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跃平,男,汉族,1960年7月生,四川自贡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
人物经历
1960年7月,殷跃平出生于贵州独山。
1977年8月—1978年4月,为贵州独山麻尾公社余家湾生产队下乡插队知青。
1978年4月—1982年1月,就读于贵州工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1月—1985年1月,就读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地质力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5年1月—1986年4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工程地质室助理研究员。
1986年4月—1989年11月,在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中心工作;期间于1986年9月开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攻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方向博士,并于1990年10月获博士学位。
1989年11月—1991年5月,在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工作。
1991年5月—1994年12月,任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所灾害研究室主任(正科级)。
1994年12月—2000年3月,任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副总工程师(正处级)。
2000年3月—2002年4月,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
2002年4月—2003年5月,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副主任。
2003年5月—2006年12月,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副局级)。
2006年12月—2011年5月,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副局级);
2011年5月—2019年9月,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总工程师(正局级);期间于2012年9月—2013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9年9月,任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殷跃平长期从事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是中国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失稳机理、灾害动力学、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形成了以易滑结构控制为核心的地质工程防灾减灾理论,发展了水力型和地震型两类复杂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技术;开展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灾变机理和风险控制研究,建立早期识别方法技术,支撑了中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基础平台建设;针对峡谷区滑坡高发,水库蓄水加剧地质灾害风险的问题,完成了特大山体滑坡防控、大型复杂堆积体评价、滑坡防治利用一体化技术的创新。殷跃平聚焦国家防灾减灾重大需求,发展了复杂山体灾害动力成灾理论与风险控制技术,为保障西部山区、长江三峡、青藏高原等地质灾害高发区的重大工程和城镇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建立了极端地质力学环境下重大工程选址评价方法,主持开展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国家战略性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研究,为国家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地质安全依据。其研究成果在全国广泛应用,解决了三峡库区和汶川震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论证、工程建设和蓄水运行期间工程地质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截至2023年11月,殷跃平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3篇,出版专著8部。
据2023年11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网站数据,殷跃平获授权发明专利31项。
殷跃平,朱赛楠,黄坚,佟彬,杜博文,赵慧,李鑫,涂博文,一种基于滑坡特征要素和空间结构的滑坡识别方法及系统,2023-05-02授权
殷跃平,朱赛楠,黄坚,佟彬,杜博文,赵慧,李鑫,涂博文,基于滑坡形态复杂度的众包标注任务难度评估方法及系统,2022-11-04授权
截至2023年11月,殷跃平主编国家标准3部和行业标准4部,包括《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等。
据2023年11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网站数据,殷跃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1)、省部级科技奖15项。
人才培养
截至2019年5月,殷跃平共培养了20多名博士、博士后。
殷跃平在2006年被中央组织部、国土部、建设部和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任命为中央宣讲团团长,与1900名宣讲团成员一起,将地质灾害及防范的理论与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全国地质灾害易发的18个省区约300万群众进行防灾知识培训,所主讲的地质灾害及防治DVD教程在全国发行近10万套;并深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山西、河北等地质灾害严重区,对国土资源系统数千名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殷跃平同志是著名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地质灾害调查、防治和监测预警中做出了显著贡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评)
殷跃平为发展地质灾害治理理论和工程技术体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