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由师傅口传和身教。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掤、捋、挤、按之动作,
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传承简介
赵堡
太极拳形成于
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派太极拳创始人
张三丰所创,外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蒋发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和兆元、牛发虎、李作智、李景元、任长春等。
武当太极拳传承表
张三丰祖师---云游道人刘古泉---王宗岳---赵堡镇蒋发(1)---邢喜怀(2)---张楚臣(3)---陈敬柏(4)---张宗禹(5)---张彦(6)---陈清平(7)---和兆元(8)---和庆喜(9)---郑悟清(10)---闫高旺、闫存文兄弟(11)传外孙赵兵(12)
历史发展
由陈青萍所传的另一个序列经由和兆元传和敬之。和庆玺,和庆玺传
郑伯英与郑悟清而成为流传于
西安的另外两种武当赵堡太极拳,其中郑伯英所传称为武当赵堡腾落架太极拳,其意为拳架起伏腾落,舒展大方;郑悟清所传被称为武当赵堡代理架太极拳,其意为引进宋明理学,符合
天理,其架势小巧紧凑,架高灵活。
功法特点
赵堡太极拳大架细分一百零八式,小架
郑悟清拳法有拳架七十五式,式式皆为画圆,走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指为筋梢。历代宗师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外三合和内三合是练赵堡太极拳的要求。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盘与骨合。练法要求不撒不停、不流水,手、脚身体要互相配合,周身合成一劲。做到刚柔相济,招招清楚,式式法明。
在技法上:有完整的四十八法,即上、中、下三盘秘法。上盘功夫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攥扣锁撅跌挫扯掷;中盘功夫起落进退腾闪园转含拔通挺环管吞吐;下盘功夫缠跪挑撩劈壁挂蹬勾掰截点绷趾滚蜷。其上乘功夫要求凌空劲的无形弹放。真正做到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即扑。
技击原理
武当赵堡太极拳
养生术成了道教的精粹,立足之本。而赵堡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
金刚三大对
金刚三大对是赵堡太极拳非常具有特点的招式,言道:“做好金刚三大对,走遍天下不吃亏,只其一式终生够用也。”可见其招法的重要。说其重要,一则实战中经常遇到,二则摔打拿技法,全面具备,
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十三势之劲道俱在其内。
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表
张三丰祖师---云游道人刘古泉---王宗岳---赵堡镇蒋发(1)---邢喜怀(2)---张楚臣(3)---陈敬柏(4)---张宗禹(5)---张彦(6)---陈清平(7)---和兆元(8)---和庆喜(9)---郑悟清(10)---闫高旺、闫存文兄弟(11)传外孙赵兵(12)
大师名家
郑悟清
曾用名 郑梧清(1895-1984)字 凤臣,男,汉族,
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武当赵堡太极第十代宗师。1938年―1947年间,任西安警备司令部、黄埔军校七分校(授少校军衔)、国民党军政部西安办事处、西北补给处司令部、陕西省政府等处任国术教官;并任西安国术馆委员。1949年后,任西安市体委委员。
郑悟清先生自而立之年因患不治之疾(童子痨、胃出血)医药无效,从学于赵堡太极拳名师和庆喜。先生立志钻研、刻苦修炼、持之以恒,得太极之真谛。并结识享盛誉于黄河两岸的堪舆家安伯一先生,郑悟清先生在理、数、象学方面受益于安先生。郑悟清先生深究易理,博览群书,将儒、释、道、医、兵、书法、文史等诸子百家学说融于太极拳。
郑悟清拳艺精湛、内功深厚,从未穿过滑冰鞋,却能穿滑冰鞋在冰上练拳,运停自如;钉不入肉;水中投石不起花波;点穴非凡……。
技击运用,击人不露形,与人试技,以微妙之变化,击人于丈外。慈禧的卫官宋三、镖师尚成侠,自有功夫以来培未遇敌手,却终一日拜跪在郑悟清先生面前……。 “其拳法超出象外,得其环中,变化云谲波诡,意趣环生,有人所不知而已独到之妙,遂以高超拳艺噪武坛”(《太极拳师郑悟清先生纪念碑》碑文),在武术界享盛誉为“西北太极二郑”之一。先生的崇高品德更受世人尊崇。先生授太极拳四十余年、从学者遍及各行各业,脱颖而出者不计其数。
1984年先生逝世,西安市体委给温县体委的电文:郑悟清先生为赵保太极拳的继承和创新做出了贡献。
1987年先生国内外诸弟子在赵堡镇建立“太极拳师郑悟清先生纪念碑”,
中国武术协会领导人,著名武术家李天骥敬题横额: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碑记,发扬武当精华。《武当》杂志社,武当山拳法研究会撰联:“为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谢世三周年志悼 情寄西京桃李流芳名四海;拳精武当英威遗世壮中华”(谭大江撰书),1994年,在赵堡镇举行“隆重纪念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先生逝世十周年暨百岁诞辰年”纪念活动,原西安市体委主任、武协主席、老武术家刘侠僧书题“内功泰斗”、李天骥等致电、函纪念。
先生诸弟子在国内外成立了众多的武术团体,多以先生的名字命名。经先生家乡的领导提议,在赵堡镇成立“温县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研究会”(先生之次子郑钧任会长)。诸团体为研究、弘扬先生的太极拳理法,先生的弟子中已有几部太极著出版。《中国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华武术》、《武当》、《中国太极拳》、《武魂》、意大利等国内外报刊及武术专著有专题介绍。传略载入《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华人物辞典》、《国华精英大会》等典籍。
郑悟清50年代有尚姓者曾为开封某镖局镖师,武功高强,走访全国各地,未遇劲敌。闻西安郑悟清之威名,随往访之,以较其技。郑先生有高足三人闻之,乃告与师,师欢迎光临。但三位弟子皆为师捏汗一把,并备担架一副,应用药物所备齐全,以防不测。在一弟子后院相见,见面时,一弟子人高马大为使尚某换座上位,即连人带椅将尚某挪于上位。尚某待挪稳后,浑身一抖擞,一把太师椅皆为碎片,同时邀请三人齐上,三人瞬间倒地一对半。三弟子皆瞠目结舌,乃劝师不可再比,以防一辈英名毁于一旦。此时尚某邀郑先生下场,三个回合,未见郑先生出手,一而再,再而三,俱将尚弹发于丈外。尚始先不服,三个回合后,乃跪地叩头,曰:“真乃神人矣!”自此,三弟子在人前皆不敢言己谓练拳者也。
赵堡太极拳十一代明师郑钧先生
大架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