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唐代李白创作的散文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概括地表现了韩公的所作所为,他胆识过人,不畏强暴,不循私情。
作品原文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
仲尼,大圣也,宰中都而四方取则;子贱,大贤也,宰单父人到于今而思之。乃知德之休明,不在位之高下,其或继之者,得非韩君乎?君名仲卿,南阳人也。昔延陵知晋国之政,必分于韩。献子虽不能遏屠炭之诛,存孤嗣赵,太史公称天下阴德也。其贤才罗生,列侯十世,不亦宜哉!七代祖茂,后魏尚书令安定王。五代祖钧,金部尚书。曾祖晙,银青光禄大夫、雅州刺史。祖泰,曹州司马。考睿素,朝散大夫、桂州都督府长史。分茅纳言,剖符佐郡,奕叶明德,休有烈光。君乃长史之元子也。妣有吴钱氏。及长史即世,夫人早孀,弘圣善之规,成名四子,文伯、孟轲二母之俦欤?少卿当涂县丞,感概重诺原作诸,误,死节于义。云卿文章冠世,拜监察御史,朝廷呼为子房。绅卿尉高邮,才名振耀,幼负美誉。
君自潞州铜鞮尉调补武昌令,未下车,人惧之;既下车,人悦之。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侧目。有爨玉者,三江之巨横。白额且去,清琴高张。兼操刀永兴,二邑同化。时凿齿磨牙而两京,宋城易子而炊骨。吴、楚转输,苍生熬然。而此邦晏如,襁负云集。居未二载,户口三倍其初。铜铁曾青,未择地而出。大冶鼓铸,如天九神。既烹且烁,数盈万亿,公私其赖之。官绝请托之求,吏无丝毫之犯。
本道采访大使皇甫公侁闻而贤之,擢佐輶轩,多所弘益。尚书右丞崔公禹,称之于朝。相国崔公涣,特奏授鄱阳令,兼摄数县。所谓投刃而皆虚,为其政而则理成,去若始至,人多怀恩原作忌,误。新宰王公名庭璘,岩然太华,浼然洪河。含章可贞,干蛊有立。接武比德,弦歌连声。服美前政,闻诸耆老。与邑中贤者胡思泰一十五人,及诸寮吏,式歌且舞,愿扬韩公之遗美。白采谣刻石,而作颂曰:
峨峨楚山,浩浩汉水。黄金之车,大吴天子。武昌鼎据,实为帝里。时艰世讹,薄俗如毁。韩君作宰,抚兹遗人。滂注王泽,犹鸿得春。和风潜畅,惠化如神。刻石万古,永思清尘。
作品简析
李白的一些散文作品,是歌颂地方清廉正直官吏的。他所歌颂的并不是一般无为而治的所谓清官,而是有胆识、有作为、关心民间疾苦、勇于移风易俗的人物。他们管辖一地,总是努力发展生产,繁荣社会经济,抑制豪强,严惩奸吏,革除弊政,安定人民生活。《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即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篇。
这篇文章称颂韩公:“未下车,人惧之;既下车,人悦之。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强侧目。”
文章文字简炼,概括地表现了韩公的所作所为,他胆识过人,不畏强暴,不循私情,“居未二载,户口三倍”,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官绝请托之求,吏无丝毫之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参考资料
李白.搜韵.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23:4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