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宜运河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无锡市宜兴市境内的河流
武宜运河,又名武宜漕河,为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伐吴时开凿的漕河,古名西蠡河,常州段又称南运河,后用武进、宜兴两市首字为名。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无锡市宜兴市境内。北起常州江南运河的石龙嘴,向南经武进区,入宜兴市境,至宜城与荆溪相汇,南接锡溧漕河,长48公里,集水面积21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35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武宜运河,位于江苏省常州和无锡两市境内,北起常州江南运河的石龙嘴,向南经牛塘、丫河镇、寨桥(丫河镇经多次区划调整后,今属牛塘镇下辖的行政村,寨桥也已并人前黄镇)入宜兴市境经钟溪、楝树港、和桥镇至宜城,长48公里,河底宽15米~20米,河底高程0米~0.5米,河口宽30米左右,集水面积21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35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武宜运河为湖西平原地区洮湖水系与江南运河、南河水系沟通的排引水河道,设计防洪标准五十年一遇。行洪流量130立方米每秒、洪水位5.5米,实际防洪标准三十年一遇至五十年一遇行洪流量110立方米每秒;设计排涝标准二十年一遇、排涝流量81立方米每秒、排涝水位4.3米~4.5米、排涝面积18.90平方公里。两岸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面高程5.5米~7.0米。
主要支流
东侧与太滆运河、殷村港、漕桥河、烧香港、湛渎港等入湖河道相通,北连江南运河,南接锡溧漕河,是湖西地区航道网的主干五级航道。
太滆运河,位于常州和无锡两市境内,自西北向东南.由滆湖,经寨桥镇坊前穿武宜运河,过漕桥殷墅桥接锡溧漕河,向南经黄堰桥至宜兴市分水墩与漕桥河汇合,于百渎口入太湖,长23.0公里,河底宽20米~25米,河底高程-1.0米~0.5米,河口宽40米~60米,岸坡比1:3,集水面积52平方公里。太滆运河是沟通太、滆两湖.调节滿湖水位,具有防洪.排涝、供水和航运等综合性功能的骨干河道.设计防洪标准五十年一遇.实际防洪标准二十年一遇至五十年一遇,平均汛期行洪流量120立方米每秒;设计排涝标准二十年一遇、排涝面积1.80平方公里。太酒运河属洮滆水系,承泄滆湖来水及湖西运河水系部分涝水排入太湖。沿线地面低洼,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两岸圩区堤顶高程5.0米~6.5米。太滿运河与武宜运河、锡溧漕河、漕桥河、采菱港、水安河等相通。
烧香港,位于宜兴市东北,是治太工程中为减轻南溪河排洪压力.增强滿太之间排水能力而新开的河道,河名沿用了原滆太间的排水河道老烧香港名称。新开烧香港河线走向自滆湖高渎灌口起,经高塍镇红旗圩、沈家、董家塘、蒋山南、大家桥、前彭、沙塘港人太湖,总长24公里,河底宽度26米,河底高程0米,平均河口宽度56米左右。其主要功能为泄洪排水、通航及灌溉。烧香港,位于宜兴市(原宜兴县)东北,西起滆湖塘渎港,经南新,柏树、官路桥至后村分两支:一支向东北经扶风、王茂至沉塘湖入横塘河,另一支向东南入阳山荡。1979年疏浚柏树至蒋山河段。
江南运河,长江以南的京杭大运河河段,又称江南运河,古称江南河.官河,亦称运粮河,在镇江境内又称徒阳运河。江南运河,是集行洪、调水、排涝、航运、景观等于一体的綜合性河道,自长江经镇江市区谏壁、丹阳市,常州、无锡和苏州市区以及苏州市吴江区至苏浙两省交界,长211.7公里。两岸地形.北高南低,辛丰至丹阳右岸高地高程30米,丹阳至常州两岸地面高程5米~6米。北岸沿线自西向东依次有九曲河、新孟河.德胜港、澡港河、新沟河、锡澄运河、娄江等通达长江,望虞河通过望亭立交与江南运河立体交叉。南岸在丹阳与常州之间有香草河、丹金溧漕河、扁担河、南运河等与洮滆水系相通;在常州与苏州之间,有武进港.直湖港、梁溪河、曹王泾.小溪港、大溪港、浒光运河、胥江通向太湖。苏州至平望,东岸有吴淞江通向下游,西岸有瓜泾港等出入湖淡港与东太湖沟通,太浦河在平望与江南运河相交,江南运河与沿线交汇河流具有水量交换、航运、排涝和引水功能。
