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北站,原名
徐家棚站,站址在
湖北省
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建于1909年。离
武昌站8公里,离
庐山站239公里,曾隶属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为
二等站。
历史沿革
1900年7月,粤汉铁路动工,湘鄂段最早在鲇鱼套开工。但在修筑长沙至株洲一段后已经资金不足,湖南粤汉铁路公司虽然通过发行股票筹得831万银元,但仍入不敷支,因为资金及征地问题,武昌段停工达7年。
1909年与德国、英国、法国的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借款550万英磅,利息五厘,以修筑余下路段。再开工时,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
詹天佑重新选择了位于鲇鱼套以北“地面开阔,水流不急”的徐家棚,自此徐家棚成为粤汉铁路的终点站。1918年9月16日,湘鄂段竣工通车,自武昌徐家棚站至长沙,全长365公里。
1921年4月8日,徐家棚码头的旅客轮渡通航。此前,京汉铁路已于1906年4月1日正式通车,故来往北方地区的乘客会从徐家棚站下车,乘船来往长江对岸汉口的粤汉码头与临近的京汉铁路刘家庙站(
江岸站),再转乘其他列车。
1937年3月10日,刘家庙站与徐家棚站的两座铁路轮渡码头竣工,列车从此可以经由轮渡直接跨越长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铁路轮渡码头。然而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逼武汉,火车轮渡被迫停航,直至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才重新开航。
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开通前,火车通过铁路轮渡过江后的首站就是武昌北站。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开通,京汉与粤汉两条铁路接轨,列车无需再通过铁路轮渡就可直接过江。原先只是一个小站的武昌南站,由于在京广铁路正线上,逐渐承担起大部分的客运业务,成为了武昌地区的主要铁路客运站,并更名为
武昌站。之后轮渡码头被整体裁撤,码头工作人员及“北京号”、“汉口号”、“上海号”等渡船被整体调往芜湖、南京。武昌北站与这段粤汉铁路旧线也随之冷清下来,被定为京广铁路武昌北支线,只负责货运和编组任务
1958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武汉钢铁厂建成投产。为便于运输原料与产品,粤汉铁路被延长至该厂附近的武昌东站,并在随后进一步延长至湖北省黄石市的铁山站,与光绪十七年(1891年)张之洞主持修建的铁山运道相连,将大冶铁矿的优质铁矿石源源不断的运往武汉钢铁厂。自此,武昌北站由尽头站转变为了武大铁路上的一个中间站。
1990年10月10日,大沙铁路通车,与武大铁路合称
武九铁路。武昌至九江、南昌、上海等方向的旅客列车大多在武昌北站办理客运。
2000年10月21日,伴随着铁路第三次大提速,大部分列车不再停靠沿途小站,武昌北站也因此基本停止了客运业务,但之后数年间,随着铁路客流的逐年增长,武昌站的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2006年2月,武昌站开始进行扩建改造工程,原车站站房拆除重建,至2007年12月18日方建成,故2007年春运期间,武汉铁路局决定重新启用武昌北站,接发经武九铁路往返上海、温州、福州、汕头、东莞东、深圳等站的临时旅客列车,以缓解武昌站的客流压力。
2008年1月20日,武昌站的扩能改造工程竣工,武昌北站就此再次停办旅客列车,只剩下了早晚开行的市郊列车,从此北环线逐渐陷入沉寂。除了满足铁路职工的通勤需求外,也是沿线居民,尤其是菜农的出行方式之一,一列列绿皮小火车,似乎穿越历史,一直奔跑至2018年5月。
由于武昌北环线位于武昌江畔,随着城市的发展,拆除北环线已是大势所向。2017年12月29日,武汉市政府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初步签订补偿协议,标志着武九铁路北环线拆除搬迁工作实质性启动。此次搬迁改造计划在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届时本站也将随之拆除。
2018年5月10日20时40分,武昌北站送走最后一班市郊8304次列车,承载着武九北环沿线居民60年绿皮小火车情怀的市郊通勤车停运了。5月13日上午8时,按照地方和中铁武汉局集团公司达成的协议,武九北环线武昌至武昌北间及沙大联络线(何刘村至徐家棚)停止办理行车业务,此举标志着拥有109年历史的武昌北站关站了。
日常功能
不办理客,货运业务,现已关站,并已经拆除。
车站现状
武汉铁路部门介绍,武昌北站的位置正是长江主轴规划中的武昌滨江商务区核心地段,这里已经建成以铁路为主题的公园,形成集车行、绿道、综合管廊、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廊道,武汉的长江两岸将越来越美。
与之毗邻不足1公里远,设计高度636米,被誉为中国第一高楼的武汉绿地中心拔地而起,成为武汉地标式建筑。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