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洞石刻造像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毗卢洞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城东南50千米处的石羊镇塔子山上。毗卢洞石刻造像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石窟造像,题材多样。其倚山取势,因此也称摩崖造像。
历史沿革
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年),毗卢洞石刻造像开凿。
明清时代,毗卢洞石刻造像建筑坍塌衰败。
遗址特点
综述
毗卢洞时刻造像里有柳本尊十炼图、幽居洞、观音堂、千佛窟、和玉皇窟共五个较大的龛窟,毗卢殿一座,莲花台一座,汉墓两处。
柳本尊十炼图窟
柳本尊十炼图窟是五个洞窟中面积最大一处,占地面积约为65平方米。共计石刻造45尊。造像共三层,主佛毗卢遮那佛位于下层中央,跌坐于莲花宝座上,两个威严的力士于左右托着莲花宝座。再往左右延伸,还有两女捧盘呈立像,面向主佛。左边女子举盘捧左耳,右边女子举盘捧右眼。主佛上方有八角攒尖亭浮雕一座,亭中有卷发柳本尊着居士服,结跏跌坐其中。
幽居洞
幽居洞又名“宝岩洞”、“水井殿”呈平顶形石窟,占地面积约为18平方米。窟内三尊主佛像造像以石头单独雕刻而成。龛台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结跏跌坐,身着圆领袈裟,头戴五宝天冠,有一圆形宝镜雕刻在宝冠正中。左侧为柳本尊像,其右眼没有眼珠,左袖为断臂;右侧为释伽牟尼佛,结跏跌坐,身着宽领袈裟,头饰螺髻,双手均已损坏。三尊佛像底座的均刻有两只狮子浮雕。佛像两侧各有一侍女于呈立像,均剪发齐眉,身着宽领居士衫,双手托盘,绣巾置于盘中。左侍女盘中呈柳本尊断手和耳朵,右侍女呈柳本尊舍利塔。
观音堂
观音堂也为平顶形窟,占地面积约为26平方米,窟顶左部略有损坏。整体布局以紫竹观音为中心,似悬浮与崖壁,四周刻有浮雕。崖璧中央为一尊灵动仙气的紫竹观音像,其像是悬浮在空中。观音半结跏跌坐,右足屈膝脚踩荷叶宝座,左手撑于宝座,左足脚踏莲花。头戴扇形宝冠,身着天衣,袒露出胸口,以长璎珞绕身装饰。左足边饰有莲花一朵,身后饰有火焰背光以及圆形头光。其右侧雕有一净瓶和紫竹一丛,两侧共有六个观音像。其四周墙壁刻有浮雕。
千佛窟
千佛窟整个摩崖造像雕凿在门形无窟顶的崖壁上,形成一个结构十分透气的龛窟。其高有7.00米,宽有7.45米,深有8.60米。窟正中央上部为一佛像,其左右两旁分别有一尊菩萨,再向两侧延伸还有两座弟子像分别雕凿在菩萨左右。左右侧崖壁上部雕刻了十八罗汉,以达摩、布袋为首,整个龛窟的下部为共计雕刻有316尊小佛像的岩龛,均系高浮雕造像。
玉皇窟
玉皇窟形为较小的平顶形,占地面积约为5平方米。这龛石窟布局简单,只有一尊玉皇大帝坐像,头戴冕,身着袍,双手略有残缺,但可见捧一物至胸前。服饰上有彩绘。
文物遗存
毗卢洞石刻造像有四川密宗柳本尊十炼图、紫竹观音经变图、华严三圣、“千佛”供养人和玉皇大帝。毗卢洞柳本尊十炼窟中正主为毗卢舍那佛,佛头上方刻一塔,内坐柳本尊居士。坐佛左右壁分上下两层,刻绘柳本尊十炼图。毗卢洞第19号紫竹观音龛也雕刻于北宋年间,造像为佛教观音三十三法身之“水月观音”。主尊像高2.85米,距地面2米,镂空悬雕于平顶式摩崖石龛之中,龛面北而向。毗卢洞中在紫竹观音造像旁的是“佛文普庇”窟,雕刻于五代至宋代。主尊为西方三圣,窟内左、中、右三壁凿有三百余个圆,龛内塑小摩崖造像。
研究价值
毗卢洞石刻造像个个有名有姓,其姓氏、形态,乃至发型等都是当时巴蜀地区僚人的特征,为后人研究当时四川的民族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毗卢洞石刻造像是研究及考证四川密宗历史的宝贵实物史料,也是安岳石刻艺术的代表,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和艺术表现价值。
保护措施
2001年6月25日,毗卢洞石刻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毗卢洞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城东南50千米处的石羊镇塔子山上。
交通路线
郑州市——连霍高速——京昆高速——成巴高速——毗卢洞石刻造像
北京市——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银昆高速——毗卢洞石刻造像
上海市——沪武高速——沪蓉高速——和安高速——毗卢洞石刻造像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23:3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