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Wuhan Textile University),简称纺大(WTU),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武汉纺织大学的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武汉纺织工学院, 武汉纺织工学院的历史可溯源于1958年成立的武汉纺织工学院、湖北轻工业学校。武汉纺织工学院在武昌创建后,隶属武汉市领导,但在办学四年后停办。
湖北轻工业学校1958年创建于武昌,学校隶属湖北轻工业局领导,1962年,也因故中途停办,1970年,学校恢复招生。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武汉纺织工学院在湖北轻工业学院的纺织专业的基础上重建,学校实行中国纺织工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纺织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1981年,学校迁入南湖校址。1998年,通过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学校隶属关系变更为中央和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次年,学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
2002年,学校开始扩大办学规模,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并入,并开始建设阳光校区,于两年后正式投入使用。2003年,学校获
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学校代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人、财、物纳入学校统一管理。
更名发展
2010年,学校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次年,招收首届留学研究生。2016年,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正式成立。2017年,学校正式确定学校大学精神表述语为“自强不息 经天纬地”。
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9年,学校入选教育部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21年,徐卫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成为湖北省第一个拥有自主培养院士的省属高校。
2022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8月,学校首个产业学院——“数字技术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2023年1月,学校获批首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月21日,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技馆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设有20个学院(部),3个研究院,开设7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8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1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学科群被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聘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级人才30余人次,省级各类人才270余人次,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财政学专业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团队等省级教学团队。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1个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7个省级教学实验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截至2024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近年来,获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31项。
截至2024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学生荣获“挑战杯”国家级奖项16项,其中,主体赛特等奖2项,获得全国“优胜杯”;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省级社会实践荣誉31项;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项、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1项,获批省“本禹志愿服务队”6个;获评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2人、“中国电信奖学金”4人。2020年至2023年间,学校学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赛事中曾获国家级奖项300余项,省级奖项800余项,其中包含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特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大赛全国总冠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水平。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单位、“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英国纺织学会”“美国纤维学会”理事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高校联盟地方合作高校。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于2006年开始承办商务部对外援助项目,成功举办了100余期援外项目,培训了9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2000余名政府官员及技术人员。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武汉纺织大学拥有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科技部、教育部高端纺织装备先进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拥有纺织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先进纺纱技术工程实验室、湖北省智能纺织材料创新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纺织行业纱线及其功能化重点实验室等27个省、市、行业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6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入选全国美展艺术作品5项。学校注重成果转化,连续多年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技术服务合同登记额居湖北省高校前列。曾参与嫦娥五号织物版月面国旗,嫦娥六号石头版月面国旗,火星着陆巡视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6日,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设阳光校区图书馆、南湖校区图书馆两个馆区,馆舍总面积44335.6平方米。其中阳光校区图书馆建成于2006年,面积33683平方米;南湖校区图书馆建成于2001年,面积10652平方米。图书馆已形成以纺织、服装、艺术为特色,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工科为主体,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藏书体系。全馆藏有纸质文献200余万多册,拥有中外文各类数据库200余个,其中拥有各类特色文献近10万册和一个特藏艺术阅览室,建有纺织服装专题图书数据库、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等7个自建特色数据库。图书馆采用全开放式管理模式,书刊全开架服务,书库藏、借、阅、参、研、休闲合一。阅览座位达5500个,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电脑以及讨论间,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
