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萌芽力与成枝力较强,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果实较大,果形圆,顶部突起且近核处内空,肉质脆嫩化渣,离核。单果重52.2 g,可溶性固形物10.2%,可滴定酸0.8g/100ml,固酸比12.7:1,可食率85.8%。经多年多点观察,在海拔400米左右地区6月下旬成熟,海拔600米左右地区7月上旬成熟。无枯花枯蕾现象,其成熟期、丰产性、抗逆性等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稳定,表现一致。
2008年6月在
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印合村对该品种进行田间现场测评,抽选了多株2005年第一代高接换种植株。植株生长健壮,树冠高大,丰产性好,平均株产42.6公斤。
果园等高栽植,株行距4m*4m,按株行距与亩栽株数,并考虑单株投影面积,折合亩产1789.2公斤。
5、幼树管理:栽后及时定干,培养三主枝自然开心形,生长季节多次摘心,人畜粪配合速效肥,栽后第一年4至7月每月一次,主枝开张角度45度,每主枝配备2~3个侧枝,冬季修剪时轻剪缓放;
6、投产树管理:投产树按照李无公害规范化技术进行管理,重施基肥和壮果肥,视树势和着果量巧施硬核肥,秋肥宜在10月上旬施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硫酸钾型果树专用复合肥,施肥量占全年的80%。重视对流胶病、
梨小食心虫、
山楂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选用生产符合无公害产品要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
生物农药。加强冬季清园力度,减少越冬病虫基数。整形修剪坚持夏季修剪和冬剪并重,抑上扶下、抑强扶弱、抑外扶内的原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