孟津河(又名孟径河),北起丫河,与武宜漕河相接,至张河港入宾兴县境,长28.4公里。
锡溧漕河,西自武宜漕河五洞桥起,东至直潮港(无锡)入京杭运河,长26公里。
南童子河,引、排、航河道,京杭运河~武宜运河,长9.5公里。
漕桥河,位于宜兴市(原宜兴县)东北,西起滔湖尖头,向东在上游闸口处横穿武宜运河,在下游分水处与太滆运河交汇,最后经漕桥、分水百渎港汇入太湖入太湖,长21.5公里。1967年宜兴、武进二县3.5万人拓浚,其中,和桥、周铁2个区民工2万人,河底宽20米,底高程0.5米,土方175万立方米。是勾通太湖、滆湖,为东有地区主要引排河道。
湛渎河,又名万人港,滆湖高渎港后庄起,向东经冯家桥、邵家至兴福桥,后分两支,一支经王婆入东氿,另一支经寺前、下裴荡、南大圩进茭渎港入太湖,全长25公里。1959年高塍、屺亭,闸口等公社5600名民工疏浚高渎港到湖陵桥河段。1964,年后加孔拓宽湖陵桥、黄墓桥、冯家桥、高遥三洞桥,兴福桥、道成桥、茭渎桥等束水桥梁。
殷村港,又名太滆南运河,位于宜兴市(原宜兴县)东北部,西起涌湖沙渎港,经和桥、万石、陈桥入太湖,长23公里(一说20.3公里。)。1976年由官林,周铁,丁蜀,和桥4个区22个公社5.5万人开凿,土方411万立方米,河底宽20米,河底高程0.5米,新建桥梁18座,使涌湖洪水渲泄通畅,早时可引太湖水入滆湖。是宜兴市北部连接滆湖和太湖的一条重要行洪通道。
社渎河,位于宜兴市(原宜兴县)东北部,十里牌南,武宜运河口起,向东经东梅、大塍、三阳、社渎入太湖,河长13公里。1976年由徐舍,潘家坝,堰头,芳庄、邮堂、宜丰、鲸塘和大塍,新庄,大浦、张泽、十里牌12个公社,共2.5万人开拓武宜运河至大塍段(称东湛渎河)6.6公里,河底宽20米,底高程0.5米;疏浚下游河段,河底拓宽为10米,引排水量略有增加。
宜红河(红胜河),1976~1977开凿,河长8.4公里,从宋渎经红塔、徐坝入武宜运河,河底宽6米,河底高程0.5米。
大巷河,长6.3公里,1979年疏浚,自武宜运河、大巷村,西干.湾里村,河底宽3~5米,河底高程1.0一1.5米。
金盆河,长4.02公里,起于宜兴水产,经湖滨,金盆,港北,入武宜运河。
北新河,长5.1公里,起于宜兴上横河,民胜,北新,庙桥,前谢武宜运河。河底宽5~10米,河底高程1.5米。
滆湖,位于武进西南部与宜兴市(原宜兴县)交界处。为苏南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湖区大部属于本县,县境内湖面南北长30余公里,东西最宽处近20公里,水域面积为178372亩。沿湖有寨桥、坊前、南夏墅、卢家巷、牛塘、厚余,礼河,嘉泽,村前、东安等乡和县涌湖良种繁育场。
治理开发
武宜运河为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伐吴时开凿的漕河,隋唐时沿河修纤道。虽经历代疏浚,但河道依然浅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提高湖西地区引排能力和改善水环境,曾多次拓浚。1977年全线拓浚。2000年实施武宜运河拓浚改道工程。常州市境内,上段自江南运河与德胜河交汇处的连江桥至丫河镇平地开河,下段至太滆运河全线拓浚。拓浚后的河道,河底宽17米~20米,河底高程0.0米,两岸堤防顶高程7.0米,河道全线护岸或护坡。宜兴市境内24公里,河口宽65米,河底宽33米,河底高程-0.8米,坡比1:3,河道两侧建硬质化护坡23.66公里。建防洪水闸1座、泵站11座、桥梁22座,驳岸码头13座占用长度1317米。
2003~2006年,常州市机械化实施武宜运河改道拓浚工程,北起常州吕墅的江南运河德胜河口,南至武进坊前的武宜运河太滆运河河口,长25.73公里,河道为三等工程;堤防、护岸、涵洞、节制闸按3级建筑物设计,堤后电灌站按4级建筑物设计;河底高程0.0米,河底宽武南河以北20米,以南17米,边坡比均为1:3;堤顶高程7米,土堤顶宽东岸5米,西岸3米。桥梁工程按通航等级六级航道标准设计。新建厚恕、西王桥、天龙桥、丫河桥、长虹西路大桥等桥梁5座,新建引排水涵洞26处、节制闸10座,新建电灌站7座、灌排渠道89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22:19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水文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