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左、
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
左、
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心舒末期容积(即心室充盈量)约130~145毫升,心缩末期容积(即心室射血期末留存于心室的余血量)约60~80毫升,故搏出量约65~70毫升。
搏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称为
射血分数,安静时约50~60%,
心肌收缩力越强,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心肌收缩力、
静脉回心血量(
前负荷)、
动脉血压(
后负荷)等。
指心
肌纤维不依赖于前、
后负荷而改变其收缩强度(肌纤维缩短程度和产生张力大小)和速度(缩短速度和张力发展速率)的一种内在特性。在心率恒定情况下,
心肌收缩能力越大,即收缩强度越强,收缩速度越快,则搏出量愈多,反之亦然。心肌收缩能力的大小与其结构特点和机能状态有关,素有锻炼者心肌比较发达,收缩能力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当静脉
回流量增加时,
心室充盈度增大,心肌初长增长,
心肌收缩力就增强,搏出量增多。心肌纤维在收缩前的最初长度(
前负荷)适当拉长,收缩时的力量增强,此规律称为施塔林(Starling)心脏定律。心肌收缩能力受神经和
体液调节,
心交感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使之增强;
迷走神经,
乙酰胆碱使之减弱。
与搏出量保持
动态平衡。单位时间内,静脉回流量越多,
心输出量也越多。此时增加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已不单是心肌初长(
前负荷),是
神经调节首先增加心率,同时增强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增强既可增加心输出量,又加速静脉血液流回心脏,使二者达到新的平衡。
动脉血压起着心室
后负荷的作用,即心室排血时遇到的阻力。动脉血压升高,室内压必须相应提高方能射血。若心肌收缩力不变,则心肌产生张力消耗的能量相对增加,用于心肌纤维缩短的能量相对减少,射血时心肌纤维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下降,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相应减少,随后通过调节,前负荷加大,心肌收缩力加强使之与后负荷相配合,以维持适当的
心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