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杰
敦煌研究院原院长
段文杰(1917年8月23日—2011年1月21日),男,汉族,四川省绵阳市人。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6年到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1982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1984年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998年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95年,被文化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被甘肃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
人物生平
1917年8月23日,段文杰生于四川绵阳,1945年9月毕业于成都国立艺专国画专业,在甘肃省兰州社会服务处职业介绍组工作。1946年7月调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任考古组代组长,助理研究员。
1947—1950年临摹莫高窟第254窟《尸毗王本生故事》、158窟《各国王子举哀图》巨幅作品等数十幅。195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组组长、敦煌文物研究所代理所长。
1952年率团赴玉门油田举办“敦煌艺术展”,主持参加莫高窟第285窟西魏壁画的整窟临摹工作。
1954年参加莫高窟唐代图案的临摹,并被聘为副研究员。1955年完成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的研究性复原临摹和194窟《帝王图》等壁画的临摹。
1956年主持参加榆林第25窟整窟壁画的临摹工作,撰写《谈临摹敦煌壁画的一点体会》一文,刊登于《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一期。1966年之前所临摹的敦煌壁画还有莫高窟第263窟北魏的《降魔变》、420窟隋代的《西域商队》、407窟的《三兔飞天藻井》和唐代的《飞天》等及与他人合作临摹各时期的敦煌壁画作品共300余幅。
文革期间遭迫害,1969年下放敦煌农村劳动,1972年回所工作,后赴扬州指导鉴真纪念堂“鉴真东渡”壁画的设计、创作工作。
1976年主持编撰大型画册《敦煌彩塑》并撰写《敦煌彩塑艺术》一文,于1978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表《敦煌早期壁画的民族传统和外来影响》一文刊登于《文物》1979年第2期。
1979—1983年当选为第四届甘肃省政协委员,组织敦煌学研究专稿,并为《兰州大学学报》1980年号撰写《形象的历史—谈敦煌壁画的历史价值》一文。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1981年任甘肃省文联理事、省美协副主席,参加由中国文物出版社和日本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五卷本的编撰工作,并撰写了《早期的莫高窟艺术》《唐代前期的莫高窟艺术》《唐代后期的莫高窟艺术》《晚期的莫高窟艺术》等四篇文章。1981年倡导、创办《敦煌研究》并任主编,撰写《敦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代发刊词》《试论敦煌壁画的传神艺术》发表于1983年创刊号,策划、参与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敦煌研究文集》一书的编辑工作,并为此撰写《十六国、北魏时期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画中的衣冠服饰》两篇文章。1982年4月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国美协会员,随“中国文物工作友好访问团”赴日参加“中国敦煌壁画展”的开幕式并做演讲,发表了《论敦煌壁画的风格特点与艺术成就》的文章。
1983—1993年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敦煌吐鲁番学会”第一副会长,率“敦煌壁画展览代表团”赴法,在巴黎自然博物馆举办了“敦煌艺术摹品展览”,还应邀参加了“法中敦煌学学术报告会”,发表《略论莫高窟第249窟壁画内容和艺术》一文。
1984年任《敦煌学大词典》副总编;同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任院长、省工艺美术学会顾问。
1985年任省社科联副主席,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工作者。
1986年任甘肃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主席、省美学研究会顾问。1986年被聘为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
1993年被日本创价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98年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人物成就
主编和组织参于出版的书有《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壁画(上下)·敦煌彩塑》三卷本,《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论文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敦煌壁画》十卷本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金奖,《中国壁画全集·敦煌》之5、6、9卷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金奖;《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论文集》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铜奖,《敦煌石窟艺术》丛书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铜奖;《敦煌壁画故事》少儿连环画获“冰心儿童文学提名奖”、甘肃省优秀图书奖,《敦煌石窟艺术》丛书三十卷获美术出版物特别奖;《敦煌石窟艺术·榆林窟第25窟》《敦煌研究文集》等画册与论文集、大型画册《敦煌》《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一卷本等,组织和主办了数届“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人物事迹
信念 不能让艺术珍品再损毁
1944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将自己临摹的敦煌壁画带到四川举办展览。在国立艺专学习的段文杰站在画前,激动异常。
1945年7月,刚毕业的段文杰来到了魂牵梦萦的敦煌。放下行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洞窟。在洞窟里,段文杰惊喜万千:壁画原作比临品更美,美得令人震惊。但他同时更加心痛:风化脱落、烟熏火燎、手划刀刻……自然与人为的伤害令这些绝世的艺术品逐渐凋零。于是,他暗下决心:“不能让它再支离破碎了,不能让它再损毁失散了。”正是在这惊喜和痛心之间,段文杰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莫高窟。
坚守 创壁画个人临摹史之最
在敦煌期间,段文杰的生活极为艰辛,喝的是宕泉河的碱水,没有大米,少有蔬菜,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交通也极不便利,徒步去四五十里外的县城,当天回不来。莫高窟夏天干热高温,冬天风卷黄沙。段文杰他们最初的好几年都住在由马厩改造成的简易房间里。经常吃不饱肚子,段文杰还要每晚提上棍棒到洞窟周围巡查一番,防止盗贼。
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面积达140多平方米。这一成绩在敦煌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创下了第一。1947年和1948年,段文杰及其同事们对莫高窟洞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编号、测量和内容调查,他们做的洞窟编号被认为是最完整和科学的,仍在沿用。
成就 把敦煌学展示给全世界
从1982年起,段文杰开展了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我国敦煌学研究开拓道路。1994年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有来自16个国家的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会上,中国的敦煌学者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展示了中国敦煌学繁荣兴盛的良好局面。
240万字的《敦煌学大辞典》于1998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由季羡林担任主编、段文杰等任副主编,汇集了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位学者,历时10余年,数易其稿而成,涵盖了敦煌学的所有方面。
在全国敦煌学者共同努力下,“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段文杰让敦煌学回归故里的愿望已经实现。他说:“敦煌学已经回归故里,这是中国敦煌学者共同努力的成绩,但是敦煌学是国际的学问,欢迎各国学者进行研究,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出版图书
所获荣誉
2006年获“中国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2007年8月23日,为表彰段文杰对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事业的终身贡献,甘肃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著名敦煌学家段文杰“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这是对段文杰60年敦煌生涯的绝佳总结。
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樊锦诗颁发了杰出贡献奖。
人物逝世
2011年1月21日17时,段文杰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魂归敦煌
著名敦煌学家段文杰先生离世百天之际,其灵骨与其夫人龙时英女士合葬在了敦煌三危山下、宕泉河边,“守望”他为之奋斗终生、魂牵梦绕的莫高窟
2011年4月30日,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举行段文杰先生灵骨安葬仪式。段文杰之子段兼善等亲属安放了灵骨,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与段家亲属一起为灵骨培土,并敬献花篮。
参考资料
段文杰.敦煌研究院.
段文杰.敦煌研究院.
段文杰(1917-2011).中华读书报.2011-12-28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3 13:0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