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学院(Wuhan Donghu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江夏区文化大道301号,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为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发起单位之一。
历史沿革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武汉东湖学院前身为武汉大学走读部,由
武汉大学举办,组建于1980年6月;1992年12月更名为武汉大学专科部;1998年9月,在武汉大学专科部基础上组建武汉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武汉大学东湖分校”。2003年7月,学校引入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弘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大学联合办学。2004年8月, 学校整体迁入汤逊湖畔的新校园。2009年5月,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部收购武汉弘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拥有的股权。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由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
武汉东湖学院时期
2011年4月,经教育部和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武汉东湖学院”。2014年9月,学校获批为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11所试点院校之一。同年,与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3月,学校获评湖北首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2年,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了《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东湖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同年,学校与武汉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授牌仪式。2023年9月28日,武汉东湖学院雷锋文史馆在该校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开馆。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设有11个教学院(部)、本科招生专业45个、专科招生专业3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7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35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4.5%,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6.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50人,获省级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22人。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7门省级一流课程,1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1个省级改革试点学院,1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及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6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4038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及以上奖项38项。学生申请专利并获受理25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12篇,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涌现出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长江学子”等优秀学子代表。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同类高校前列。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校际联合办学、交换生项目等多种形式,与美国、法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3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与众多海外高校实行学生游学、互派免费交换生、专升本、本升硕直通车等项目,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线上课程,推进“在地国际化”工程,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考研、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
学校成立9个有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大唐移动、东软集团、文思海辉、湖北三环、中铁轨道、用友新道、嘉禾装饰、仁人德赛、农业银行、嘉鱼县人民政府等企业、媒体、银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联合办专业,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研制培养方案、共同完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践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定向培养企业、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2024年8月,协办由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武术学校套路比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9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入选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服务体系资源分站。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90余部,收录高水平论文800余篇,专有授权专利1000余项,荣获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英国物理学会中国高被引文章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多项荣誉。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8月31日,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00万余册(含原版外文图书)、纸质期刊672种、报纸40种,电子书刊248万余册;另购有中国知网、万方、读秀、超星发现、EPS、EBSCO等多种中外文数字资源。武汉东湖学院校图书馆设阅览座位3350余个,分别配置了电子阅览室以及可容纳500余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
《武汉东湖学院报》(原《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报》)。创刊于2002年,是本校创建最早的校园媒体,是中国校媒联盟理事单位之一。《武汉东湖学院报》是该校出版周期最短、发行量最大的平面媒体,已发行162期,每期发行量5000份。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标志整体形态如一支荷花,层层绽放,花瓣如同书页,花开象征着知识的传播,点出了大学传授知识的教育根本,形态同时又是一支红烛,放射出光芒,象征了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荷花是东湖的标志性景观,自古荷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文化气节,清新脱俗的品质,寓意着学校的优良传统。
水纹暗示出东湖的特质,水有着丰厚的品质,上善若水是自古以来,树人和修身的标准,是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六条水纹也象征着“六艺”,寓意着学校培养人才的教学观念。层层波动,有如一对翅膀,寓意着学子,展翅高飞开创美好的明天。
水纹和荷花在标志的构图中形成了自然而呼应的画面,图形手法设计现代,同时传承传统文化内涵。荷花两层花瓣形成“W”点出了武汉的地理位置。
精神文化
厚德、笃学、求是、创新
“厚德”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学会劳动、勤俭、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笃学”就是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身处瞬息万变的时代,要以勤奋笃学作为远航的动力、成功的源泉,在学校优良校风的熏陶下,下得苦功夫,练就真本领;“求是”就是要不盲从不任性,用实践去检验真理。在学习的过程,要勤于思考,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还要敢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创新”就是要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年轻人最具活力、最具开拓精神、最具创造性,理所应当走在时代创新创造的前列,要坚持以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武汉校区和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南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594.68亩,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校园建筑古朴典雅,环境幽静雅致,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获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被誉为全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武汉校区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49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区、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宿舍区、生态绿化区,拥有公寓式学生宿舍、一次可容纳2万人上课的教学楼群、可容纳4000人阅读藏书量达125万册的图书馆、可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面积4.3万平方米的田径场运动场、占地5.1万平方米的设施齐全的科技大楼和多学科实验楼。
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南校区)距武汉校区60公里,位于武深高速公路嘉鱼东出口处,紧邻“神州第一组”官桥八组4A级风景区,占地面积4098.68亩,建成面积50万平方米。采用与城市“共生”的设计理念,以“楚韵叠院、流觞智谷”为主题,气势恢弘,功能完善,涵盖行政交流区、教学实训区、公共活动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学术创新区等六大区域。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教学区集中在学府大道的左右两侧。左侧是实验楼、右侧是教学楼群。实验楼建于2004年,总面积1.8万平米,主要包含四个人文社科学院和大学物理实验实训中心,是集科研、实验实训教育与实验教学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实验大楼。实验楼对面是三栋教学楼,总面积6.5万余平方米一次可容纳2万人同时上课。科技大楼是四合院式的庭院型建筑,主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根据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模式来建设。
校体育馆由于其独特的外形,被师生们亲切的称为“东湖鸟巢”。馆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学校体育运动队和大学生艺术团就在这里训练,先后荣获了“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特等奖”“全省大学生运动会高校篮球联赛亚军”“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等众多优异成绩。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