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科技路武汉大学内,该博物馆总体建筑面积8410.3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28米,隶属于武汉大学,是一所地方艺术类专题博物馆。
历史沿革
2011年6月,
武汉大学83届校友
陈东升与武大签署协议,以个人名义捐款1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2012年10月,万林艺术博物馆奠基仪式在武汉大学举行。
2013年11月,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举行封顶。
2014年5月9日,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展同期开幕。
2021年11月29日,武汉大学128周年校庆日,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珞珞如石”正式开幕。
建筑布局
综述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总体建筑面积8410.3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28米。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负一层设置两个固定展厅和一个流动展厅,固定展厅展示武汉大学120多年办学历史积累下的文物、艺术品和动物标本,以及武汉大学以两次“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为代表的考古与博物馆学学科成果;流动展厅展示武大教职工、校友、社会捐赠的藏品和公益性的临时展览。
展厅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有动物标本展、武汉大学考古成果展、文物精品展、珞珞如石展。
“珞珞如石”展分演化与繁荣、生命与环境、考古与文明、文物与艺术四个部分。共展出近1300件鸟类动物标本、140多件哺乳动物标本以及400余件(套)文物,全面展现了中国鸟类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特征,涵盖了地球自然环境的五大生态系统,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脉络。
2016年3月20日,“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举行。
2018年3月,流年似水——旧上海广告月份牌特展。
2019年3月,《画笔@重构城市》CIB全国插画双年展历届获奖作品暨国际评委海报设计作品邀请展。同年4月5日—2019年6月5日,2019中国当代学院水彩名家邀请展。
建筑特色
综述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成就了一个“国内第一”的建筑难度,建筑总长度为78米,前端悬挑跨度达48米,整个建筑的大半楼体都处于悬空状态。建筑的外立面用铝合金一块一块人工浇筑、敲打而成,通过光线的漫反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其凹凸的手工感,像一块从天外飞来的巨大陨石,因此有人把这座建筑称为“飞来石”。
藏·隐·融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和自然环境的冲突,借助地段现状台地、林地的特点,将博物馆大部分功能“藏”在自然地形之下,大大减小了地面上的体量。即使是地面上的体量也采用部分悬挑,留出更多的地面空间为学生活动之用。悬挑提供了阴影,也是天然的雨棚,使夏季户外活动成为可能。整个设计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主要树林,不仅能提供阴凉,建筑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时“隐”时现,人们永远看到的是它的局部而不是整体。
隐的概念还反映在材料的使用上。漫反射的表面材料可以捕捉它周边的自然环境,树林及天空,使建筑自然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内外无边界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是外部空间向内延伸的一部分,沿着平缓的Z字形坡道缓步而上,途经室外剧场,入口前的小广场,门厅,一层展厅,二层展厅,最终到达屋顶,远望珞珈山,图书馆。室内外连续及相似的空间经验,让人们强烈的感知到建筑没有内外边界,展览没有空间边界,活动没有时间边界。
馆藏文物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存放了武汉大学建校128年来,积累下种类多样、各具特色的藏品,有“标本唐”存世的数以万计的动物标本、有考古专业师生抢救发掘出的珍贵文物、还有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科考队员从极地带回的标本,有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名流捐赠的稀有珍品。
文化活动
2011至2016年,陈东升累计捐赠1.47亿元资金及艺术品支持建设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2022年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之际都举办相应的免费参观、义务讲解、社会宣传等活动,《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开展,敦煌百余件文物来汉展览,含四个全景复原洞窟。
所获荣誉
2024年8月,入选第五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参观信息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科技路(武汉大学内)。
9:0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免费参观。凭身份证或武汉大学校园卡免费入馆参观。
公共交通
武汉市内公交340路、413路、552路、572路、587路、591路(八一路珞珈山公交站)。
武汉市内公交586路、724路(珞珈山路劝业场公交站)。
地铁交通
武汉市内地铁地铁8号线(小洪山地铁站),地铁2号线(街道口地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