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圆刺马陆
节肢动物门倍足纲蟠形目动物
毛圆刺马陆(Sphaerobelum hirsutum)属于节肢动物门倍足纲(Diplopoda)蟠形目(Oniscomorpha)球马陆科(Glomeridae)。
简介
该种最早发现于靠近中国广西边境的东京地区,在中国桂南以及云南地区亦有分布,热带种,系民间药用动物,主治骨折等症,具有结痂快而疗程短的功效。
形态特征
雄性体长32毫米,宽18毫米。雌性体长33~35毫米,宽18~19厘米。头部很小,位于胸部下方。触角短粗,分8节,第8节退化,并在末端形成一扁平圆盘,盘内具有40~50个感觉圆锥体。上唇具有一个中间齿。颚唇部的唇基节横条状,不分成左右两部分,并与宽大的舌叶愈合;蝶铰节无外触须(见图)。躯干部有13片背板,第1背板很小,为颈板;第2背板最大,称为胸甲,即第2体节的背板。在胸甲后的11片背板中,前两片属于胸部,其他9片属于腹部。最末背板称为尾板。各背板具有刻点,刻点里各有一刚毛。
雌性步足21对。胸部3对,腹部9个体节,各有2对步足。雄性最后2对步足形成生殖肢。
雄性的前生殖肢较细小,左右基节相互愈合,前股节正常,股节末端后面有一钳突,与胫节后面相互对应,但不达胫节末端。跗节退化。后生殖肢租大,左右基节愈合成一合基节,合基节角向后逐渐弯曲;端肢股节有一棒状突,其末端扩张,并呈圆头状;胫节末端内侧加宽,大于跗节基部。
雌性第2对步足基节上的阴门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阴门厣的基部无皮膜包囊,囊骨片末部贴在厣的基部。厣的末部宽而短,内末角小而钝圆。
别名
滚山虫、滚山珠、地罗汉
生态习性
生活于丘陵地带,在杂木林的洞穴、石下、落叶下群居。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西边境,大新、崇左、龙州、靖西、宁明、德保、平果、邕宁及南宁市郊,云南局部地区。
用途
滚山虫做药用,全虫为中药材,较早收载此药的有《云南中草药》(1971),以及《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 主治骨折等症,具有结痂快而疗程短的功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22:17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