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炖钵
赣菜
武宁炖钵留存了“鼎食文化”的古朴遗风,是江西赣菜里最具特色的存在,武宁炖钵无菜不炖,百般滋味都炖在钵中。
武宁地理文化、民俗风情和土特物产共同构成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尤其是最具特色的炉子炖钵更是闻名周边县市。武宁自古就有用砂锅炖菜的习俗,经一代代人巧手精心烹制,砂锅炖制的美食叫人百吃不厌。
武宁炖钵素有“大杂烩”之称,是当地过节待客必备菜肴。
土灶烧锅 原汁原味
有“无菜不炖”之说
武宁炖钵堪称生态赣菜的一大特色,即将洗净并经初加工好的农家菜放入炖钵,置于炭火上不紧不慢地炖煮。其汤汁浓郁、味道鲜香,因品种繁多,有“无菜不炖”之说。虽算不上是什么名菜,但也许就是因为它的做法简单,随意选用一些家中过春节的“存货”即可烹制,朴实而量足,注重口感和原味,其独特的腊味、辣味、香味、乡味成了最大特色。
大多数人吃过“武宁炖钵”后都对其念念不忘。近日,记者来到一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经营的武宁餐馆,该餐馆有武宁传统土灶炖钵。该餐馆第一代掌厨人钭先生说,他们在1990年就开馆做武宁菜了,至今已有十几年了。以前只有一个店面,扩张成了四个店面,每天晚上来吃饭的顾客有时还要排队。
钭先生告诉记者,“武宁炖钵”用土灶烧锅,用陶制的炖钵、砂锅盛装,菜肴无需经过任何加工,放入锅中只需添加盐和少许味精,边煮边吃,炖钵里的菜越熬越有味。
“武宁炖钵的原材料都来自武宁乡下,经过土灶炉慢慢炖煮,菜肴能保留原汁原味,深受食客喜爱。”钭先生称,经过土灶炉炖出来的菜与平常的锅炒出来的菜味道有很大不同,土灶炖钵的菜原汁原味,味道越炖越浓。如今,钭先生已年近60岁,店面由他的女儿在经营,备受游客和当地老百姓喜爱。
与涮锅、火锅同出一脉
延续古代“鼎食文化”
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烹调方法在发明了陶器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直至青铜器时代,炊器就是“鼎”。
据《韩诗外传》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四周,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古代先民“烹于斯、食于斯”炊、食合一的“鼎食文化”的特征。陶器发明初期,对食物加热的炊器往往也是人们的食具,这种状况延续了很长时间,虽然后来炊、食器的功能慢慢分开,但有的还一直保留着二者皆备的功能,如汉代出现的“五熟釜”就是现代多味火锅的鼻祖,还有“焖钵”,南北朝时称“缹”,既是制作火工菜,上火炖、焖的炊具,又是可以下衬底盘上桌直接供食且保温性能较好的餐具,也就相当于现代的砂锅和煲。
九江餐饮协会吴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武宁钵子菜是将事先初步烹制好的原料,用陶制的炖钵、砂锅或金属小锅盛装,随小火炉一同上桌,边炖边吃,这种方式完好地保留了古代先民“鼎食文化”的古朴遗风。
“武宁炖钵”既是一种餐饮形式,又是一种美味佳肴,也传承着一种古老的饮食文化。它来自远古时代,流传于民间,带着浓重的泥土芳香,在人们向往回归自然,追求乡土风味为时尚的今天,应当被很好地挖掘与继承,让这古老的赣菜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6 08:0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