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毛家村毛家桥40号,横跨禹城河,东西走向,是一座壮丽的单孔石拱桥。
文物历史
据地方志记载毛家桥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为毛宪倡捐资建造。毛宪,字式之,号古庵,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擅长诗词,主要作品有《古庵文集》十卷等。毛家桥清代康熙年间首次重建;民国二十年(1931)再次重建。2011年1月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特征
毛家桥全长27.2米,跨度7.6米,桥宽3.7米。民国重建之前,桥比现今高一尺许,坡度稍陡。重建时增设了石栏,并在两侧桥面中线敷设条石,便于独轮车过往。整桥以杂色花岗岩砌置,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斓。毛家桥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置法,无券眉,券石上有建桥记载和纪年,模糊风化,不能全辨。桥额处刻“毛家桥”三字,下有“旧名刘村”。毛家桥有联柱,无桥联。桥坡平缓,桥体狭长,南北台阶各17 级,中轴线上铺车轮长条石,方便独轮车行驶。独轮车木制、独轮,一人推,可载重600斤左右,作运货乘人之用。富户购置自用,另有脚夫用以承运货物赚钱谋生,解放初期尚有使用。毛家桥有桥柱4 对,现只剩3 对,其中顶部2 对为圆头柱,其余为素面方形柱,桥栏尾部尚存西南方一块抱鼓石,其他抱鼓石遭到破坏。桥心石刻如意旋水纹,桥栏、桥柱保存较为完整。毛家桥旧名留(刘)村桥,何时改名毛家桥,无文字记载。相传在元朝泰定年间(1324—1327),有毛祥者,祖居西河,后寓常州为官,其子孙遂定居江南,后又迁居武进刘村。后毛氏子孙发达,刘村毛姓者日众,日久渐易名毛家桥。古人曰:“刘村桥称毛家桥,俨然卧龙压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