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武汉大学前身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1913年北洋政府方言学堂为基础,成立的中国第二所高等师范学校,为武汉大学的前身。
历史沿革
1913年初,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其中五所分别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1913年7月7日,经教育部派员实地考察后,决定在东厂口原方言学堂旧址,延用原方言学堂师资及图书设备,筹办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并任命贺孝齐为校长。11月2日正式开学,首批招收预科生124名。学制预科1年、本科3年。
1917年5月,武昌高师根据全国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结业后择业的需要,打破部定章程,在全国率先将博物部改为博物地学部,数学物理部改为数学理化部,史地部改为国文史地部。
1919年5月9日,国立武昌高师学生率先响应和声援五四运动。6月1日,王占元派军警残酷镇压并逮捕学生数十人,殴伤武昌高师学生陈开泰、吴序宾等十余人,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六一惨案”。
1920年2月7日,陈独秀到武昌高师作《新教育的精神》的讲演。
1922年,国立武昌高师全体学生到北京教育部请愿,开京外高校进京直接向中央请愿之先河。
1922年9月,学校将原来的四部改为八个系。初步奠定了在教育界的地位。校长张继煦首开新风实行男女同校,创立旁听生制度,废除学年制,采用学分制
1923年6月,武昌高师评议会及主任会议决定: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更名,任命张继煦为校长。
1924年9月,按照教育部的命令,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又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后湖北督军肖耀南为抵制曹锟吴佩孚势力的侵入,延揽旅居上海、北京之国民党元老回鄂,会谈结果公推石瑛为国立武昌大学校长,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
1926年冬,武汉国民政府将国立武昌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等高校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武昌高师附小小礼堂举行,有陈独秀、董必武、毛泽东等参加。
1928年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著名校友
文化传统
校歌歌词:
乾坤清旷,师儒道光,国学建武昌。
镜湖枕麓,屏城襟江,灵秀萃诸方。
东西南朔,多士跄跄,教学益相彰。
朴诚又勇,陶铸一堂,学盛国斯强。
参考资料
百年校史.武汉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4 14:5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