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力佩(1907—2003),原名立培,江苏金坛人,著名教育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政协常委、人大代表,静安区副区长、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副秘书长兼教改研究会副会长,民进上海市副主委以及中国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教育学会副委员长,上海教育工会副主席,上海人才协会理事,上海伦理学会顾问,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审等职。著有《段力佩教育论文集》,主编《育才教改经验汇编》。
人物生平
段力佩,1907年生于江苏金坛。其父段忻吾,献家兴学,在金坛颇有声望。1929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回家乡书院小学执教。
1935年赴沪,先后在上海东明小学、华光中学执教。
1940年经挚友
赵朴初介绍主持净业孤儿教养院。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在麦伦、储能中学任职。
1946年通过民主选举任储能中学校长,从此储能中学成为上海中学界的“红色堡垒”。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段力佩与
吕型伟一起接管缉渠中学(今市东中学),段力佩任校长。8个月后,段力佩到育才中学当校长,一待就是48年。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育才中学两次进行教改,“育才经验”在上海和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1984年,段力佩成为10位由上海市政府命名的中小学名誉校长之一。
1996年,段力佩90岁生日时,江泽民、吴邦国、徐匡迪、柳斌及赵朴初等同志都题词祝贺。
2003年3月8日,段力佩因病逝世,享年97岁。
主要事迹
教育改革
段力佩始终针对教育的弊端,不断探索、实践、改革,成为一位高瞻远瞩的弄潮儿。段力佩的改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抓凯洛夫教学五环节。1950年,段力佩刚到育才,学校教师有的从洋学校毕业,有的读私塾出身,有的从解放区过来,一个师傅一套拳路。怎么抓教育质量?段力佩清楚“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他抓凯洛夫“五步教学环节”,即组织教学、提问、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样抓了几年,育才中学的教育质量稳步上升。1954年,上海市教育局把育才中学作为全市教改的试点。在总结经验时,时任市教育局普教处处长胡昌治说:“育才教育质量高,教师积极性高,校长领导有方。”
第二阶段:提出“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十六字方针。到了1963年,段力佩发现凯洛夫教学太机械了,存在三个弊端——“满堂灌”“两剥夺”“三脱节”,即教师习惯于一讲到底,独占课堂教学时间;剥夺了学生思考与练习的机会;造成教学上的讲与练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课内与课外脱节。1964年,段力佩提出“十六字方针”,其主旨是反对课堂教学中的烦琐讲解,做到面向实际,让学生学得活泼,学得生动。段力佩的“十六字方针”很快引起各界的热切关注。1964年4月,市委副书记杨西光视察育才中学。时任市教育局局长孙兰带着一个教改工作组蹲点育才中学半个月。上海各家报社大张旗鼓地宣传“育才经验”,在上海和全国刮起一股“旋风”。我当时在杨浦中学读高中,学校的走廊、各个教室的墙上,都张贴了学习“育才经验”的宣传标语,教师上课时也努力按照“十六字方针”去做。“育才经验”真的是深入人心。从1964年到1966年这一时期翻上海教育质量,也许是历史上比较高的一个时期,倘若按照今天的说法,它是真正按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做的。
第三阶段:“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跟我说:“段老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
第四阶段:提倡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段力佩又提出了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改革,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依靠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课堂教学
段力佩的课,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激情,能抓住学生的心,受到学生欢迎。
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生境界有三项指标:生活情趣,文化品位,精神视野。段力佩把三者融合为一,全身心地投入到育才中瓤课堂教学第一线。
他把全部精力用于学校管理。段力佩不仅住在学校,他还索性把办公桌也搬到教研组。哪位教师过生日了,他会送上生日蛋糕,哪位教师病了,他会去看望。他也喜欢给学生作报告,伴着手势、充满激情的报告给一批又一批育才学子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有一个时期,来育才听课的人太多了。段力佩拍板:学校课堂全部开放,所有来校听课的人都可听“推门课”。
他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粉碎“四人帮”后,段力佩重回育才担任校长。绝大多数教师都由衷地真诚欢迎,也有个别教师有些不安,他们在“文革”中参加“打段”,心中既内疚,又怕往后的日子不好过。有位女教师,教学方法灵活生动,教学效果也相当好,段力佩很想总结推广她的教学方法。但这位女教师也参加过“打段”,心中总是畏首畏尾。为了消除她的思想疙瘩,段力佩主动邀请她到家里,与她坦诚地交换想法。后来,这位女教师成为育才教改的中坚。
他是三尺讲坛的强者。1963年,段力佩亲自抓初一(3)班的教学方法改革。他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商量,在边读边练基础上持续进行教学方法试验。谁先上课呢?段力佩提出:“我先试试。”段力佩选了一堂数学课。他先用10分钟言简意赅、条理分明地讲述新课内容;然后出了道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演算,做完后全班讨论,对不理解的地方启发引导;下课前20分钟,段力佩拿出事先拟好的10道题让学生做,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段力佩的课,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激情,能抓住学生的心,受到学生欢迎。
他特别重视体育与卫生的结合。段力佩把体育与卫生合并为一个教研组,使卫生工作对体育工作起到医务上的辅导和监督作用。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卫生教师就在边上,学生下课后,卫生教师就测量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和运动量,防止过分或不足。卫生教师还有计划地到各个班级给学生讲解营养卫生、体育卫生、防近视、防病和女生青春期卫生等知识。体育与卫生的结合,使育才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好。
他有朴素的教育理论。被誉为“教育改革一面旗帜”的段力佩,对上海教育的贡献,当然是改革实践,但他的每一步改革探索,又都有理论支撑。他的理论集中在《段力佩教育文集》,其特点是明白、易懂、晓理,具可操作性。比如,他说:“我经过长期的实践,概括起来有十句话:教学必须循序渐近;要着眼于‘因’字,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认识要提倡螺旋上升,不断加深;深议熟练,核心是一个‘学’字;课堂不是讲堂,主要应是学生的学堂;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谈得上勤奋好学;要专攻与博览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教书必须育人;要处理好考试与评分的关系,反对以分数刺激学习。”说得朴素又深刻。上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30多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对其内涵争论不休。上海师大燕国材教授用了洋洋万言,对段力佩制定的育才“十条校规”进行条分缕析,阐释了其中蕴涵的素质教育思想。可以说,段力佩教改所实践的就是素质教育。
主要贡献
提出培养学生“自治自理,体卫结合”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共性,发展个性,努力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等教育主张。主张抓整顿、抓教师团结、抓学生民主秩序、积极从事社会主义学校的改革活动。1963年总结出“紧扣教材、边教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的教改主导思想。1978年提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在学校实行教工大会民主管理制度。1980年,在育才中学推进新的教改:改革课时安排,设长短课、增加体育课和音乐课、取消期中考试、减轻教材分量等。在中学教育界引起很大震动。被誉为“教育改革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