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烈士陵园位于毕节市城西北的凤凰山,占地面积87亩,面临倒天河,背靠
文笔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达95%,既是毕节市城区的风景名胜,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110个国家级烈士陵园之一。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1958年建成。1985年拨专款新建夏曦墓,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是全省的两个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
陵园内安葬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及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司令员阮俊臣等137位烈士遗骸。建立了红军游击队和贵州游击队主要领导人阮俊臣、赵文海、欧阳崇庭、陶树清、席大明、范建章等同志的墓地,并规划了毕节老红军墓地。
陵园内的“夏曦同志之墓”为肖克将军亲笔书写,夏曦墓左右两边还立有谢光中、夏震雷、缪正元等同志题写的碑刻。从陵园门口经中心道至革命烈士纪念碑两旁,立有由原毕节地下党和红二、六军团领导人邓止戈、秦天真、徐健生、廖汉生等题写的碑刻。烈士陵园与天河公园、小河自然风景区、文笔山森林连为一片,苍松翠柏,绿树成荫,百花争艳,郁郁葱葱。每年清明,成千上万的毕节市民都要到陵园为革命烈士扫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长眠于此的夏曦,是毛泽东同志的校友、战友,是名满三湘并曾亲自聆听过列宁教诲的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他1901年8月生于湖南省益阳县桃江镇,年幼时即在教私塾的父亲指导下学习《
论语》、《左传》、《
诗经》等书籍,14岁便考入益阳县立龙洲高等小学堂,16岁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外求学的夏曦,聪颖过人,勤奋努力,思想活跃,加之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日趋成熟进步,逐渐成为进步青年中的领头人,后来成为党和红军的杰出领导人,最高职务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
1919年在
五四运动的浪潮中,夏曦接受了革命斗争的洗礼,成为斗争中的积极分子,为后来接受
马列主义信念奠定了基础。加入了
毛泽东、
蔡和森、
何叔衡等人组织的新民学会。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迅速传人中国。1920年,湖南
俄罗斯研究会在长沙正式成立,夏曦为该会的重要成员之一。不久
毛泽东等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夏曦是湖南早期的团员和领导人之一。
毛泽东出席党的“一大”回湖南后,建立湖南党支部,夏曦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夏曦与
李维汉等发动群众声讨蒋介石,发表了《肃清反动与团结革命势力》的演说和《蒋介石最近反革命行为的通告》;组织反蒋大会并被推为执行委员。在武汉召开的党的“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继
李维汉之后任
湖南省委书记。南昌起义后,夏曦受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回国后担任中共
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
1931年3月,夏曦被派到洪湖苏区,是湘鄂西临时省委主要领导成员。因“
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
席大明部系为保护家族而组建的武装,家族不愿意席大明跟随
红军长征,为增强红军力量,部队到达毕节、赫章交界的七星关时,夏曦仅仅带着一名警卫员过河去做席大明的动员工作。在徒步涉渡七星关河时,由于气候寒冷,加上日夜紧张工作没有得到休息,身体疲惫不堪的夏曦在齐腰深的河水中不慎失足,被激流卷走,使这位历尽千辛万苦、勇闯波澜壮阔,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光荣地牺牲在无足挂齿的
七星河中,时年仅35岁,成为
红军长征途中所任职务最高的罹难者。夏曦牺牲后,
毛泽东同志十分悲痛,对这位“极能做事”的同志深感惋惜,亲笔给夏曦之父夏墀燮先生写信,说:“东与曼伯(夏曦字曼伯),少时同砚讨,长共驱驰,曼伯未完之事,亦东之责也。”
198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夏曦遗骨从
七星河畔移到毕节烈士陵园。1986年4月,在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委、省革委成立50 周年之际,夏曦墓在毕节烈士陵园落成,肖克老将军等亲临参加庆祝活动,并为夏曦遗骨落墓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和致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