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语录》是2006年5月1日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毕淑敏。该书收集了作者在漫长的夜行的旅程中,自己给自己打鼓的“鼓点”。
内容提要
这次中青社推出的《毕淑敏语录》,一如作者所比喻的是她“写作中的血浆”,是她能不断支持自我,也支持别人的“血浆”。这部集子中——力量、精粹,适时而起、恰到好处。
“悟”、“说”、“谢”、“悔”、“思”、“认”、“听”、“议”、“谈”、“想”十部,显示了作者体悟自我、探索自我,探索生活、历练经验,成为自我、关怀他者的历程和可贵的思索精神。
“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可以看作是作者理性思考的逻辑起点和预设。正是有了面对生命必然消亡的这份坦然和理性,从而使作者能从纷繁的生命现象中,提炼出她印证自己生命态度的箴言:“生命本身是一个中性的存在。它是既可以涂写痛苦也可以泼洒快乐的一幅白绢。”
死亡是最高的哲学命题。毕淑敏完成了对这一最高哲学命题的个体思考,并着手构建起她的中性生命观。死亡是不可逃避的,也不是用来逃避的,而是用来构成生命的,是成长的最后阶段。这不是悲观的论调,而是在一种必然性中,相信有限生命中无限存在的可能。因而,面对生命这一幅白绢,毕淑敏为自己也为读者涂写了坦然、善意、理性和有尊严、有价值的生命世界。
从生命、人生到具体的生活和个人幸福,从亲情、爱情到小家大爱,从身体人生到健康心灵,还有饮食男女、自然世界、城市风情、世相人态、古语今言乃至作者创作的经验感想,无处不凝结着作者体悟和思考的精华。作者的思考不可谓不博,也不可谓不深。而这些思考的点滴里都透着作者关怀的精神:“我愿用我的书握住你的手。用力。紧紧。”
正如作者所给自己的严格的审视:“当我独自一人面对镜子的时候,我严格地审视自己的眼睛。它是否还保持着童年人的纯真与善良?它是否还凝聚着少年人的敏锐与蓬勃?它在历尽沧桑以后,是否还向往人世间的真善美?面对今后岁月的风霜雨雪,它是否依旧满怀勇气与希望?”,我们读到的也正是这颗眼睛里所渴望的世界。
这是一颗求索的心灵的独语。如同王蒙所说,毕淑敏“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她有“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面对这个愿意用书用力紧紧握住你的手的人,是读者的幸福。一本书中哪怕只有一句话对你有用,或者一本书只对一个人有用,更或者一本书中只有一句话对一个人有用,那么这本书就是无价的。何况在今天,很多情况下,一本书并不被用来指望有用。所以读《毕淑敏语录》你不要期待必然的什么,也不要放弃偶然的什么。
如此,“与你生命中的一句话相遇”,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个祝福,亦是对与此书相遇的人的祝福。
最后,愿君多采撷。
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生于新疆,长在北京。16岁赴西藏当兵,任卫生员、军医,戎马11载,冰雪荡涤灵魂。1980年重返北京,从事医务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等。数百万字作品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曾数十次获奖。她曾任
内科主治医师,挽救过许多垂危的生命;她是北京注册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无数来访者走过生命的幽谷。
她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她用无穷张力的优美语言和直闯人心的生动笔触,引领读者一同探索充盈的人生奇境。
国家一级作家。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
编辑推荐
我喜欢让人有力量的文学,因为人生充满了孤独无助的瞬间。也许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比较有力量的时候,最好能抽空留下一些文字,在软弱的时候温习,让自己的骨骼补充一些钙质,坚强地挺直起来,在快乐地时候,也都能留下一些文字,包裹着欢笑的片段,自己在悲伤的时候复读一遍,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微微翘起,愉快就重新潜回来发芽!
图书目录
一悟
活着:一悟生命之谜
尊严:一悟我很重要
轮回:一悟预约死亡
关怀:一悟医者之心
二说
契约:二说真情假爱
秦晋:二说七年之痒
甘霖:二说享受幸福
三谢
春晖:三谢博大亲情
知己:三谢平昔之交
港湾:三谢小家大爱
四海
命运:四诲天助自助
理想:四诲鸿鹄志远
善解:四诲健康心灵
励志:四诲播种青春
五思
求索:五思人生真谛
彷徨:五思生之困惑
真相:五思今生今世
不为:五思学会拒绝
六认
红颜:六认女人如水
须眉:六认天下男人
个性:六认人之百态
七听
空灵:七听自然绝响
生机:七听城市回音
心绪:七听情感电波
笔法:七听美文妙语
八议
讽言:八议另类世相
古今:八议古语今言
九谈
窗前:九谈笔下仁心
灯下:九谈乐在读书
讲堂:九谈文学宝殿
十想
躯壳:十想身体人生
节奏:十想成功智慧
零碎:十想寻常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