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健吾
民国《大刚报》社长
毛健吾(1905—1968),又名毛礼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江头毛家村人。1924年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文书,1927年保送入中央党务学校学习,1928年毕业后从事党务工作。1935年,任上校党务科长兼和平通讯社社长。1937年11月,在郑州创办《大刚报》,并任社长。并先后办了大刚造纸厂、大刚报印书馆、大刚书店及大刚中学。1938年8月,国民党中宣部令《大刚报》停办。报社迁往衡阳继续出版。1940年3月,发动募集“十万救急包”运动,支援前方抗日。1942年至1944年间,《大刚报》创办敌后航空版义务发行。《大刚报》还举行了爱国义卖献金活动,支援抗日前线。1947年6月,陈立夫出面改组《大刚报》,成立官办的南京《大刚报》。撤销毛健吾报社职务,派往美国考察。1949年3月他以个人身份在美国参加了世界文化科学和平大会。1950年9月,毛健吾回到北京,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欢迎。先后在《进步日报》和《大公报》任编辑。1957年错划为右派,受冤入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平反。
人物生平
毛健吾,原名礼键,字剑夫、剑舞,江西吉安人,1905年6月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初四)生。父亲毛叙轩是清末秀才,教私塾为生。毛健吾幼年务农,暇余随父就读,二十岁时考入江西省第七师范学校。1926年秋,毛健吾转入江西省第五师范继续学习。适逢北伐高潮,他投笔从戎,于同年12月在南昌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第二师第五团特务连任上士文书,并参加国民党。二师师长刘峙发现毛的字写得不错,又是小同乡,调毛到师部工作。1927年12月,由刘峙出资并保送入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班,后改称为中央党务学校。该校公开宣称:“本校为本党最高学府,受命作育政治干部人才”,蒋介石兼任校长,实权操在陈果夫、陈立夫手中,毛与二陈从此有了师生关系。
1928年6月,他以中央党务学校第一期毕业生离校,由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主任陈立夫先派到江西省党部工作,继调任江苏省嘉定县党部书记长;1933年3月他被派任贵州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书记长,辞未到职;1934年,调到胶济铁路特别党部任委员兼书记长。1935年,刘峙任豫皖绥靖公署主任,以同乡和旧部关系,将毛健吾调去任上校党务科长,兼任河南和平通讯社社长。1937年7月7日抗战开始,刘峙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征得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邵力子的同意,决定在华北前线出一张报纸,派毛健吾负责筹办。
11月9日,《大刚报》在郑州创刊,毛任社长。“大刚”二字,源自《孟子》,取其至大至刚之意。他办报缺乏经验,事事从模仿《大公报》入手。《大公报》重视言论,他请侯桐、毛礼锐两位教授负责撰写社论;《大公报》的战地通讯深受读者欢迎,他就聘请李蕤、田涛等青年作家担任战地记者。《大刚报》行销冀、鲁、豫诸省,及时传播抗战消息。
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之下,华北和东南大片国土沦丧。1938年8月,《大刚报》刚从郑州撤退到信阳,惊魂甫定,信阳又将弃守,刘峙表示不再过问报社的事。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周佛海来电:“已无他迁之必要,着令停刊。”没有了后台老板,经费无着,报纸还办不办?毛健吾连夜召开会议,与职工商量,最后共同决定: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办自己的报。报社迁往湖南衡阳,愿者同去,不愿者各奔前程。他在满怀抗战激情的多数职工支持下,正式宣布:从现在起,《大刚报》是大家的共同事业,凡参加工作的都是报纸的主人,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毫无怨悔。他向刘峙辞去上校科长的职务,全力办报,从此,人称“毛大刚”。
武汉陷落,长沙大火,广州不守,衡阳成为联结东南和西南的重镇。在衡阳复刊后的《大刚报》,行销湘、桂、粤、赣,成为大后方引人瞩目的一张报纸。毛健吾信心倍增,提出要赶超《大公报》。他认为,《大刚报》是民营报纸,如果也像国民党官办报纸一样,只是对国民党政府歌功颂德,这样的报纸是没有人愿意看的,以报养报就不可能;而要“为民喉舌”,刚正不阿,对国民党应当有所批评、指责。他陆续吸收了一批进步青年到报社工作,放手使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又先后聘请羊枣、俞颂华、叶启芳等著名记者担任总编辑、总主笔,编辑部内进步力量逐步占据优势。报纸在宣传报道上坚持了团结、抗战、进步的方针,国际形势的宣传尤具有特色。《大刚报》举办“民意测验”,增出敌后航空版,由美军飞机在沦陷区空投,在国内均属首创。
