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内环线
解放大道长江大桥二桥中南路构成的交通线
武汉原内环线共28公里。2008年,武汉政府重新界定内环线走向,武汉内环线由28公里增加到30公里,扩大到汉阳地区,同时,武昌线路有较大的改变。2010年12月20日,武汉市政府决定恢复武汉内环线为老内环线范围。至此,武汉市内环线在寸土未动的情况下,已来回修改规划两次。
发展历史
内环线和中环线布局
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的38年里,武汉的过江交通格局一直是一条“航大线”(即航空路到大东门),城市环线无从谈起。1988年武汉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有了内环线和中环线的布局。
城市环线雏形形成
1995年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方案讨论时,专家建议加入二环线概念,这样形成内环、二环、中环等三个城市内主要环线,每个环线之间的平局距离是3公里,这就是武汉城市环线的雏形。
内环线形成
1988年建设长江二桥获国家批复,1991年动工。1995年5月底建成长江二桥,长江二桥通车后,武汉第一条城市环线——长28公里的内环线形成了。
二环规划方案首次披露
2007年,武汉市二环规划详细方案首次披露,根据规划方案,二环线是武汉中心城区的快速路。规划红线宽50—110米,由发展大道段、汉西段、十升段、四新段、青菱段、珞狮路段、东湖段、水东段、二七路过长江通道和杨泗港过长江通道组成,全长52公里。2014年时二环线的过江通道杨泗港长江大桥破土动工,由此二环线的全线通车时间往后推迟。
五环线全线通车
又称武汉外环线,全长188公里,国家“十五”交通重点项目,1998年开始建设,2007年12月,武汉五环线全线通车,总投资90亿元,通车后为全国最长城市环线。
三环线全线贯通
1990年代末,武汉市三环线开始分段建设。2010年12月,三环线东段最后9.6公里通车。期盼2020年时,全长约91公里的三环线终于全线贯通。全长91公里,是武汉市内的一条环线快速路,设计全长91公里。其布置在武汉主城区的外围,旨在联系主城各大组团,客、货运枢纽,同时也承担起了主城内部货运主通道、进出主城交通功能。
武汉四环线开工建设
2011年11月20日武汉四环线正式开工建设,四环线位于绕城高速公路与三环线之间,全长146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连通武汉九城区、串起六大新城组群,计划2015年建成通车。这条大道将成为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重要快速通道。
内环线将外扩两公里
2014年鹦鹉洲大桥预计2014年年底通车,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规划,建设鹦鹉洲过江通道,形成新的城市内环线,可增强内环线对汉阳中心区以及武汉新区辐射能力。新的“一环线”首先带来的是武汉内环线内面积的扩大,环线将由28公里增加到30公里。
老一环线
2008年武汉修订内环线走向,所以以下为武汉新老一环线。
武汉老一环线共28公里,具体走向为:
汉口:黄浦大街——解放大道——武胜路——江汉桥——汉阳:鹦鹉大道——大桥路——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彭刘杨路——阅马场——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街——长江二桥——汉口:黄浦大街。
现有立交:长江二桥黄浦大街与解放大道3层立交,三阳路(解放大道)立交,香港路(解放大道)立交一期(总规划为3层立交),循礼门(解放大道)隧道,航空路(解放大道与武胜路)3层立交,琴台立交,首义广场(阅马场)隧道
,大东门(武珞路与中山路)3层立交,傅家坡(武珞路与中南路)3层立交(未建),洪山广场(中南路与中北路)隧道,中北路(沙湖大桥)地下通道,岳家嘴(中北路与徐东大街)3层大型互通式立交,徐东大街立交,友谊大道与徐东大街隧道一期(总规划为3层立交)。
新内环线
具体走向为:汉口:解放大道——硚口路——月湖桥——汉阳:江城大道——墨水湖北路——马鹦路——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昌:津水路——中山路——友谊大道——徐东大街——长江二桥——解放大道。
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骨架路网是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调整需报国务院批复,市国土规划局正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评估、研究工作,关于内环线走向调整与否,将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土地利用、交通需求、路网结构、工程条件、历史沿革等方面因素,按“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程序,经综合研究比选论证后予以确定。因此,内环线尚未调整。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4 09:25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