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淑德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主任
毛淑德,1966年出生于浙江义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星系宇宙学部主任科学家、中国三十米望远镜项目科学家。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主任,腾讯探索奖发起人之一。
人物经历
1984年毕业于金华一中。
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系,获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9年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和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
2000年就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2000年至201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和天文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正教授。
2006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中心教授。
2010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星系宇宙学部主任科学家、中国三十米望远镜项目科学家。
2014年10月起,毛淑德受聘清华大学教授。
2019年4月,任清华大学天文系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8年以来从事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涉及领域有:引力透镜星系形成、系外行星寻找和伽马射线爆等,对观测天文学也有一定研究,与国际天文学界很多天文学家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引力透镜、星系形成、系外行星寻找和星系动力学
学术成果
在系外行星搜寻、引力透镜、星系形成方向做出了原创性工作,共发表SCI文章140多篇,大多发表于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等国际知名学术杂志,他引5000余次。2007年获洪堡基金会Bessel研究奖。
研究贡献
1. 1991年提出用微引力方法探测系外行星的新方法,用这个方法目 前国际上已探测到近二十多个地外行星,包括若干超地球;该方法是美国科学院天文十年规划空间排名第一的宽视场红外巡天卫星(WFIRST)两个科学目标之一。
2. 1998年与Mo和White 一起提出了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漩涡星系形成的标准模型。
3. 1998年至 今,提出了用引力透镜来探测暗冷物质宇宙学模型预言的子结构的方法。
荣誉表彰
2007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颁发的贝塞尔研究奖(Bessel Research Award)。
1988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华新奖
社会任职
未来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北京天文学会会员 、2009年至2011年担任英国科学与技术设施基金委顾问成员(Member, Far Universe Advisory Panel of STFC) 、2008年至 今担任中国科学:G辑(Science in China G)编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兼职教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6 18:4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