为了扩大报纸的影响,毛健吾还成立了社会服务部,发起募捐“十万救急包”,支援前线;捐款购买滑翔机,推动航空事业;劝募寒衣,救济难民。他提出“文化与实业并进”的主张,以文化为目的,以实业为手段,用实业的收入,弥补文化事业的亏损,实行自给自足,以摆脱报纸在经济上的依赖性。他先后开办了“大刚印书馆”、“大刚造纸厂”、“大刚中学”等企事业,可惜1944年7月日本侵略军攻陷衡阳,均毁于战火。
由于预见到衡阳可能失守,毛健吾在留下少数职工坚持出版到最后的同时,及时带领大部分职工和家属转移,并抢运部分印刷设备到柳州。他与大家一起席地而睡,同甘共苦,使报纸继续出版。两个月后,桂林沦陷,柳州又将不守,乃转辗撤退到贵阳。《大刚报》在贵阳复刊,毛健吾悲愤难忍,亲自撰写社论《实在不能再退了》,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批驳了国民党当局在文告中所说的就是再多失些地方,也不能使我们屈服的消极抗战论调,说:以空间换时间的口号不能用了,我们必须确保西南,要把握时间,争取空间。在日军逼近贵阳的情况下,他又赶往重庆,买房屋、购机器、求人才、为万一贵阳失守,仍能在战时陪都——重庆出版《大刚报》而奔走。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毛健吾十分兴奋,他以为,《大刚报》在八年抗战中,四次搬迁,三次被炸,渡过了重重难关,如今抗战胜利,苦尽甘来,该是大展宏图的时候。他雄心勃勃,要把《大刚报》办成报业托拉斯,计划在五年之内,在国内出十个版。经过紧张的筹备,汉口版于1945年11月9日出版。但他派人去南京、上海筹备出报纸,却遇到了困难。毛健吾只好求助于老师陈果夫、陈立夫。这时,国民党CC系也正拟在南京办报。他们认为,利用《大刚报》的民间面貌,充作CC系的喉舌,比自己出面新办一张报纸为好。于是,二陈慨然应允给毛以“帮助”。二陈商请国民党官僚资本的三行两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中央邮汇局)投资法币二千五百万元,原《大刚报》资产作价二千五百万元,共五千万元,另由蒋介石批给官价外汇十八万美元,成立南京大刚报股份有限公司,陈立夫任董事长,陈果夫任监事长,毛健吾任总经理。二陈派亲信祝麟任南京《大刚报》总编辑,并陆续调进一批亲信部属担任编辑、记者,逐步控制了言论权。原《大刚报》同人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反控制斗争,终因大权旁落,无可挽回。
1947年3月,国民党召开六届三中全会那一天,南京《大刚报》刊登了财政部一职员因生活无着全家自杀的新闻,蒋介石阅报,勃然大怒,手谕“勒令《大刚报》停刊”。二陈乘机进行人事大调整,撤销毛健吾的总经理职务,派他去美国“考察”新闻事业;原《大刚报》同人,纷纷被解除职务。经过斗争,南京大刚报归CC系所有;汉口《大刚报》则由原《大刚报》同人自主经营。由于汉口《大刚报》始终保持民间立场,成为中南地区深受读者欢迎的进步报纸。
毛健吾在南京办《大刚报》的一年多,逐渐看到国民党统治的腐败,联系到个人的遭遇,更使他对国民党失望。他深知要从CC系手中夺回《大刚报》,犹如虎口取物,已不可能,因此筹谋另起炉灶。他在出国前,曾试图与龙云合作在香港办报,谈了几次,没有结果。他到了美国,与在香港的李济深联系,希望李能支持他办报。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毛健吾的政治态度日趋鲜明。他多次以亲身经历,在美国发表反蒋谈话。
1948年,李济深函邀他去香港,并动员他参加了在香港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毛取道欧洲,继续考察新闻事业,并以个人身份去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回香港后,他积极劝说一些留港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弃暗投明,靠拢人民。1949年8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他参加了黄绍竑、龙云、贺耀组、李默庵等共四十四人发表的《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起义声明,号召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员立刻与蒋介石反动集团决裂,坚决地、明显地向人民靠拢。台湾国民党当局宣布开除四十四人的党籍并下令通缉他们。寓居香港的刘峙劝毛健吾再去美国,陈立夫托人带信胁迫他去台湾。香港大学拟聘请他担任新闻系主任,希望他留在香港。毛健吾热爱祖国,义无反顾,于1950年9月返回大陆。
毛健吾回到北京后,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的热情接待。他主动要求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研究班学习革命理论,改造思想。学习结束后,他要求继续从事新闻工作,遂被分配到天津《进步日报》任编辑。嗣后在北京《大公报》工作,并担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和对台工作委员会委员,为实现祖国统一贡献力量。1958年3月,毛健吾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11月又以反革命罪被判处徒刑十八年。1968年3月28日病故。1978年以后,毛健吾的“右派”错案被改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0 22:5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