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旧居
毛主席在革命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点居住的房子
毛主席旧居,是毛主席在革命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点居住的房子,居住时间为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
背景介绍
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常住在这栋民房的中厅和右后间。当时红军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单衣,睡稻草,晚上点一根灯芯的油灯,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1929年2月,这栋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1年由当地政府修复。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旧居里,陈列着他们当年用过的床、草席、桌凳、桐油灯、马灯、地图、砚台和毛笔、箩筐、扁担等用品。当年吃过的红米、南瓜、秋茄子也陈列在堂屋里。 当年中央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及军械处、公卖处、红军被服厂、教导队、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和红四军军部等旧址,依然保存如故,现已按原貌修复一新,并于1983年10月在朱德同志旧居旁修复了彭德怀、陈毅同志的当年住所,两人曾经用过的物品均陈列房内。
毛泽东旧居
遵义毛泽东旧居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时,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居住在遵义新城古式巷19号内。古式巷又名穆家庙,解放后更名为中山北路一巷。毛泽东等曾经居住过的房屋原为黔军旅长(同属川南边防军建制)易少荃(号怀芝)的私人官邸。
此房坐南朝北,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其格局与遵义会议会址大体相仿。楼房邻巷有一牌坊,四周高墙围护。毛泽东的住室于1964年复原对外开放。张闻天与王稼祥的住室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复原对外开放。1983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将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等同志的住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位于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办公厅楼右边的山坡上。院内有三孔坐西向东的石窑,中间一孔是办公室,左边一孔是寝室,另外一孔是工作人员的住室。 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和工作。在杨家岭的窑洞里,他开始思考建立中国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问题。他提出要“废止洋八股”,“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解决当时文艺界存在的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毛泽东就是从这里走向在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会场,并发表了他著名的《讲话》。
青杨岔毛泽东旧居
小河毛泽东旧居
位于靖边县小河乡小河村。1947年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曾于6月8~9日、6月17日~8月1日在这里居住了47天,并在小河村主持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前委扩大会。旧居为3孔石窑洞,右边1孔为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卧室,左边1孔为警卫人员住室。1969年,靖边县革命委员会对旧居进行了维修布置,成立了毛主席旧居革命纪念馆。旧居内现陈列有毛泽东当年使用过的旧木椅1把,油灯1盏和仿制的被褥、用具等。窑洞前左侧有1棵杏树,为当年毛泽东亲手栽种。
天赐湾毛泽东旧居
吉安毛泽东旧居
小井:位于井冈山西北,距茨坪茨坪
武汉毛泽东同志旧居
武汉市武昌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居住的地方。
1926年11月下旬,毛泽东从上海经南昌来到全国革命的中心——武汉。他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土地委员会委员等职。
在武汉,毛泽东以主要精力领导农民运动。他针对当时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用亲自在农村考察所得的事实,在这里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文公开发表后,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他主办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急需的农运干部。他筹备成立并领导了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使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他参加了农民问题讨论会和土地问题讨论会,制定了关于农民革命的方针和政策。
在武汉,毛泽东参加了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与其它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努力,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革命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他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在1927年7月4日中共中央常委扩大会上,他提出保存武力,主张上山。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他批判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统一战线、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上的错误,提出:“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1927年8月,毛泽东离开武汉后到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并率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当时与毛泽东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泽民、毛泽覃、罗哲等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
旧居当年是以农讲所名义租用的普通民房。原建筑1954年拆除,现建筑为1967年按原貌重建。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2月21日晨毛泽东由陕西清涧县西辛关渡河,在山西石楼东辛关登岸,当晚率红军总部50余人路居据传当年李自成曾住过的留村客栈。5月5日回师西渡之后,毛泽东还向他身边的译电员——石楼籍小战士任侠惠询问留村客栈的情况,说明这里给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为值得我们敬仰的是,经多方考证:毛泽东在留村客栈闪烁的油灯之下挥笔写成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为充分开发这一人文资源,县政府以“修旧如旧”为原则,投资24万余元,对留村客栈进行了全面恢复,并对毛泽东居住过的正面中间窑洞及东西两孔窑洞进行了陈设,毛泽东居室中除太师椅、炕桌等实物之外,还有毛泽东创作巨照以及3月1日到达石楼西卫时毛泽东将“原驱蜡象”改为“原驰蜡象”的对比词句;东面窑洞为资料陈列室,分前言,伟人宏光照石楼、主席石楼路居处,石楼城下东征歌,东征参军石楼人等6个部分。说明了红军东征在石楼的基本情况;西面窑洞为影像书展室,有30余幅不同形式的《沁园春·雪》书法作品和20余分钟的“红军东征在石楼”专题片可供观看。
上退干村毛泽东旧居
1936年红军东征时,毛泽东主席在永和上退干村小住。从此后,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普通土窑洞院落就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在这里接受革命教育,这里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著名景点。
枣园革命旧址毛泽东旧居
枣园革命旧址毛泽东旧居,为一排5孔坐北面南的石窑洞。院内还建有1座八角攒尖顶木构小凉亭,亭内有石桌凳。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1943年10月,由于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进行筹备“七大”会议工作,许多问题需要毛泽东亲自处理,而杨家岭与枣园相距比较远,为了避免毛泽东在路上来回奔波,争取时间,所以毛泽东随中共中央书记处搬进了枣园。毛泽东在枣园居住期间,正是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战争的转变时期。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中国的军事学、战争学,他用哲学思维,深刻分析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根据地、中日双方进行战争的国情、国共两党军事史等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资料
毛主席旧居.遵义市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21:01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