《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创刊于1988年,为双月刊,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该刊强调纺织特色,开设了纺织理论与应用研究、服装工程研究、纺织机械研究、纺织经济研究等自然科学类文章栏目。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强调服装艺术特色,开设有服装理论研究、服饰文化研究、艺术与设计研究等栏目。
《纺织工程学报》创刊于2012年,曾名为《服饰导刊》,2023年更名为《纺织工程学报》,是由武汉纺织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长江文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是服饰学术界的重要刊物。《服饰导刊》更名后的《纺织工程学报》由武汉纺织大学和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重点关注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智能纺织与功能器件等领域热点、难点问题。
《
对外经贸实务》由武汉纺织大学主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协办,是一本中文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服务各级各类涉外经贸企业、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等机构部门的学术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期刊,常设名家专稿、名企风采、国际观察、大趋势、经贸论坛等栏目。该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曾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财经类、国际贸易类核心期刊。自1999年起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博看网、思博网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武汉纺织大学校徽以汉字偏旁部首“纟”结合六边形同构而成。“纟”为涉及纺织主题的众多相关文字之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标志的主体,其涵盖面广,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偏旁造型以书法隶书体变形并结合现代字体笔划而来。传统与现代融合。六边形如转动中的纺锤造型,凸显纺织主题;同时又与铅笔造型不谋而合。校徽的立体感,象征学校发展的多元化、国际化及学科的多样化。蓝色深邃理性,象征博大与包容,睿智与严谨。
武汉纺织大学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含有校标、中英文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精神文化
“崇真尚美”为武汉纺织大学校训。“崇”,是推崇、追求、践行之意。“真”有两层含义,一指事物的本性、本源和自然界的根本法则,即客观真理;二指人性的真诚、诚实。“崇真”即要求全校师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崇尚真诚。“尚”,即尊崇、注重、追求之意。“美”蕴涵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含义。“尚美”是“美在纺大”的文化追求,即全体师生对心灵、语言、行为、环境之美的崇尚与追求。
武汉纺织大学精神为“自强不息、经天纬地”,其含义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自强精神;追求特色、坚守行业的执着精神;面向需求、着眼应用的求实精神;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拓新精神。
《武汉纺织大学校歌》由杨洪林、王生宁作词,刘思远作曲。杨洪林在创作歌词时,秉持着符合学校特色,具有独特性的理念。歌词体现了学校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经天纬地”,寓意着学校起起伏伏,不断发展的办学历史。其中,“经纬”意指服装与成就大事、服务社会的经世之才,“经天纬地”包含了学校学科专业、师生校友的格局和育人目标,即为培养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经世之才。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11月24日,武汉纺织大学具有书画协会、绿色环保协会、骑行社等62个社团、涵盖文化艺术类、志愿公益类、运动竞技类、学术科技类等几个大类。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4月,具有阳光、南湖、东湖三个校区,校区内共有20个学院(部),3个研究院,教职员工2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截至2022年12月,武汉纺织大学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区内建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先进纺纱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省、市、行业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设有阳光校区图书馆、南湖校区图书馆两个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200余万多册。
阳光校区
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该校区为学校主要办学地。校区内设有崇真楼、崇礼楼、行政楼、图书馆、纺织科技馆等办学场所。
南湖校区
武汉纺织大学南湖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该校区为学校主要办学地。校区内设有传媒学院、服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和高职继教学院。设有尚知楼、尚行楼、主楼、图书馆、田径场等办学场所。
东湖校区
武汉纺织大学东湖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武汉纺织大学校内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历史与时尚共交融,旗地处光谷腹地,南湖校区坐落于武昌南湖之滨,阳光校区坐落于美丽的汤逊湖畔,地处江夏区政治、文化、创业中心,时尚繁荣。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武汉纺织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中心依水而建,新生开学典礼、迎新晚会、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在此举办,同时其也是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场所,展现大学生青春运动魅力。
武汉纺织大学九号教学楼又名崇志楼,位于阳光校区,其蔚然屹立,红砖白墙交相辉映,设计简约大方,尽显现代之美。其庄严肃穆,为学校主要的教学办公场所。
锦湖位于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湖泊四周设有草坪,种有马尼拉草,以及梅花、栀子花等花灌木,湖中生长着唐菖蒲、美人蕉、水生鸢尾等水生植物。湖泊中养有4只黑天鹅。湖中湖水清澈,阳光洒满湖面,其湖泊水域具有观赏性。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