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岭门,位于
浙江奉化
溪口镇,距武岭山脊,扼古镇门户,原址武岭庵,设有
茶亭。1929年拆建仿古城楼,两层3间,飞檐翘瓴。1929年之前是一个小庵堂,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关楼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
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
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2007年4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简介
武岭门是
溪口镇的门户,用略带粉红色的块石砌成。是
溪口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
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1929年前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
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
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
名称来源
武岭门因建在武岭山上,故名之。武岭之名,一说是取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武陵,武岭与武陵谐音;一说是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义于武德。
历史背景
武岭门在1929年之前有两间低矮小平房,房内塑着几尊
菩萨,称之为“武岭庵”。善男信女们常到此烧香拜佛,庵旁边还摆些茶水,免费供过往行人饮用,也有一些远道香客偶尔在庵里歇息寄宿。1929年蒋介石在这里改造成三间二房关楼式城门建筑。
后来,他夺取全国政权后,就下令拨款给
溪口镇,改建武岭庵,除了要求工程按期完工外,还规定新建门楼要有金陵
中山门之巍峨,燕京古宫之气象。
1930年,蒋介石重回故乡,此时工程落成,原先破败的“武岭庵”面貌大改,三间两房城楼式建筑立地而起,既高大又雄伟。构建式样,汲取全国各地门楼建筑之所长;建筑质量,雄姿英拔,坚不可摧;建筑效用,可供兵家驻扎、攻击和防备。楼阁里可设哨所,地形十分险要。
景点
三里长街
武岭门内,三里长街与蜿蜒
剡溪相依相伴,宛若
世外桃源,仿佛陶渊明《
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武岭路三里长街就是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故乡。沿街有小
洋房。
武岭中学
武岭门北为
武岭中学,
武岭学校占地90余亩,环境一流,设施俱全,有教学楼、宿舍楼、
图书馆、
操场、餐厅等组成。武岭学校自创办以来,备受蒋家青睐,1932年起蒋介石自兼校长,
宋美龄、
蒋经国、
蒋纬国都是校方董事。武岭学校礼堂,是学校的主要集会场所,据说重要活动,包括宋美龄49岁生日晚会等都在此举行。礼堂墙基上刻着蒋介石为该校题写的奠基石铭文。楼上是招待党国要人的高级寓所。楼下东北角有一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礼堂东面山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刻在岩壁上的“武岭幽胜”四个大字也是蒋介石的亲笔所书。
文昌阁
路南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阁”。文昌帝君又叫
奎星,是主持文运的星宿,故文昌阁也称
奎星阁。文昌阁古木浓荫,山崖壁立,溪流潺潺,潭深水碧。登阁远眺,
溪口全景尽收眼底。清人奎阁凌霄诗云:
巍峨百尺峙山丘,赢得奎光身斗牛。
文昌阁为古代“
溪口十景”之一,因位于
武山南端高处,别名“奎阁”,故将此景区称为“奎阁凌霄”。原建筑造于
清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至民国时期已破败不堪。
1924年,蒋介石从广东回乡扫墓,见其楹栋倾斜,于是就请他的哥哥
蒋介卿召集民工重建,至第二年造成飞檐翘角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完工之日,蒋介石名之为“
乐亭”,作《乐亭记》以描述其胜。但溪口人仍称之为“文昌阁”,文昌阁改建后,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
门匾简介
原因
门额两面都有“武岭”两字,外面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所写,而里面则是蒋介石自题,之所以将此取名“武岭”,是蒋介石为了体现尊重
前辈之意。因为,其一蒋介石崇尚武德;其二“武岭”为陶渊明《
桃花源记》中“武陵”的谐音。
书写
有人请国民党元老、书法家
于右任题写门匾。于右任的题词送到蒋介石手里后,蒋介石边看边赞许。“武岭学校”校董张明镐很了解蒋介石。有一天,蒋介石走进
武岭学校,张明镐陪蒋介石绕学校转了一圈。走进办公室时说:“校长,请您给武岭留下墨宝。”蒋介石连说了几个“好”字。走至案前,顺手拣起毛笔,写了五六张“武岭”两字。最后,确定了一张。
位置
在确定蒋介石和
于右任两人的题词摆放位置时,有人请示蒋介石怎么摆法?
蒋孝先抢先提议:“当然蒋校长的题词放在正面。”蒋介石紧皱眉头道:“你知道什么?”然后,交代经办人:“于先生是大书法家,又是本党元老,把他的题词放在正面。”后来,于右任看到蒋介石题写的“武岭”两字相当苍劲有力,叹服道:“蒋总司令宏量,鄙人知矣!”
武岭门楼巍峨壮观,门额上“武岭”二字为于佑任所题。门楼内侧也有“武岭”二字,此仍蒋公介石所书,字体中规中距,颇见功力。为何于佑任题的武岭放在外侧呢?原来在1930年,武岭中学
校长张明镐先请蒋题了武岭二字,于佑任题的武岭是后送来的。张明镐征求蒋的意见,两幅字如何摆法?蒋不假思索地回道:“于佑任是书法家,他的题字应放在外面。”
工艺
“武岭”两字,在手工
雕刻上别具一格,除了完全按书写字样凿雕外,还在于从质地坚硬的“青油石”上凿刻凹进去的字形。难度较大,人们称这种字形为“阴字”。
新中国成立后,溪口人为了清除蒋氏残留下来的“遗毒”,但又舍不得丢掉“
武岭”两字,便想了个办法,用
水泥涂在字面上,武岭两字就此隐匿。1979年,对外开放一阵春风,吹掉了“阴字”上的水泥。蒋介石的遗迹陆续修复,
于右任和蒋介石题写的“武岭”真迹再现在游客眼前。
轶事
蒋介石与武岭庵结有不解之缘。蒋母
王采玉是武岭庵常客,有一年武岭庵庙会,王采玉带着才5岁的儿子蒋介石去点香。从此,蒋介石就喜欢上武岭庵。武岭庵离丰镐房不远,仅二百来米,是蒋介石常去玩耍的活动场所。尤其在夏天,烈日当空,天气闷热,少年蒋介石经常在剡溪戏水后躲进武岭庵,逃避他母亲管束。有一次,王采玉发现儿子下河游泳,手拿小竹竿,气呼呼地跑到武岭庵,揪着儿子耳朵,从菩萨后面把蒋介石揪回家里。1921年5月3日,已结婚的蒋介石跟妻子
毛福梅发生口角。当晚,他不回妻房,偷偷在武岭庵住了一夜。事后,他在日记里写道:“夕宿于武岭庵,蚤甚扰,愁集,反侧不交睫。”
1925年,蒋介石回乡省亲。他在武岭庵门前走动,面对剡溪蜿蜒东去,感叹人生似流水般无情,许多往事,历历在目。他走进庵里,见壁上歪歪斜斜一首诗:“万山不许一溪流,急得溪水日夜喧。待等流尽山前脚,滔滔溪水出前村。”尽管他不清楚此诗出于何人之手,但诗意触动了他的心。想起自己,啸马戎生何等艰难,不觉失声长叹,心中出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伤感。边上有个
幕僚问道:“莫非为战事操心?”蒋介石没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