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昭晰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毛昭晰(1929年5月7日-2023年1月5日),生于浙江宁波,世居杭州,祖籍奉化,中共党员、民进会员,著名史前史学家。曾任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老教授学会会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英国图书馆协会会员。
人物生平
1949年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毕业后,他在杭州宗文中学高中部任历史教员,并考入浙大人类学研究所为研究生。
1951年之后在杭州大学、浙江大学任教,主要从事人类学、史前史及古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代在杭州大学筹建了历史系文物陈列室,收藏了一批珍贵文物,对历史教学和研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978年,他倡议在杭州大学开设文物及博物馆学专业,经三年奔走,终在1981年开始招生,为浙江文博事业发展奠定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两大基础。他执教讲坛60年,严谨治学、笔耕不辍,学术研究成果斐然。
1981年至1983年,毛昭晰兼任杭州大学图书馆馆长。
1983年至1993年兼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及浙江省博物馆馆长。
1991年受聘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成员。
1994年受聘为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2001年3月,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日”的建议。
2003年2月又给李鹏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写信,竭力呼吁保护洛阳东周陵墓。
曾任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良渚博物院名誉院长、浙江省老教授协会会长、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顾问等职。曾先后任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长、浙江省图书馆学会会长、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第五、六届省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2023年1月5日6时40分,毛昭晰在杭州病逝,享年94岁。
毛昭晰同志长期深耕教育一线,1951年开始先后在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人类学、史前史、世界近代史、日本史、印度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世纪50年代,他在原杭州大学筹建了历史系文物陈列室,1978年倡议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1981年正式招生,成为国内高校最早开设的文博专业之一,为文博事业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基础。他在教学中力求吸取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与他人合作的主要译著包括《世界上古史纲》《世界上古史》《世界通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简明世界通史》《世界史-古代史》等。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的特约编辑,他还承担了该卷50余条条目的撰写。
毛昭晰同志是史前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与林志纯先生共同提出史前史发展阶段及该学科的学科体系。为深入考察东亚沿海地区支石墓,他的足迹遍布我国东南沿海、日本九州西海岸、韩国京畿道及西南沿海,修正了我国学术界对“石棚墓”的定名,总结出支石墓的南北两种形制。为研究中日韩之间的史前文化交流,他不仅收集大量资料,还把视角延伸到海洋气象等领域。在《先秦时代中国江南和朝鲜半岛的海上交通初探》一文中,用西太平洋海流图,佐证了早期中国东南沿海居民往来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之间的可能性,鲜活诠释了史前史研究的魅力。此外,他还发表了《河姆渡遗址与稻米之路》《羽人和海上之路》《浙江支石墓和朝鲜半岛支石墓形制的比较研究》等数十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
毛昭晰同志是浙江文博事业的开拓者。1983年8月起,他担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首任局长,并兼任了一段时期浙江省博物馆馆长,期间主编并出版了《浙江省图书馆志》。他竭力保护和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在他努力下,杭州胡庆余堂免于拆除,杭州北山街得到有效保护,京杭大运河南端文化遗存得以保护。他心系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制止了河南洛阳东周王陵遗址被破坏,促成了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建设等。他在全国人大提出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日”建议,推动《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在全国人大获得通过。为表彰他对文博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1998年在四川省发现的恐龙化石新种被命名为“毛氏峨眉龙”。2009年原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他“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12月被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授予终身荣誉奖
人物成就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前夕,授予21位终生致力于中国文博事业、成绩卓著、德高望重的同志“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毛昭晰先生也名列其中。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期间,他为文物保护立法的完善献计献策。经他努力保护下来的文物还有很多,如杭州胡庆余堂、大运河边的富义仓、小河直街拱宸桥西的历史街区、西湖的郭庄、沙孟海故居、刘大白墓、宁波的月湖庵、张苍水故居、绍兴的秋瑾纪念碑、嵊州的城隍庙古戏台、溪山第一楼、海宁盐官的王国维故居、桐乡乌镇的修真观戏台、湖州的钱业会馆、慈溪的上林湖越窑青瓷窑址群、温州瓯海的永昌堡等等。他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文物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要著译
主要著译有《世界上古史纲》(合著)、《世界上古史》(合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特约编辑)等,此外还发表了《羽人和海上之路》、 《浙江支石墓的形制和朝鲜半岛支石墓的比较》、《关于史前遗址博物馆的几个问题》、《江南文化和古代日本》、《遣唐使时代五岛列岛和明州的关系》、《腊玛古猿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蒙昧时代低级阶段是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论古典奴隶制是否奴隶制的典型形态》等数十篇论文。他参加翻译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被学术界列为30种中文史学名著之一。
人物逝世
毛昭晰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民进中央,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易炼红、王浩、黄莉新等省领导和老同志老领导,任少波、杜江峰等学校领导和老同志老领导,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同志等,以看望家属、发唁电、送花圈等方式表示慰问和吊唁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0 09: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