开面三、四叶。
(五)加工工艺流程。
1.小种:
初制工艺: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毛茶→精制
2.烟小种:小叶种红茶的初制产品→筛分→风选→拣剔→松柴二次熏焙→匀堆→装箱→成品
3.奇红:采摘→自然萎凋→加温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归堆→过筛→复火→装箱
4.加工技术要求:
(1)萎凋:采用日光萎凋或加温萎凋。当地表温度在30至40度时采用日光萎凋。加温萎凋在“青楼”中进行,温度控制在30至40度。萎凋时茶青厚度控制在10至20厘米。萎凋至茶青由鲜绿色变为暗绿色时停止萎凋。
(2)揉捻:揉捻至茶条紧卷,茶汁溢出时,停止揉捻。
(3)发酵:茶堆上盖布,茶堆温度控制在30至40度,经过4至6小时后 ,茶胚呈红褐色,并带有清香味即可。
(4)过红锅:待炒茶铁锅红热,温度达到220至260度时投入发酵叶。炒至茶胚无青味即可。
(5)熏焙:复揉后的茶胚抖散摊在竹席上,茶胚温度控制在40度以下,厚度控制在5cm以下,放进“青楼”底层,待茶叶带有独特的桂圆汤香味即可。
(6)复火:烘干的茶叶经过筛分拣去粗大叶片、粗老茶梗后,再置于焙笼上,用松柴烘焙。
(7)松柴二次熏焙:茶胚温度控制在40度以下,厚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放进“青楼”底层。到茶叶有独特的烟熏味及桂圆汤香味即可。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小种红茶:色泽乌润,条索较紧实,尚肥壮。闻干茶具有桂圆汤香味。沏开后茶汤橙红明亮,清澈,滋味醇厚,甘滑爽口,具有特有的高山韵和桂圆汤味。
(2)烟小种:色泽乌润,条索较紧,闻干茶具有松烟香,沏开后茶汤呈红色,滋味较醇和,具有松烟味。
(3)奇红:色泽金、黄、褐、黑相间,条索禁秀,略显卷曲,闻干茶具有浓郁的果香、花香、蜜香。沏开后汤色金黄,清澈透亮,滋味醇厚,甘滑爽口。
2.理化指标:水份≤7.0%,水浸出物≥33%。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2020 年 1 月 3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武夷山东道主茶业有限公司使用“武夷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历史文化
民间传说
明朝末年,时局动荡。有一支军队进入桐木关的庙湾,占驻了茶厂,士兵甚至就睡在茶青上。当地的茶农们由于害怕,早早地躲到了山里,因此待制的茶叶没有及时烘干,等这支军队走了之后才发现,茶青变软且发红发黑。
为挽回损失,茶农们决定把这些茶青搓揉成条,并采取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木加温烘干,这样一来原来红绿相伴的茶叶变的乌黑发亮,形成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香味,有桂圆干味,口感极好。茶农把它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去卖,没想得到消费者喜爱,价格高出原来茶叶好几倍。由此产生了“桐木关小种”和“星村小种”红茶之说。
参考资料
武夷红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