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兹,化学名称为二苯乙醇酸-3-奎宁环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1H23NO3,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属失能性毒剂。毕兹主要通过呼吸道中毒,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越战中美军曾多次使用毕兹,并把它们称作“仁慈”的武器。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有许多越军官兵中毒失能后又被美军用刺刀残忍地捅死。
基本信息
化学式:C21H23NO3
分子量:337.412
CAS号:6581-06-2
理化性质
密度:1.25g/cm3
熔点:164℃
沸点:439℃
闪点:219.3℃
折射率:1.637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中毒途径和毒性
BZ用爆炸或热分散法施放后呈白色烟雾,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中毒。应用合适的液体配方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BZ吸入中毒的半数失能剂量(ICt50)为110mg·min/m3,30%失能剂量(ICt30)为90mg·min/m3。肌肉注射失能剂量为6μg/kg。对人的半数致死剂量估计为200000mg·min/m3。安全比(ICt50/ICt50)在103数量级以上。
BZ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静脉注射3H-QNB后2.5分钟脑内各部浓度达到峰值。纹状体、海马等部位的浓度4小时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尾状核、豆状核和大脑皮层浓度最高;其次为中脑、脑桥、黑质、丘脑、下丘脑、嗅区较低;小脑和脊髓最低。在周围组织中,除肠纵肌浓度较高外,心、脾和肺等均较中枢低。BZ静脉注射48小时后,从尿便排出约50%。
毒理作用
BZ和阿托品、东莨菪碱的毒理作用极为相似,属解胆碱能类药物。它能阻断乙酰胆碱与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结合,从而改变或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BZ的中枢作用比阿托品强约40倍。因此,中毒特点主要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周围作用的强度与阿托品相似。
根据化合物立体构型对胆碱能受体的推论,认为BZ等抗胆碱能药物含有类似乙酰胆碱的基团和立体结构,其分子能与胆碱能受体表面结合,形成牢固的药物受体复合物,因而能有效地阻止乙酰胆碱和受体的结合。毕兹与胆碱能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因此它对胆碱能的阻断作用也是可逆的。体内胆碱酯酶能迅速分解乙酰胆碱,却不能破坏BZ,故BZ在体内代谢较慢,需时数天。使用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使乙酰胆碱不被胆碱酯酶破坏,聚积起来的乙酰胆碱在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能在受体水平上与BZ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
中毒症状
1、中枢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是受多种神经递质的协调而统一起来的,BZ阻断中枢乙酰胆碱作用,从而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引起思维、感觉和运动障碍。其主要表现有:眩晕、嗜睡、思维活动迟缓、反应迟钝、判断力、注意力、理解力和短期记忆力减退;当BZ作用达高峰时,由于大脑皮层处于深度抑制、皮层下中枢兴奋,出现谵妄综合征。如躁动不安、行为失常、胡言乱语、思维不连贯和幻觉等。运动障碍表现为:初期中毒者感觉无力,随后连很轻的东西也拿不起来;甚至连自己的手脚也不能抬起,言语不清;继之有不自主活动、共济失调、行动不稳,甚至摔倒在地。由于起源皮层深部的锥体细胞也受到BZ的阻断作用,因而出现反射亢进及巴彬斯基征阳性。
2、周围症状:BZ与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后阻断了胆碱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就使肾上腺素能神经冲动的效应相对加强,出现与阿托品相类似的症状和体征: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口干、心跳加快、皮肤干燥潮红、体温升高、便秘及尿潴留等。
毕兹小剂量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口干、心跳加快、瞳孔散大、皮肤潮红而干燥、体温升高等外周症状,并伴有头晕、无力、注意力减退以至昏睡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