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论文集,作者在研究毛泽东思想上别具一格,不仅以近代中西文化论争为背景,而且研究了毛泽东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以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毛泽东思想的演变。本书由九篇哲学论文组成。(一)《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在毛泽东的早期,他深受杨昌济的影响,主张批判地对待中西文化,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强调研究和改造现实,特别是通过改造哲学和伦理学来改造现实,这是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特色,在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他也坚决抵制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共产国际指示与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而在建国后,毛泽东在文化上转向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主要读的是中国的古籍,这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并最终导致了
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二)譬“实事求是”与儒家文化传统。中国儒家文化从“格物致卸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宋明理学尚空谈,再到顾炎武反对空谈,开“经世致用”之新风。而清末的曾国藩虽名为以宋学义理为本,但观其“以夷制夷”及兴办洋务,实为经世致用之学。后来,毛泽东既崇顾炎武,通读《日知录》,又“服曾文正”,对“实事求是”有深切的体会。所以作者认为,毛泽东开创实事求是的学风,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三)《〈实践论〉分〈矛盾沦〉分与中国哲学传统》。作者在本文中认为:《实践论》、《矛盾论》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阐释相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还是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是继承了古代“知行观”和。辩证法”的。(四)《五四前期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与活动》。作者在这篇论文中主要论述了毛泽东早期的政治思想和活动;反对帝制,磨砺以待日本,创建新民学会。(五)《毛泽东早期历史观》。本文论证了毛泽东早期历史观的特点是唯心主义的,但却发现了人的能动作用,希望有“圣贤”出世而救世,这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把观念当作历史发展的动力,进而要求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哲学伦理学入手,只有在
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的历史观才转到
历史唯物论上来,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因。(六)《毛泽东的早期美学思想》《毛泽东的早期教育思想》研究了毛泽东早期的思想,毛泽东崇尚美育,并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七)《朱熹哲学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主要论述了朱熹的本原论、格致说、知行观和历史观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八)《蔡和森早期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作者认为对蔡和森早期思想影响最深的是古代的墨子和近代的谭嗣同,蔡和森把墨子的兼爱学说和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融合了起来,要求在消灭差别的基础上实现“兼爱”和平等原则。蔡和森对谭嗣同的崇拜则是由于谭嗣同的平等博爱和科学精神,以及谭嗣同不屈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一书的九篇论文,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填补了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一个空白,值得广大学者和青年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