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盘鼓是
豫北地区的传统鼓乐舞蹈。以
打击乐器为主,主要是大鼓大镲,有二十四面鼓、十面镲。击鼓者保持一定队形,变化有序,或击打鼓面,或击打鼓沿,有轻有重,抑扬顿挫。击镲者排列在鼓队两边,根据鼓乐变化击镲,威猛庄重,声如霹雳。武陟盘鼓是豫北盘鼓的缩影,对于研究黄河文化等具有重大意义。
自古以来,武陟就是逐鹿中原的兵马走廊,也是黄河、沁河的洪水走廊,每逢改朝换代各路人马鼓嘈而行夺洛阳、取汴梁。三国时,魏晋将这里据后勤和官贵的休闲之地,鼓乐之盛非他方可比。黄河、沁河三年两决口为患华北,朝廷每年征用大批民工修堤筑坝,堵口治河,督战的“催阵鼓”和祭祀河神的礼乐不绝于耳。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现今武陟盘鼓仅仅存在于黄河沿岸的少数几个村子,只是当地农民生产之余的一个娱乐活动,武陟县其他地方的民众对盘鼓了解甚少,对盘鼓的现状以及发展更是漠不关心。
自武陟盘鼓入选河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为保护和弘扬武陟盘鼓文化,武陟县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在县文化馆举办了盘鼓培训班,参加人员达100人。县文化局还召开以“保护武陟盘鼓艺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主题的研讨会,制定了十年保护计划。2007年三月二十日(农历二月二,中国传统节日。农村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武陟县在嘉应观前举办了盘鼓大赛,以期用比赛促发展。
武陟县紧邻黄河北岸,自古在治理黄河的历史中,当地一直有堵口筑坝时以鼓催阵的习俗。加之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民间鼓乐之风极盛,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盘鼓文化。武陟盘鼓以大鼓大镲为主奏,表演时胸前挂鼓,手持鼓槌,持镲者分列鼓队两边,指挥者手持龙旗,其节奏变化丰富,表演行走自如,加之在表演中又融合了舞蹈、武术的动作,场面壮观、振奋人心,有着浓郁的黄河文化特色,在河南省影响较大,对其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