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水镇
湖南省临武县下辖镇
武水镇隶属于湖南省临武县,位于临武县县城东南郊,属城乡结合部,东邻同益乡,南接南强、双溪乡,西连城关镇、花塘乡,北靠土地乡、县茶场。全镇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1.8万亩,辖20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总人口4.57万人(2017年),是全县最大的乡镇之一。省道1803线和临(临武)连(广东连州)T字型穿全镇,武水河蜿蜒流过境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素有临武县的“金三角”和“鱼米之乡”的美称。
历史沿革
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公里,位于临连公路旁,辖邝家、玉屏等20个村。 武水镇因武水河蜿蜒流过境内而得名。1949年属第一区,1958年属五星公社,1961年为东塔公社,1964年为武水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1998年撤乡建镇。
城镇建设
全镇总面积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3公顷,6216户,4.57万人(2017年)。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全镇农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以临武鸭、临武香芋、大棚蔬菜、烤烟等支柱产业。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以东风汽车修配一条街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省道324和临连公路呈T字型穿过全镇,境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为临武县的“鱼米之乡”。境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9所,医疗机构1个,临武十景之一的持榜山就在境内。
行政区划调整
2015年12月20日上午,新的武水镇举行领导干部交接及成立揭牌仪式,标志着武水镇与同益乡成建制镇正式合并。临武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达祥,副县长骆跃强出席活动。新设立的武水镇辖35个建制村,总面积98.73平方千米,总人口4.35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武水大道原武水镇人民政府驻地。
财务收支
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1、财税目标任务:2006年计生一、二、三组每个组完成征收社会抚养费20万元,合计60万元,政法项目组完成创收任务120万元,如下洞高小的招商引资成功则创收任务增加到220万元。
2、收入分成:计生一、二、三3个组全年上缴镇财政各12万元,即月均入库1.2万元(按10个月计算)后,由镇财政发放工资、下乡费及组长、副组长津贴;超过12万元的,镇与组实行3:7分成;超过20万的,镇与组实行4:6分成。政法项目组2006年创收120万元以内,提成12%作政法项目组的收入,组员工资、下乡费等费用由组内发放;超过120万元的,超额部分提成15%作政法项目收入。
3、收入划分:归口计生一、二、三组3个组的创收范围为:社会抚养费、妇检违约金。归口政法项目组的创收范围为:新农村建设收入、土地清理收入、购地款尾欠、新引进项目收入、建筑公司收入及项目建设、工业园、东塔新区等协调工作收入。
4、支出划分:计生一、二、三3个组的支出范围为:车辆维修、油料费、组内因工作需要的工作经费;政法项目组的支出范围为:项目组无卡人员的基本工资及部分补贴,人员工资的卡外部分,组长及副组长津贴,无卡人员新增工资部分,项目组车辆维修费、油料费及政法、岗位津贴,政法工作除迎检和硬件建设外的日常工作经费。
5、工资及下乡费发放办法:为严肃纪律、规范考勤、奖勤罚懒、差拨人员工资,由镇财会造册发放;下乡费镇财政按300元/人·月预算到组,由各组根据组内考勤登记各组自行造册,报镇长审批后方可发放,节余部分可作组内收入,组内可自行安排。
农业发展
武水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发展劳务经济,全镇有万余农民劳动力弃农经商,外出打工或就近务工,不少农民把家里的责任田承租给他人,吃上了“商品粮”,加之前段时间粮食市场价格疲软,影响了村民种粮的积极性。2004年春,中央一号文件下来了,号召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粮食市场也随之价格上扬,谷子成了“金饽饽”。农民朋友看到了种粮致富的广阔前景,催生了耕田种粮的积极性。据镇农业组统计,全镇有800余户,3000余亩原来承包给他人耕作的稻田又回了“娘家”。面对农民朋友种粮的积极性,镇政府因势利导,引导农民把收回的责任田按照新型农业的要求,搞好种植计划,确保增产增收。力鸭村李细兴原在广东打工,家中四亩责任田承包给他人,租谷低,不划算。入春后,老李早早把责任田收回,备足了种子,做好了犁耙功夫。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原来64亩包出去的稻田,村民都收回来自己耕作。2004年,武水镇种粮户已购回优质杂交稻种2万余公斤,备足土杂肥、化肥、农用薄膜150余万吨,当年的“老把式”农夫,科学种田技术又展现在田间地头。
特色经济
武水镇香芋因个大美观、粉多细腻、香味浓郁、外观锤形、内构乳白紫点斑纹,含淀粉率高而闻名;同时它还因集多种维生素于一体,富含活性钙和多种微量元素,常食用可祛脂降压、养颜美容,而在1999年的湖南省首届农博会上荣获“银奖”,2000年在郴州农展会上荣获“金奖”,2001年在郴州市旅游生态节上荣获“畅销产品奖”。同时武水镇香芋还以高出传统农业4倍以上的收入吸引了临武农民调整种植结构,2006年武水镇种植香芋2.14万亩,比2005年增长15%。武水镇芋商已达800余人,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特别是在华南市场有一定名气,产品还远销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市场。
武水镇香芋在临武县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早在几百年前,武水镇就有在河边及塘边种植香芋的习惯,八十年代末,双溪乡贝溪村开始在稻田进行少量种植,九十年代初形成上百亩生产基地。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把双溪乡贝溪村作为推动全县种植香芋的示范村,从技术、资金、劳力、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同时,为了迅速发展香芋生产上规模,武水镇以双溪乡贝溪村为典型,带领各邻近乡镇村领导到示范现场参观学习,用事实说话,以效益带路,以点带面,香芋种植逐步辐射到全县各乡镇,经过多年的培植、发展,种植面积逐年递增。武水镇已成为临武县蔬菜产业的一个主导品种,成为武水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条主要途径。
远程教育
湖南武水镇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坚持开展“三个三”学用示范工程活动有效推动远程教育工作扎实开展。
“三个三”学用示范工程活动即:每年确定三个远程教育学用示范乡(镇),每个乡(镇)确定三个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确定三户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户,并进行挂牌管理。
通过开展“三个三”远教学用示范工程活动。一是提高了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双带”作用更突出。5000多人掌握了2门实用技术,占全镇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总数的90%以上,推广实用技术300多项。二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执政基础更巩固。全镇基层党组织共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1200多条,帮助销售各类农副产品5600多万公斤。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致富奔康的步伐更快。全镇涌现了双溪乡贝溪村优质香芋种植示范基地、武水镇刘家村临武鸭养殖示范基地、南强乡优质脐橙栽培示范基地等示范效果好的县级学用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了“支部+协会+基地”(如贝溪村),“牧畜+沼气+果木”(如楚江乡),“远教+基地+企业”(汾市乡白石村)等生产发展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了生产农业产业,如临武鸭、大冲辣椒、临武香芋、红心桃、乌梅等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在全县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县“种、养、加”专业村已达到50多个,新增各类“种、养、加”专业户300多户。
发展策略
武水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一班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推动“三化”进程。镇域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逐年上升。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临武鸭殖场、临武香芋、优质烤烟、优质水果(水晶香、板栗)等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入稳步增长;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项目,以汽车修配一条街为中心的临武县工业园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黄金码头;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稳定了南方车架厂、天骊车身厂、华隆汽贸、广西玉柴动力服务部等一批民营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了有君婚纱厂、新盛兴毛织厂、邝家雅利通针织厂、慕冲竹席厂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外资企业,特别是有君婚纱厂的扩建工程现已全面启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日渐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再上台阶,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先后被确定和评为“湖南省科技推广示范镇”、“湖南省安全文明村镇”、“郴州市小康镇”。武水镇党委2004年被郴州市委授予“最充分就业乡镇”称号。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工作成果
2007年,武水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一班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三化”进程,镇域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亿元。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临武鸭、临武香芋、时鲜蔬菜、优质烤烟、优质水果(水晶梨板栗)等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大力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汽车修配一条街为中心的临武县工业园已初具规模,成为外商投资置业的最佳场所之一;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镇规划日趋完善,形成了教育文化、卫生、商贸住宅、汽车修配、旅游休闲、餐饮服务等版块。稳定了南方车架厂、天骊车身厂、华隆汽贸、广西玉柴动力服务部等一批民营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了有君婚纱厂、新盛兴毛织厂、邝家雅利通针织厂、慕冲竹席厂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全面完成有君婚纱厂的扩建工程,东塔新区开发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日渐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保类进位,被评为一类乡镇;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先后被确定和评为“湖南省科技推广示范镇”、“湖南省安全文明镇”、“郴州市小康镇”、“郴州市平安乡镇”、郴州市“最充分就业乡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县年度综合考核中连续五年名列前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1: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城镇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